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务人员明明白白做科普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31 11:25 1

摘要:日前,,对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科普进行规范,明确提出禁止9类行为。消息一出,旋即引发热议。健康科普是维护、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工作,容不得一丝一毫“假冒伪劣”或“夹带私货”,必须对健康科普的行为加以约束。上海市推出负面行为清单,明确加强行业监管,

评论

日前,,对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科普进行规范,明确提出禁止9类行为。消息一出,旋即引发热议。健康科普是维护、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工作,容不得一丝一毫“假冒伪劣”或“夹带私货”,必须对健康科普的行为加以约束。上海市推出负面行为清单,明确加强行业监管,有助于维护健康科普的权威性,推动健康科普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更大程度发挥健康科普效能。

近几年,互联网健康科普井喷式发展。不少医务人员将健康科普从义诊讲堂搬到网络社交平台上,实现健康知识一触即达,促进健康知识和技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工作不仅打造了医生个人IP,也大大拓展了健康科普的时间和空间,是医患双向奔赴的好事。然而,有医药企业从中嗅到商机,拉着个别医疗大V、科普达人“下水”,让原本纯粹的健康科普工作变了味。

一旦科普有所掺杂,公众的健康权益就可能受到侵害,医务人员群体的公信力和信誉度也将大打折扣。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委曾在联合印发的《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中明确,加大对涉医网络直播带货、信息内容、传播秩序等的监管力度。此次,上海市推出负面行为清单,禁止以健康科普形式直播带货、夸大疾病治疗效果、发布侵犯他人隐私的内容等9类行为,既让行业自律和部门监管有了更加明确细化的依据,也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强化风险意识、加强自我约束的良好参照。

在对真医生和真科普加强监管的同时,也要对假医生和伪科普“亮剑”,防止错误知识造成伤害。当前,由于网络平台身份认证管理不严,一些穿着白大褂、手术服的假医生紧贴保健养生、减肥增高、癌症治疗等热门需求,使出“祖传秘方”“知名专家推荐”等营销话术,把屏幕面前的“医疗小白”、中老年群体忽悠得团团转,弄脏了健康科普的一池清水。只有肃清这些假医生、真骗子,健康科普才有清朗的发展环境。对此,必须攥指成拳,依靠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协同发力,让法律长出“钢牙利齿”,让不法者付出代价并形成震慑效应。

对健康科普工作加强监管,本质上是推动互联网健康科普规范健康发展,让权威、科学的健康知识惠及更广大的人群。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还是互联网平台,只要是依法依规开展健康科普,都应得到肯定与鼓励。为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的积极性,上海市在推出负面行为清单之前,就已作出将健康科普纳入高级职称评审指标、设立健康科普专项、推出健康科普影响力排行榜等制度性安排。这种约束与激励同向发力的做法,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只有让真心实意做科普、做货真价实好科普的医务人员获得应有的激励与回报,才能让健康科普的队伍持续做大做强,最终推出更优质的健康科普作品。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乔宁(媒体人)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5IN0R095】获取授权

来源:金富信健康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