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展受挫的985高校,排名持续下滑原因几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01:04 1

摘要: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科教文卫核心,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国家资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在全国独占鳌头。近十年间,北京高校整体呈上升态势,尤其是985、211高校进步显著。清华、北大稳居全国前二,北航成功跻身全国前十,北理闯入前二十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科教文卫核心,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国家资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在全国独占鳌头。近十年间,北京高校整体呈上升态势,尤其是985、211高校进步显著。清华、北大稳居全国前二,北航成功跻身全国前十,北理闯入前二十,就连中央民族大学也踏入全国百强之列 ,冷门的中国农业大学近三年在软科和校友会排名中也稳步上升。211高校中的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同样表现出色。

然而,在一片向好的发展态势中,却有一所985高校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近五年排名持续下滑,这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在软科2025年度高校排行榜中,北师大位列第19名,已连续三年停留在这一位次。回溯过往,2021年软科排名中,北师大位居第13名,2022年排第14名,2023年更是遭遇大幅下滑。

再看其他知名榜单,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北师大位居第18名,与软科排名相近;2025年校友会发布的高校排行榜里,北师大位居第14名,表现尚可;国外QS发布的2025年中国内地高校排名中,北师大同样位列第19名。综合各类榜单,北师大在第三方机构排名中基本稳定在18 - 20名区间。遥想当年,北师大排名力压北理、北航,仅次于清北人,享有“清北人师”的美誉,如今却已被这些高校全面超越。

从学科评估成果来看,北师大的学科实力并不弱。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中国史、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地理学斩获A+;外国语言文学、体育学、哲学、公共管理学、数学、统计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也获评A类,整体学科水平足以在全国排进前15名。

但为何北师大排名却持续下滑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 学科布局不合理:北师大的学科布局偏重文科,尽管在学科评估中成绩优异,但这些学科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学科含金量有限,理、工、医专业实力较弱。即便数学、统计学等理科表现尚可,也多偏向应用型和师范型。在当下,计算机、电子信息等热门工科专业备受学生青睐,且这些专业科研成果丰硕,更利于提升学校科研实力。

- 行业发展变化:过去,基础教育蓬勃发展,师范类高校备受扶持,毕业生就业无忧。但如今形势大变,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未来大量中小学或将面临倒闭,师范院校就业形势严峻,北师大也难以独善其身。这直接导致北师大吸引力下降,除国家公费师范生外,其他专业录取分数线不断走低。为此,教育部批准师范高校试点本硕连读。此外,师范高校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方面也困难重重,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领域难以崭露头角,与北理工、北航等形成鲜明反差。

- 资源投入不足:北师大既无附属医院,也缺乏强大工科支撑,这使得学校经费增长乏力,2025年经费预算仅121.27亿元,全国排名第22。在承接国家科研项目上,北师大明显落后于综合类和理工类高校,国家三大奖获奖数更是跌出全国30强,尽显师范高校的发展困境。此外,北师大仅有6位专职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数量稀少 ,在以工科为主导的科研环境下,这种偏文科的科研团队发展受限。

面对排名下滑的困境,不少师范高校正努力向综合性大学转型,北师大也不例外,试图大力发展理科和工科,但目前成效并不显著,排名下跌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对于学生而言,报考北师大时,除国家公费师范生和师范专业本硕连读外,专业保研率是需要重点考量的关键因素。

来源:知心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