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咳黄痰,要用抗生素吗?可以,因为细菌引起的肺炎进展更快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11:44 2

摘要:在生活里可太常见了。它的 “幕后黑手” 多种多样,病毒感染像个调皮捣蛋的 “小恶魔”,悄悄钻进身体搞破坏;细菌感染则像个凶狠的 “侵略者”,引发各种炎症;过敏就像个 “敏感体质的警报器”,一遇到过敏原就拉响 “咳嗽警报”;烟雾、灰尘这些小颗粒,也可能成为刺激呼

在生活里可太常见了。它的 “幕后黑手” 多种多样,病毒感染像个调皮捣蛋的 “小恶魔”,悄悄钻进身体搞破坏;细菌感染则像个凶狠的 “侵略者”,引发各种炎症;过敏就像个 “敏感体质的警报器”,一遇到过敏原就拉响 “咳嗽警报”;烟雾、灰尘这些小颗粒,也可能成为刺激呼吸道,让我们忍不住咳嗽的 “罪魁祸首”。而且咳嗽表现出来的样子也各有不同,有的是那种干巴巴、没痰的干咳,喉咙像被砂纸摩擦,又痒又难受;有的则会咳出痰液,这些痰液颜色也不一样,有纯净的白色,也有像被阳光染过的黄色。

大家肯定都好奇,咳嗽咳出的痰液,从颜色到性质,是不是藏着咳嗽原因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线索呢?还有,咳出这样的痰液,需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要是需要,啥时候用才合适?今天,咱就好好唠唠这些让人疑惑的问题。

抗生素、肺炎、细菌与病毒那些事儿

如今,好多人都知道过度使用抗生素对健康没好处,这是好事儿。可有些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提到抗生素就像见了洪水猛兽,想尽办法避开,甚至刻意不用。但这么做有时候问题可大了。为啥呢?

咱先看看肺炎这 “麻烦事儿”,细菌可是引发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在导致肺炎的原因里,它占了 60 - 80% 的 “大头”。抗生素就像是专门对付细菌感染的 “秘密武器”,要是细菌性感染得不到恰当治疗,细菌就会在肺部这个 “战场” 上疯狂繁殖,引发炎症反应,把肺组织搅得 “天翻地覆”,最后导致肺炎。而且,细菌性肺炎往往来势汹汹,症状更严重,病情进展也快得很。

病毒感染也能引发肺炎,不过它和细菌性肺炎的 “作案手法” 不太一样。病毒入侵肺部时,要么直接对肺细胞 “下手”,把肺细胞破坏得千疮百孔;要么激发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让肺部陷入混乱,从而导致肺炎。对于一些特定病毒,像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就得用专门的抗病毒药物来 “对抗”。

再看看在不治疗或者拖着不治的情况下,病毒性和细菌性肺部感染的情况有啥不同。好多病毒性肺部感染,比如普通感冒,还有某些类型的流感,它们就像一阵风,虽然来的时候有点 “闹腾”,但通常是自我限定性的。也就是说,就算不用抗病毒治疗,只要给身体足够时间,免疫系统这个 “忠诚卫士” 就能奋起反抗,把病毒赶跑,让身体慢慢恢复。当然,这过程可能得花些时间。

但细菌性肺部感染就不一样了,以肺炎为例,要是不用抗生素治疗,它可不会乖乖自行好转,反而有更高风险发展成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旦确定是细菌性感染,抗生素就得出马,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要是细菌性肺部感染没得到治疗,就像打开了 “潘多拉魔盒”,可能引发一堆并发症,像脓胸,胸腔里积满了脓液;肺脓肿,肺部出现一个个 “化脓的小坑”;还有血流感染,也就是败血症,细菌跑到血液里 “兴风作浪”。这些并发症可都得紧急治疗。

所以啊,在这细菌、病毒横行的环境里,一旦被感染,学会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特别重要。要是确定是细菌感染,可别犹豫,该用抗生素就得用。一般来说,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很可能是细菌感染,得用抗生素了。

细菌感染的迹象

发热和寒战:当细菌性肺部感染来袭,患者体温常常会像坐火箭一样升高,还会一阵阵地打寒战,感觉身体里像有个小火炉在烧,外面却被冷水浇着。

咳嗽:持续不断的咳嗽是细菌性肺炎的典型症状。咳嗽可能一开始是干巴巴的,但更多时候会咳出黄色或绿色的痰。这痰液就像身体发出的 “警报信号”,说明有感染了。而且,如果咳嗽持续时间超过 2 周,症状没见好,甚至还加重了,那可得小心,很可能是细菌在捣乱。

呼吸困难:患者会感觉呼吸像被上了枷锁,变得短促,哪怕只是做些轻微活动,比如走几步路、上个楼梯,都喘得不行,仿佛空气都变得稀薄了。

胸痛:在深呼吸、咳嗽或者笑的时候,患者会感到胸部传来一阵锐利的疼痛,就像有根针在扎,每一次呼吸、每一声咳嗽都伴随着疼痛。

乏力和疲劳:整个人像被抽干了力气,感到异常疲倦,全身软绵绵的,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好像身体被调成了 “低电量模式”。

头痛:伴随着其他症状,患者还可能经历头痛,脑袋像被重锤敲击,隐隐作痛,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出汗和发冷:尤其是在夜间,患者可能会突然大汗淋漓,衣服都能被湿透,可同时又感觉浑身发冷,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冷热交替,十分难受。

要是出现这些症状,就得赶紧去医院,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合适的抗生素。同时,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病情没改善,甚至恶化了,就得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或者剂量,或者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现实困境:没时间就医,咳黄稠痰咋整?

回到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突然被感染,紧接着就开始咳嗽,还咳出粘稠的黄痰,甚至颜色偏浅绿。可偏偏这时候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医院检查。这时候,到底要不要先吃抗生素呢?还是等去医院检查,测出白细胞升高了,再用抗生素?

其实,只要仔细看了前面的内容,很多人心里就有答案了,这种情况下可以先采用抗生素治疗。为啥呢?因为咳黄稠痰通常被看作是细菌感染的一个明显标志。细菌感染时,痰液里的白细胞会大量增多,白细胞里的酶就像个 “染色小能手”,会把痰液染成黄色或者绿色。要是因为没时间就一直拖着,病情很可能越来越严重。

不过,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得注意,抗生素这 “武器” 只对细菌感染有效,要是病毒性感染,比如普通感冒、大多数咽炎和支气管炎,用抗生素可就白费力气了(除非病毒性肺部感染把肺部防御机制破坏了,导致继发性细菌性感染)。也就是说,如果吃了抗生素后病情没啥好转,那很可能不是细菌感染在作祟。

还有一种情况,咳黄稠痰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细菌感染能在呼吸道的各个部位 “落脚”,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都有可能。但这些部位的细菌感染,不一定都会扩散到肺部,引发肺炎。

另外,要是当前用的抗生素不对路,也起不了作用。抗生素根据作用范围,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窄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像个 “全能战士”,能对付多种细菌,不管是革兰阳性菌还是革兰阴性菌都不在话下;窄谱抗生素则像个 “专业狙击手”,主要针对特定类型的细菌。要是使用的抗生素和感染的细菌类型不匹配,那治疗自然就没效果。

要是碰到上面这几种情况,还是建议大家抽时间尽早去医院,让专业医生帮忙诊断治疗。

白细胞升高与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这里还有个重要的点得提醒大家,细菌感染可不都一定会让白细胞升高,像伤寒、副伤寒等细菌感染,反而会让白细胞降低。所以,要是非得等白细胞升高了才用抗生素,很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恶化,引发并发症。

尤其是下面这些人群,得格外小心。

年龄较大或较小,免疫力较低:老人和小孩的免疫系统相对脆弱,就像没建好的城堡,容易被细菌攻破,一旦感染,病情发展可能更快,更需要注意预防和及时治疗。

有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患者,身体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心脏病患者,心脏功能不好,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肝脏病、肾脏病患者,身体解毒、排泄等功能受影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道本就脆弱。这些人一旦被细菌盯上,更容易发展成严重疾病。

有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的人,烟雾里的有害物质把呼吸道黏膜破坏得千疮百孔;酗酒的人,肝脏等器官受损,影响身体免疫调节;缺乏运动的人,身体机能下降。这些不良习惯都给细菌入侵创造了机会。

有呼吸道异常:扁桃体肥大、鼻窦炎、鼻息肉、支气管扩张等呼吸道问题,就像呼吸道里的 “小麻烦”,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增加感染风险。

有吞咽困难或反流问题:中风、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吞咽功能受影响;食管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物反流,容易把细菌带到呼吸道。这些情况都让细菌更容易 “溜” 进肺部。

有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类固醇情况:器官移植患者,为了防止身体排斥移植器官,得用免疫抑制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了控制病情,也可能用免疫抑制剂或类固醇;癌症化疗患者,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抑制免疫系统。这些情况下,身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细菌感染。

有接触过细菌感染患者或环境:像医院、养老院、学校这些地方,人员密集,细菌容易传播。接触过细菌感染患者或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感染细菌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家人们,要是有以上情况,平时就得特别注意预防细菌感染,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及时治疗,千万别让病情发展成肺炎。

来源:辽沈晚报朝阳时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