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皇后吕雉(称制):前188年-前180年。其间扶持的两位刘姓皇帝分别是刘恭和刘弘。
汉朝历代君主如下:
西汉
1. 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
2. 孝惠皇帝刘盈:前195年-前188年在位。
3. 高皇后吕雉(称制):前188年-前180年。其间扶持的两位刘姓皇帝分别是刘恭和刘弘。
4. 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前180年-前157年在位。
5. 孝景皇帝刘启:前157年-前141年在位。
6. 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41年-前87年在位。
7. 孝昭皇帝刘弗陵:前87年-前74年在位。
8. 废帝刘贺:前74年在位27天。
9. 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前74年-前48年在位。
10. 高宗孝元皇帝刘奭:前48年-前33年在位。
11. 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前33年-前7年在位。
12. 孝哀皇帝刘欣:前7年-前1年在位。
13. 元宗孝平皇帝刘衎:前1年-公元6年在位。
14. 孺子刘婴(王莽摄政):公元6年-公元8年,仅为皇太子,未称帝。
两汉之交割据政权君主
1. 淮阳武顺王刘玄:年号更始,23年-25年在位。
2. 刘圣:23年在位。
3. 王昌:24年在位。
4. 刘永:25年-27年在位。
5. 刘盆子:年号建世,25年-27年在位。
6. 卢芳:25年-37年在位。
7. 公孙述:23年-36年在位。
东汉
1.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25年-57年在位。
2. 显宗孝明皇帝刘庄:57年-75年在位。
3. 肃宗孝章皇帝刘炟:75年-88年在位。
4. 孝和皇帝刘肇:88年-106年在位。
5. 孝殇皇帝刘隆:106年在位220天。
6. 孝安皇帝刘祜:106年-125年在位。
7. 少帝刘懿:125年在位206天。
8. 孝顺皇帝刘保:125年-144年在位。
9. 孝冲皇帝刘炳:144年-145年在位148天。
10. 孝质皇帝刘缵:145年-146年在位。
11. 孝桓皇帝刘志:146年-168年在位。
12. 孝灵皇帝刘宏:168年-189年在位。
13. 少帝刘辩:189年在位136天。
14. 孝献皇帝刘协:189年-220年在位。
汉殇帝刘隆在位期间(106年),主要由邓太后临朝听政,这期间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如下:
- 废除淫祀:延平元年四月庚申(106年6月2日),邓太后下诏废除了不列在祭典的祭祀。
- 鲜卑入侵渔阳:延平元年四月(106年6月),鲜卑入侵渔阳,渔阳太守张显不听劝阻追击鲜卑人,遭遇埋伏被杀,主簿卫福、功曹徐咸也都身死。邓太后赏赐张显家六十万钱,并选其子弟两人为官;严授、卫福、徐咸家各十万钱,选一子弟为官。
- 大赦天下:延平元年五月辛卯(106年7月3日),邓太后下诏大赦天下,赦免了建武以来所有犯罪被关入牢狱的人,马氏和窦氏族人也被赦免,恢复平常人身份。
- 厉行节俭:延平元年六月(106年7月),邓太后下诏命令节俭宫内饮食,减半郡国上贡之物,不再制作宫内玩乐享用之物,后又下诏遣散了宫内的众多贵人、宫人五六百人。
此外,这一时期各地发生雨水较多,洪灾明显,邓太后给受灾的各地减免赋税。
关于汉殇帝刘隆的死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 病死说:正史中对刘隆的死因记载较为隐晦,大多轻描淡写地以“帝崩”二字带过,主流观点认为他死于疾病。考虑到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婴儿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而刘隆可能本身就身体欠佳,再加上宫廷生活的环境和压力等因素,导致他不幸夭折。
- 婴儿猝死综合症说:有学者认为刘隆死于婴儿猝死综合症。刘隆去世时一岁有余,处于该病的发病年龄段,且他去世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已进入秋冬时分,也是该病的多发季节。不过,这一说法只是基于现有资料的推测,缺乏确凿的医学证据。
- 谋杀说:有观点认为刘隆可能是被谋杀的。当时宫廷斗争激烈,邓太后临朝听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可能会对威胁到自己权力的人采取手段。刘隆虽然年幼,但作为皇帝,他的存在仍然可能对某些人构成威胁。不过,这种说法也缺乏直接的证据,更多的是一种猜测。
由于历史久远,资料有限,刘隆的真实死因已难以确切考证。目前,病死说相对来说是被广泛接受的观点,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可能性。
孝安皇帝刘祜在位期间(106年—125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事件:
政治方面
- 邓太后掌权:刘祜即位初期,邓太后临朝称制,她选拔贤能,整顿吏治,使东汉政权得以稳定。但邓太后长期掌权,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 皇权回归:121年,邓太后去世后,刘祜亲政,开始逐步清除邓氏势力,加强皇权。
经济方面
- 灾害频繁与经济困境:在位期间,东汉频繁遭受水旱、蝗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物价飞涨,百姓生活困苦。朝廷虽采取了一些如开仓放粮、减免赋税等措施来缓解灾情,但经济困境仍较为严峻。
军事方面
- 羌人起义:从107年开始,羌人因不堪东汉政府的压迫而起义,持续了十余年,东汉政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镇压,使国家财政陷入困境,边疆地区的百姓也深受其害。
- 鲜卑侵扰:鲜卑族在刘祜在位时多次侵扰东汉边境,掠夺财物,杀害百姓,东汉军队与鲜卑多次交战,互有胜负。
文化方面
- 蔡伦改进造纸术:元初元年(114年),蔡伦被封为龙亭侯。他改进的造纸术在这一时期得到广泛推广,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宫廷方面
- 阎氏专权:刘祜后期,阎皇后及其家族势力逐渐崛起。阎皇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参与宫廷斗争,导致宫廷内部矛盾重重。
- 太子废立:刘祜听信阎皇后等人的谗言,将太子刘保废为济阴王,引发了朝廷内外的不满。
刘懿在位期间(125年5月18日—12月10日),主要由阎太后及其兄弟阎显等人把持朝政,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如下:
- 阎氏专权:阎太后临朝称制,阎显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他们杀逐汉安帝亲信宦官,独揽大权,东汉王朝由宦官专政变为外戚阎氏擅权。
- 刘懿病逝:同年十月二十七日(125年12月10日),刘懿因病去世,在位仅206天。
- 宦官政变:刘懿去世后,宦官孙程等人合谋诛杀阎显兄弟和江京,并迎立济阴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阎氏家族势力被铲除,东汉朝政大权又回到宦官手中。
少帝刘懿死因考证关于少帝刘懿的死因,据史料记载为病逝。
延光四年(125年),阎太后为把持国政,迎立刘懿为帝。刘懿在位时,阎太后及其兄弟阎显等人把持朝政。同年十月二十七日(125年12月10日),刘懿因病去世,在位仅206天。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且刘懿可能本身身体素质较差,再加上宫廷斗争的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他过早病逝。不过,也有说法认为,刘懿的病逝可能与阎氏家族的专权有关,他作为傀儡皇帝,或许在生活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也对他的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但这些都只是推测,并无确凿的证据。
孝顺皇帝刘保在位期间(125年—144年)发生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事件:
政治方面
- 宦官与外戚斗争:刘保即位得益于宦官孙程等人的支持,因此宦官势力在其统治前期得以膨胀。后来,梁皇后的家族势力崛起,梁冀等外戚逐渐掌握大权,与宦官集团相互争斗,东汉政治日益腐败。
- 察举制度改革:阳嘉元年(132年),刘保下令改革察举制度,规定被举荐者需年满四十岁,同时要考试经术和笺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经济方面
- 经济衰退与改革尝试:这一时期,东汉经济面临困境,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大量流亡。刘保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减轻赋税、鼓励农桑等,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军事方面
- 平定西羌:永和五年(140年),西羌再次叛乱,刘保派马贤等将领率军平叛,虽取得一些胜利,但长期的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 鲜卑侵扰:鲜卑在刘保在位时多次侵扰东汉边境,掠夺财物,东汉军队与鲜卑多次交战,互有胜负。
文化方面
- 太学发展:刘保重视文化教育,太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太学生人数增多,学术氛围活跃,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和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宫廷方面
- 梁氏专权:刘保后期,梁皇后的哥哥梁冀专权跋扈。梁冀毒死质帝,迎立桓帝,继续把持朝政,梁氏家族的势力达到顶峰。
刘炳在位期间主要由梁太后临朝听政,外戚梁氏把持朝政。这一时期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如下:
- 任命官员:建康元年(144年)八月十三日,任命太尉赵峻为太傅、大司农李固为太尉,总领尚书事务。
- 九江郡暴乱:同年十一月,九江盗贼徐凤、马勉等人号称“无上将军”,攻打烧毁城镇。十二月,九江贼黄虎等攻合肥。
- 蛮夷攻扰与招降:十月,日南蛮夷攻烧城邑,交阯刺史夏方招诱使其投降。
- 护羌校尉战死:护羌校尉赵冲追击叛羌于鹯阴河,战死。
- 皇帝病逝:永憙元年正月初六日(145年2月15日),汉冲帝因病崩于玉堂前殿,年仅三岁。
此外,在汉冲帝继位不久,梁冀就征召汉章帝刘炟玄孙、勃海孝王刘鸿之子刘缵到洛阳都亭,准备等汉冲帝去世后立其为帝。汉冲帝去世后,梁太后与梁冀立刘缵为帝,即汉质帝。
孝冲皇帝刘炳死因考证关于孝冲皇帝刘炳的死因,史书记载为因病去世。《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记载,永憙元年春正月戊戌,帝崩于玉堂前殿,年三岁。
不过,也有一些其他的猜测。由于刘炳继位后,外戚梁氏把持朝政,梁冀飞扬跋扈。所以有人认为刘炳可能是被梁冀害死的,但刘炳年仅两岁即位,对梁氏家族并无威胁,且梁氏当时已掌控朝政,杀他可能会引起舆论不满,因此这种说法缺乏确凿证据。还有人认为是奶妈照顾不当,导致刘炳营养不良或生病夭折,但这也只是一种推测,没有史料依据。
未完待续……
来源:品味乐与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