摘要:先说第一条,灵感是天启,是缪斯降临的时刻,可遇不可求,有的时候你苦思冥想想不出的答案,突然就会降临到你的脑子。但是人真的太健忘了,也许上一分钟你有一个很妙的想法,下一分钟快递小哥来一个电话,你彻底忘了刚才想啥了。包括你在网上看到一句让你拍案叫绝的话,但刷到下一
如果让我推荐一个成年人应该养成的好习惯,那就是记笔记。
你没听错,记笔记,很多人觉得上学的时候才记笔记,都上班了,谁还记那玩意,不,记笔记应该是一个人坚持一生的习惯。
而且,我们上学的时候,很多人记笔记的方法,其实是错误的,导致大家以为笔记是一个敷衍老师或安慰自己的东西。
为什么说笔记很重要,因为如果能坚持正确的记笔记,可以串联起很有优秀的习惯。比如坚持,比如收集高质量信息,比如内化,比如总结分类以及复盘和反思。
如果用两句话来概括笔记的核心价值,我觉得第一条应该是,“笔记是碎片思考收集器”。
第二条应该是,“笔记是记忆的残余”。
先说第一条,灵感是天启,是缪斯降临的时刻,可遇不可求,有的时候你苦思冥想想不出的答案,突然就会降临到你的脑子。但是人真的太健忘了,也许上一分钟你有一个很妙的想法,下一分钟快递小哥来一个电话,你彻底忘了刚才想啥了。包括你在网上看到一句让你拍案叫绝的话,但刷到下一个文章的时候你就忘了。
笔记就可以让你随时随地把这些灵感、触动你的内容收集起来,没准有一天就能用到。
举一个自己的例子,我从小就很喜欢写作,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无师自通的建了一本美言美句记录本,会把那时候让我觉得写的特别好的话都抄下来,经常写作文的时候,卡壳了,就拿出翻一翻,后来那个本子上的话我都背下来了,就成了我自己的东西,于是我从小作文就很好,经常被老师们拿到各个班去读。
我的灵感笔记,抱歉里面很多错别字
我现在依然有随时随地记录灵感的习惯,而且对于创意类的工作者,这个真的特别重要,比如宫崎骏就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随时随地携带一本小小的素描本。看到有意思的东西就画下来,生锈的水泵、老式飞机的起落架、齿轮的咬合方式。这些后来都演化成了《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充满蒸汽朋克感的复杂机械和《天空之城》的拉普达机器人。
好的,第一条说完了,还记得第二条吗,“笔记是记忆的残余”。其实这里还有一句,辅助理解,就是“记忆是思考的残余”。我们思考一个东西,最后会记住最重要,最触动我们的,但剩下那些不重要了?其实也重要,那怎么办,就记在我们笔记里。
我画了一个很丑的图来解释这两句话。我们每天思考的东西很多,但里面只有极少部分进入记忆,还有一些同样重要但是没有进入记忆的可以进入笔记中,如果我们经常翻阅笔记,那么记忆这个圆会越来越大。
比如塔勒布的《反脆弱》这本书,我读完,有很多思考,但书里内容太多了,最后我记在脑子里的最核心的一点是通过极端保守 + 极端冒险来保证自己的在波动中获得收益,但其他还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就可以记录在笔记里。
ps.极端保守 + 极端冒险投资理念:
将85-90%的资源投入极度安全、低风险的领域(如现金、国债),以保证生存;
将10-15%的资源投入高风险、高潜在回报的投机性领域(如创业、风险投资);
避免投入中等风险、所谓“中等收益”的领域,因为这些领域往往存在巨大的“看不见的风险”,即“黑天鹅”风险,且收益有限。
还有就是,我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好玩的事情,比如跟孩子的互动中,我就会随时随低记下来,不然很快就忘了。
说了笔记的好处,再介绍几个正确记笔记的方法,因为很多人其实是有记笔记的习惯,但都不是很高效。
我挑重点说,第一就是不要迷信工具,到处试,笔记最后记得天各一方。
固定一个平台,选哪个你记录阻力最小的东西。我之前喜欢用印象笔记,但是我觉得手机端唤起比较慢,而且界面太复杂,我最喜欢的还是notes,而且可以跟电脑同步。如果你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同时沉迷于社交媒体,那么其实一些在朋友圈、某书上记也是不错的记录方式。如果你刚好在某个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没准顺手可以做起来一个号。
第二点,碰到任何你觉得非常棒,触动你的东西,一定不要直接抄下来,或者点一下收藏,没有任何意义。一定要换成自己的话,重新表达一遍,这样才能让这个知识点嫁接在自己的知识树上。
人的记忆其实有录入和提取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成反比。你记录的过程越简单,提取越困难。所以上学的时候,笔记记得最全最好最像老师板书的,的往往不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好学生知道如何记录重点,或者将老师讲的换成自己的想法记下来。这其实就是费曼学习法的底层原理。
第三点,一定要打标签,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搜索查找,也可以帮助我的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建立起更多关联。比如你看了一个电影,既可以启发你对于人生的思考,也有一些商业逻辑上的收获,你就可以打上#人生哲学 #商业逻辑 两个标签。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标签要统一,比如很多人的笔记里,同一个事情有两个重复的标签,#旅游和#旅游,或者#反思 #反省,要统一,不然会陷入混乱。
另外标签要有分级,可以根据你个人需求,设定几个大标签,比如工作、学习、理财、健康、家庭等,然后每个标签下面可以有次级标签,比如健康下面有,跑步、撸铁、瑜伽,瑜伽下面还有呼吸、包含瑜伽体式、瑜伽好物等。
所以可以建立一个关于标签的介绍或使用指南的页面,并且实时更新。
一定记住一点,标签不是你预先规划出来的,它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你可以先设定一些粗略的标签,然后根据自己的使用实际情况去不断修改整理,完善,形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标签体系。
还有一个小技巧,建议你建立一个叫做待定或者收集箱的标签,把那些暂时不知道如何分类的东西放到里面,这个不仅防止你因为不知道如何分类乱分,还可以让你养成定时复盘的好习惯。
建立一个好习惯,任何时候都不晚。哪怕坚持不下去也没事儿,记一天有一天的收获。
来源:诸葛闹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