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直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2025级万名新生开学典礼!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19:32 1

摘要:校党委书记赵长禄,校长王云鹏院士,党委副书记刘树春,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洪仓,党委副书记程波,副校长吕卫锋、赵巍胜、吕金虎、邓怡、吴江浩,教师代表、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焦宗夏,校友代表、航天科技集团研究员饶炜等出席开学典礼。校长助理、

九月六日 京杭两地

秋高气爽 万里云天

北航校园青春洋溢

全体师生意气风发

4425名本科生

8751名研究生

532名国际学生

共13708名本研新生成为新北航人

齐聚京杭两地三校园
开启人生新篇章

学院路校区

沙河校区

杭州国际校园

上午08: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

在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

以及杭州国际校园

同步互动直播举行

校党委书记赵长禄,校长王云鹏院士,党委副书记刘树春,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洪仓,党委副书记程波,副校长吕卫锋、赵巍胜、吕金虎、邓怡、吴江浩,教师代表、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焦宗夏,校友代表、航天科技集团研究员饶炜等出席开学典礼。校长助理、党委常委,各学院、书院领导,学校机关部处负责人,新生辅导员以及2025级全体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1万余人共同参加开学典礼。典礼由邓怡主持。

朝阳映照,国旗冉冉升起

国歌嘹亮,声声回荡四方

校党委书记赵长禄

为新生代表授予校徽

两地三校园2025级新生

齐将校徽佩戴胸前

这枚徽章

刻印着七十余载的辉煌历程

熔铸着代代相传的空天情怀

新北航人,已就位!

全体新生佩戴校徽

副校长邓怡主持开学典礼

本科生新生代表

量子科技学院于昕卉同学

立志弘扬“陀螺精神”

敢闯科研“无人区”

以青春奋斗丈量苍穹

用空天报国继往开来

于昕卉来自黑龙江,是量子科技先锋计划首批学生

家乡的黑水白山育我体魄,北航的红色血脉铸我精神。面对科技的高峰与真理的深海,我既怀谦卑之心,亦抱炽热之望。来到北航、选择量子专业,是我与祖国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最佳方式。科学世界幽玄如天问、浩瀚如星河,正待我辈新北航人以青春为尺、以理想为矩,躬身丈量、勇敢求索。与诸君共勉:以协同之力、共探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不怠。

——于昕卉

研究生新生代表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宇轩同学

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

表达了作为新时代青年

要怀揣坚定信念、铭记历史

以青春之声,传先辈之愿

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

孙宇轩是2025级硕博连读生,担任本科生兼职辅导员、《罗阳》音乐剧主演等。曾获学业一等奖学金、新生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三天前的天安门广场,风里回荡着庄严的气息。站在合唱团队伍里,我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砥砺奋进,开创未来”的谆谆嘱托,备受鼓舞。仰望大国重器倍感振奋,唱响红色旋律热泪盈眶。为了那一刻,我们在烈日下意志如钢,在深夜里披星戴月,在暴雨中挺拔身姿,因为我们知道,每一句歌词都承载着先辈的期盼,每一次合唱都是对历史的回应,这一切都让我更加坚定,中华儿女自当在铭记历史中厚植信念,以奋斗和担当回应时代的感召。

——孙宇轩

国际学生代表

杭州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

丹娜·布斯塔曼特·巴拉甘同学

表达了跨越山海来到北航的喜悦

她将保持开放的心态

直面挑战、勇敢探索、努力学习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

Danna Bustamante Barragán来自哥伦比亚,高中就读于哥伦比亚现代萨默希尔学院,班级排名前5%,即将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开启国际商务专业的本科学习

Like many of you, I once wondered: Why study in China across oceans? For me, it’s the endless possibilities here. In a connected world, learning Chinese, understanding China, and mastering advanced knowledge will enrich our lives and let us build brid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丹娜·布斯塔曼特·巴拉甘

在校生代表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博士生吕正哲同学

分享了他在北航的成长与蜕变

号召全体新生

以追求真理为导向

以敢于担当为品格

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书写属于北航人的青春华章

吕正哲是2021级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学生一作发表中科院一区SCI论文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荣获国家奖学金、北航卓越学术基金等荣誉

在涉足全新研究领域时,我曾面临迷茫困顿,但在导师的耐心指导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无数次的讨论、试验和修正,最终实现了学术突破和工程落地的双重收获。这段经历让我认识到,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严谨求实、持之以恒才能开辟新径。希望大家保持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让求真务实成为人生的座右铭。

——吕正哲

校园里还有一群可爱的人

他们是学生青春路上的引航者

也是成长途中的知心人

他们就是2025级新生辅导员

三校园新生辅导员代表上台领取聘书

为2025级三校园新生辅导员代表颁发聘书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焦宗夏

作为教师代表致辞

他寄语新生勤于学习、敢于创新

树立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雄心

在前沿科技领域深入探索

在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人生壮丽篇章

焦宗夏院士长期从事航空机载机电系统与飞行控制系统研究,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等

如今,我们正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潮头,国家确定了“到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我们必须树立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雄心,在人工智能与自主系统、未来空天科技、生命科学、量子技术、具身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异军突起,实现并跑乃至领跑。从今天起,希望你们能深刻理解北航的基因与使命,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寸光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继往开来。最终成长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自己的栋梁之才!

——焦宗夏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究员

我校宇航学院1989级本科生饶炜

作为校友代表致辞

他回顾了自己在北航的求学时光

鼓励学弟学妹们

保持探索心、进取心、责任心

培育与世界对话的能力和报国底气

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大放光彩

饶炜是我校宇航学院1989级本科校友、航天科技集团研究员,长期从事深空探测器的总体设计和研制工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6次

作为参与了中国深空探测从发起到连续9次成功的航天人。一颗“探索心”既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也是我们叩问星辰、收获成就感的坐标。每一次把对未知探测目标的想象逐步变成触手可及的探测器,让我们充满成就感;而每一次任务的成功,也化为下一次探索的底气和勇气,让我们在深空探测中走得更远。不仅航天领域,学术钻研、专业实践也需这份探索心,希望你们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创新,让探索心成为成长的“终身财富”。

——饶炜

校长王云鹏向全体2025级新生

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他深入阐释了一代代北航人

践行“空天报国”的使命担当

勉励同学们

仰望星空善问求知

脚踏实地力行笃践

成长为既敢问、更能行的新时代北航人

善问者明,力行者至

——校长王云鹏在2025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北京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和杭州国际校园隆重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4425名本科生、8751名研究生,和532名国际留学生开启人生新篇章,我代表赵长禄书记和全校师生员工,向在座所有新北航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师长,表示由衷的感谢!

一所好的大学,无不具有优良的社会声誉。同学们闯过高考的独木桥,在众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选择了北航,这是你们作为优秀学子的坚定选择、更是全社会对北航办学实力的高度认可。从“神舟”飞船邀游苍穹,到“北斗”卫星组网运行,从国产大飞机C919振翅蓝天,到发动机、材料、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北航73年的办学历程,就像校歌《仰望星空》中吟唱的那样,是一代代北航人对真理和苍穹的执着求索与追随。就在刚刚结束的九三阅兵上,众多“大国重器”背后都彰显着北航力量:“飞鲨”展翼,“巨浪”出海,“长剑”破空,“东风”浩荡……总师、副总师中闪耀着北航校友的名字,同时一大批来自北航的优秀科研成果也运用于歼系列、红旗系列、东风系列等多型受阅装备中。这些成绩,正是北航人以智慧和汗水,为祖国空天事业书写的精彩华章!

一所好的大学,也秉持着独有的育人理念。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北航全体教师共同的心愿。开学这段时间,相信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北航的教育“温度”,老师们耐心的讲解、辅导员暖心的关怀和来自学校热情的欢迎,以生为本、爱生如子体现在校园的各个方面。随着学习生活的深入,你们还将感受到北航博雅通识、内外兼修的教育“宽度”和崇尚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厚度”,学校的目标始终如一,就是要把优秀的你们培养成为能够开创未来、扛起国家重任的一流人才!

在你们当中,我也看到了很多怀揣空天梦想的优秀学子。比如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方溢诚同学,从小听父亲讲述在北航的求学故事,对航空发动机研究充满向往,以贵州省第52名的优异成绩报考北航。守锷书院的刘平凡同学,暑期在皮具厂打工时收到北航录取通知书,用乐观和坚韧书写了逆境中的自立自强。马熙茉、严宇、盛澎等9名来自武汉三中钱学森班的同窗集体圆梦北航,让空天报国的种子在这片沃土扎根生长。刘磬林、周子程、刘楚轩等14名研究生参与九三阅兵合唱和志愿服务工作,以青春之声为盛典添彩,展现了北航学子的责任担当。今年,我们也迎来了首批高考直招的140名“未来工程师项目制育人试验班”的学生,学校有组织、进阶式、模块化的培养模式将助力你们成长启航。我了解到,今年全校年龄最小的新生是沈元学院的闫格同学,代表10后新生力量加入了北航;还有徐艺菡、魏炳硕等37名同学,与校庆日10月25日同一天生日,更是注定了与北航的特殊缘分。

大家相聚在北航,既是逐梦奋斗的回响,也是北航精神的赓续。同学们即将踏上一条充满挑战和未知的求学之路。作为校长和老师,我希望你们从“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中获得启迪,让“善问”和“力行”伴随你们踏上新的征程。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问”的本质就是从“回答问题”向“发现问题”的思维跃迁。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真实案例:一名硅谷的AI工程师发现,当我们问许多顶尖人工智能模型“strawberry(草莓)”这个单词中有几个“R”时,它们竟反复答错。这本是一个简单的拼写问题,却暴露了底层算法的缺陷:现有大模型对关联统计存在过度依赖,容易受到拼写结构、音节切分中常见错误的影响。发现者没有轻易放过这个“小错误”,而是深入追溯,最终触发了对模型注意力机制与字符级处理能力的重要改进。值得深思的是,这个重大发现最初仅起源于随口一问,但提问者没有因为对象是“强大的AI”而放弃质疑,反而因此推动了技术层面的重要修正。追寻真理的旅程中,最可贵的能力或许正是“善问”的勇气,希望大家不盲从权威、不轻信表象,于平凡处发现疑问,于困惑中追寻真相。

当然,正如荀子所言:“知之不若行之”,问是起点,而行则是关键。如今很多人会用AI生成漂亮的代码方案,但如果不亲手去运行、测试、修改,可能永远发现不了其中的边界错误或逻辑漏洞。就像有人让AI设计一个“智能鱼缸系统”,模型给出了非常完美的代码,但当你真正动手连接传感器、调试水位参数时,才会发现:AI可能忽略了水温突变导致鱼群应激的现实场景,而这一点恰恰是理论设计最容易遗漏的“真实世界逻辑”。同学们,大学不仅是一个提问的地方,更是一个通过实践不断验证真理、塑造认知的舞台。没有人仅靠提问就能学会游泳,也没有人仅靠旁观就能真正改变世界。 “善问”和“力行”,恰似鸟之双翼,真正的成长属于那些既敢问、更能行的人。

如何做到“善问”和“力行”?我觉得首先要做到“脑勤、手勤、腿勤”。这六个字是我读研究生时,我的导师反复向我强调的,让我受用至今。脑勤,就是多动脑、勤思考,真正的好问题,往往来自于持续的观察,它不是灵光一现,而是日积月累的思维训练。手勤,就是多动笔、常记录,不管是课堂笔记、实验数据,还是突如其来的灵感,及时写下来、做出来,才能把模糊的想法变成清晰的路径。很多时候,答案不在空中,而在你笔尖流动的过程中。腿勤,就是要多跑腿、多交流,不要把自己关在自习室或实验室里,多请教老师、多与同学讨论,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学们,这“三勤”看似朴实,却是求学路上最可靠的阶梯。现在,你们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只有今天多花点儿功夫,明天的“善问”才更有底气、“力行”才愈加坚定!

除此之外,成长也需要一份“淡定自若”的从容。每个人的天赋、背景和机遇各不相同,就像不同的种子,有的破土快、抽枝早,有的则扎根深、花期晚,这本就是生命的常态。希望同学们正确对待得失进退,不必因为旁人一时的领先而焦虑,也无需为自己某个阶段的“慢”而自责。真正的成长,从不是一场千军万马抢跑的比赛,而更像是一场让内心逐渐清晰的修行。大家既要加把劲、也要沉住气,只要看准了方向,哪怕进步慢一点,只要一直往前走,一定能等到枝繁叶茂、自成风景的一天。

当然,在你们探索知识、认知自我的旅程中,不要忘记打开自己、信任他人。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你们不仅要在“独行”中追求卓越,更要学会在“众行”中共创价值。这个夏天,许多人被“浪浪山”的故事所触动:一群平凡普通的小妖怪,凭借团结、信任和协作,共同完成了一次非凡的取经任务。其实做学问也是这个道理,当你们经常性地参加小组讨论、项目合作或跨学科碰撞,就会感觉到,他人的视角常常能照亮自己思维中的盲区、拓宽我们认知的边界。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孤立的火花,它源自于个体激情的燃烧,更成就于团队智慧的淬炼。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同学们,站在科技革命与民族复兴的历史时刻,希望你们以今日为起点,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仰望星空善问求知,脚踏实地力行笃践,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书写新时期北航人的精彩答卷!

最后,祝愿同学们开学快乐、学有所成,我和北航全体老师将陪伴大家共同经历一段难忘的成长历程!

谢谢!

典礼最后

《仰望星空》的旋律中

两地三校园师生共同高歌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2025级北航新生们

大学的帷幕已徐徐拉开

一段全新的精彩旅程

正等你执桨扬帆、乘风启航

愿你们以青春昂扬之姿
成栋梁之材,担复兴之任

把青春植入大地

将理想写入长空

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之问

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答案

来源:微言校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