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不少香港人选择移民英国,然而离乡别井冷暖自知,未必人人如意。90后的阿Ray吃了不少苦头,最终放弃英国,回流香港。有趣的是,原本在大学毕业后担任酒店调酒师的他,竟选择穿起围裙,执起肉刀在街市㓥猪肉,并将经历毫无保留分享到网上,将自己当成“活招牌”。
近年来,不少香港人选择移民英国,然而离乡别井冷暖自知,未必人人如意。90后的阿Ray吃了不少苦头,最终放弃英国,回流香港。有趣的是,原本在大学毕业后担任酒店调酒师的他,竟选择穿起围裙,执起肉刀在街市㓥猪肉,并将经历毫无保留分享到网上,将自己当成“活招牌”。
星岛记事在香港仔街市找到阿Ray,听他讲述这段另类人生。香港街市虽然生意简单,但场内不乏竞争,小小街市足足有六个猪肉档,而阿Ray是当中资历最浅的“猪肉佬”。自2020年,从英国回流香港后,入行仅仅四年时间。他坦言“入行之前连刀都未拎过”,更对要用双手接触生肉感到相当抗拒。
▲香港仔街市有六间猪肉档,而他的年资最浅,从英国回流后,入行才四年。
▲他表示自己过往从未接触过刀具,亦不喜欢碰生猪肉,还觉得自己读了这么多书做这一行真是浪费。
▲至于为何会从调酒师转行做卖猪肉,他坦言,“因为薪资低,不够钱用”。
▲他表示,“人去到某一个位置,你会愿意放低身段、尊严以及所见识的一切去生活”。
▲他从学徒做起,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仅仅一年左右,他的月薪就从两万涨到四万多。
“我也想过自己读了这么多书,为什么要做这一行?”最初他不时这样反问自己。回忆4年前,他在疫情期间回流香港,若做回调酒本行,难以维持生计。“人到了某个境遇之下,你会愿意放低身段、尊严以及所见识的一切去生活。”
他说,当时街市特别繁忙,不少档口都很缺人。经朋友介绍,他开始从事猪肉切割工作,最初以学徒身份入行,月薪也有约两万,并且在家附近上班。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他逐渐熟手起来,变得有板有眼,也克服了肉档又湿又脏的工作环境。
肯学肯做就有回报,Ray 说他花了仅仅一年左右,月薪就从两万涨到四万多。因此,他不再抗拒卖猪肉这份工作,想法也变得比以前踏实,“工作不只是兴趣,而是能够学到东西并且赚到钱”。
不过,他就表示不太喜欢客人称他为“猪肉佬”,因为他不想给人那种顶着大肚腩,又爱抽烟,看起来粗粗鲁鲁的刻板印象。相反,他更愿意被客人视为一个专业的肉类分割员,或者单纯是一个卖猪肉的年轻人。
两个月前,阿Ray终于自立门户,在香港仔开档。为了宣传,更每日透过社交平台分享他开档点滴,希望让更多人知道自己从零开始建立档口的艰辛与乐趣。有赖他之前在鸭脷洲工作近一年,建立了一定顾客基础,目前档口的生意,也比预想中要好,开业至今也未试过“见红”。
▲他表示不喜欢客人称他为“猪肉佬”,因为他并不是那种肥胖、大肚腩、喜欢抽烟、看起来粗鲁的人。
▲店铺一星期开足七日,朝七晚七,入货、砍肉和收钱全由他一人负责。
▲阿Ray提到,始终以前背景做过调酒,偶尔收工后会调制一些简单的酒给自己品尝。
▲Ray所调制的威士忌苏打。
不过,小本经营,档口一星期开足七日,朝七晚七,进货、砍肉和收银全由他一人负责。工作劳碌,就唯有苦中作乐,收工自制调酒,小酌一杯是阿Ray的放松方式。他表示“毕竟我的兴趣还是在那边,现在这份工作只是为了生计”。
如果人生有得重来,问到阿Ray当初会否继续坚持留英,他就显得斩钉截铁:“最后捱到个护照又能代表什么?拿到护照之后,难道生活会得到改善?”
他记得刚到英国时,自己便找了份调酒师工作。起初入职时非常努力,但总是有些同事对他看不顺眼,甚至会用一些蔑视的眼神,叫他“Chinese”。工作上要承受不少歧视,生活也不见得比香港容易,他指英国生活成本相当高,房租、交通费也是庞大负担,七除八扣,做调酒的薪金,仅够他勉强糊口,但生活质素却毫无保证。
“行行出状元,宁做鸡头,也不作凤尾。”他说,回流香港并不代表失败,而是在外面见识过后,觉得现在的位置更适合自己,也更有未来。阿Ray亦表示,自己很喜欢香港,香港最好,认为香港最好,家人、亲情和友情都是无价的。
▲阿Ray刚去到英国时,马上找了一份调酒师的工作。 (Ray提供相片)
▲阿Ray好感激身边的街坊给予支持和鼓励。
▲何太表示她每天都会来,“因为靓仔,你看每个人年纪都大过他,最年轻是他,最靓仔是他,我支持他”。
▲市民张太则表示,他为人很老实,切肉也切得很整齐企理。
同时,生于斯长于斯,香港这个地方,对他而言亦更有感情。尤其是开档后认识的一班街坊熟客给予的支持和鼓励。他表示,自己每日都会收到各种小礼物,小至蛋糕、水果,大至一顿午饭。他也非常感恩街坊没有当他是一个猪肉佬,而是将他视为一位有抱负的年轻人。
当问及街坊为何在香港仔街市六间猪肉档中选择光顾他时,市民何太表示她每天都会来,“因为靓仔,你看个个年纪都比他大,最年轻的是他,最靓仔的也是他,我支持他 ”。
市民张太则表示,他为人很老实,切肉也切得很整齐。对于如此年轻的老板开猪肉档,她认为“无所谓,后生都有发展,他也要赚钱 ”。
阿 Ray 的选择并非个案,案板上的血渍与英国酒吧的霓虹,在他人生轨迹中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近年港人移民潮与回流潮交织的时代图景。
自 2021 年英国推出 BNO"5+1" 移民计划后,超过 14 万港人带着梦想踏上不列颠群岛。但现实远比想象残酷: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显示,移英港人中仅 52% 能找到工作,其中 47% 从事与专业无关的职位。根据香港立法会2023年报告,BNO签证实施首年有约12万港人赴英,但2023年回流比例达15%,较预期高。入境处数据显示2023年单季持BNO返港者同比增4倍,部分因英国通胀率(2023年达10.7%)及住房危机选择回流。
来源:星岛记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