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很多汽车品牌诞生的过程一样,道奇汽车源自一家1901年创立于底特律的自行车品牌,如图1所示。由于在发动机、变速器和车轴等机械加工精度和零部件质量的严格把控,1903年成为了福特汽车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1914年,兄弟们与福特分道扬镳,在密歇根州汉特拉克开设了
“每一个里程碑、每一次动力突破和每一个轮胎磨损的兴奋——全都在这里。”
与很多汽车品牌诞生的过程一样,道奇汽车源自一家1901年创立于底特律的自行车品牌,如图1所示。由于在发动机、变速器和车轴等机械加工精度和零部件质量的严格把控,1903年成为了福特汽车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1914年,兄弟们与福特分道扬镳,在密歇根州汉特拉克开设了道奇汽车公司。凭借可靠的品质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次年成为全美销量第三的品牌。由于搭载强调低转速、高扭矩的四缸或者六缸发动机非常适合当时美国乡村崎岖路况,成立五年就完成了四十万辆车的累计销量。1928年克莱斯勒公司收购道奇是品牌历史的里程碑。克莱斯勒公司不仅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还将先进的生产流程和管理理念引入道奇,使其产品质量和制造效率大幅提升。道奇则在发动机技术、传动系统以及车身结构设计上不断突破,车型在性能、耐用和可靠性上保持了高标准。同年道奇实现了年销量二十万的历史记录,奠定了早期“美国制造”的基石,如图2所示。到1940年,道奇汽车因其造型精致、工程先进而闻名,搭载了如车载收音机、电动挡风玻璃雨刷和转向信号灯等一系列新技术。如图3所示,虽然从1942年起,道奇为美国军方设计生产4x4的救护车、指挥车、运输车等军用车型,以及B-29飞机发动机等,但战后民用汽车生产恢复快速,战争中积累的口碑使得其销量迅猛增长。1946年就实现了第五百万辆汽车下线。
图1 从上至下分别为 道奇兄弟防尘自行车,公司标志,美国专利局专利授权书
图2a 1914年道奇兄弟公司设计生产的汽车和广告
图2b 1934年道奇兄弟公司标志与车身、发动机创新技术
图3 上图 道奇为美国军方设计生产各种车辆的海报
下图 道奇4X4运兵车与B-29飞机发动机
随着战后美国经济繁荣、国力上升,消费者追求速度、力量的自信表达。从1951年到1952年,道奇推出Coronet,如图4所示,夸张的流线型车身与太空科幻的火箭尾翼设计。创新研发了Gyro-Matic变速器(1952年)和新 HEMI V8发动机(1953年),尤其是后者作为大排量发动机,兼顾卓越动力输出与较高耐用性和可靠性,帮助道奇拿下了1953年NASCAR胜利。凭借着粗犷力量形象与美国国家实力的问鼎,加上好莱坞等影视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宣传,美式肌肉车风格开始形成。
图4 1951年搭载了V8发动机的道奇Coronet
第一代(1966–1967):原始肌肉车精神
1966年道奇推出了传奇车型Charger,如图5所示,在Coronet造型基础上采用遛背式(fastback)车身,低趴、宽大的车身姿态,不仅增强了车辆的稳定性和抓地力,也营造出一种充满侵略性的外观形象。为了装载高排量、高性能的V8发动机,机盖设计得较长,凸显出马力和力量感。前脸大尺寸进气格栅、隐藏式大灯和锐利线条的夸张设计,一方面提升了空气动力学性能,另一方面也传达出一种硬派、充满攻击性的视觉感受。外观造型充满原始的肌肉感,而内饰追求运动化和驾驶体验,仪表盘和方向盘设计多采用大尺寸、圆形、易读的布局,定义了美式肌肉车风格的设计理念。。
图5 1966年初代道奇Charger充满侵略性外观与运动化内饰
第二代(1968–1970):经典“可乐瓶”造型
1968年,Charger采用了全新的“可乐瓶”车身设计,即车身侧面从后门到后轮拱处骤然外扩,形似可口可乐玻璃瓶的经典轮廓。从顶上看,腰线在B柱位置(后窗末端)收紧至最窄,随后以抛物线向后方膨胀,形成“肌肉收缩-爆发”的视觉节奏。如图6所示,作为肌肉车标志性特征,一方面使得车身曲线更加流畅、性感,《Car and Driver》杂志将这种机械速度与性感符号并置,称之为“汽车界的玛丽莲·梦露”;另一方面,强烈的型面变化产生了明暗交替的光影带,增强了立体感,在各种影视作品的镜头特写强化下成为美式肌肉车的图腾,例如《速度与激情》系列中成为多米尼克的座驾,与主角形象呼应,肌肉感更足。
图6a 1968年经典“可乐瓶”造型道奇二代Charger
图6b 道奇Charger《速度与激情》系列中剧照
第三代(1971–1974):应对安全法规的转变
1971年开始,美国颁布了一系列严格的安全碰撞法规,对汽车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保障车辆前部承受至少5英里/小时的撞击而不严重变形,第三代Charger在外形上增加了金属防撞梁,如图7所示。车门、侧窗及整体轮廓受侧面内部强化结构的约束更加方正,肌肉感略显“收敛”,车身失去了往日的流畅和圆润。另外,车辆的实用性与舒适性开始被用户所看重,设计师采用更长的前后悬设计以增加内部乘坐空间,这种妥协使得车身比例更为僵硬和方正。
图7 1971年应对安全法规的转变的道奇Charger
第四代(1975–1978):舒适性豪华感设计
1973年的油价危机,用户需求进一步改变,原本追求高性能和激进造型的肌肉车,逐渐被注重经济性、舒适性和豪华感的车型所取代。如图8所示,第四代Charger进一步弱化原有的肌肉元素,采用了当时流行的、豪华外观设计。车身比例趋向均衡,线条趋于平直,标志性的厚重保险杠特征不仅符合当时安全法规的要求,也营造出一种“豪华游艇”式的沉稳。内饰空间强调前后排乘客的头部和腿部空间,同时采用了真皮座椅、木纹饰板等高档材料,营造出温馨且富有档次的氛围。
图8 1973年注重舒适与豪华感的Charger
第五代(1982–1987):小型化与前驱化尝试
面对日本车、欧洲车在空间和燃油经济性上的竞争,1982年基于克莱斯勒集团共用的、前轮驱动、紧凑型底盘设计推出了掀背车型,第五代Charger。如图9所示,设计已经完全背离传统肌肉车风格,提出了一种新的、小型化与前驱化(Cab Forward)设计风格,即通过将驾驶舱和乘客舱前移,延长挡风玻璃覆盖范围,形成了一个低矮、流线型的前脸;减少前后悬并维持轴距,通过改善空气动力学性能,平衡了日常驾驶与高性能需求。
图9 1983年小型化与前驱化风格道奇Charger
第六代(2005–2010):复兴与现代化
2005年高性能轿车受到消费者青睐,道奇推出了第六代Charger,希望复兴其在高性能车市场的地位,重塑品牌形象,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如图10所示,这一代车型基于克莱斯勒后驱LX平台,提供包括3.5升V6发动机和5.7升Hemi V8发动机等多种动力选择。车身设计回归肌肉车比例,线条流畅,采用遛背式(fastback)设计,向经典的第二代Charger致敬。但为了满足家庭用户和日常实用性需求,改用四门设计。前脸采用了融合经典与现代的道奇十字格栅元素,前倾的车头赋予车辆攻击性,强壮的后轮拱给人一种蓄势的力量感,标志着美式肌肉车以一种现代化的形式回归。
图10 2006年肌肉风格复兴与现代化
第七代(2011–2023):技术暴力与电动化前夜
2015年,电动化的前夜,第七代Charger成功推出。造型前卫复古,前脸采用更突出的“双十字”格栅设计,车身侧面重塑了标志性“可乐瓶”曲线,如图11所示,尾部配备了由164颗LED灯组成的“赛道”式尾灯,营造了技术暴力感。内饰方面,为了满足了消费者对性能、安全和舒适性的多重需求,采用高品质alcantara的软性材料,配备全新的三辐式运动方向盘和先进的信息娱乐系统。此外,道奇推出了高性能版本Charger SRT Hellcat和Scat Pack,内部采用707马力的6.2L HEMI V8发动机,外观上增加了更具极端,更富有侵略性的空气动力学宽体套件,进气口如猛兽獠牙,尾翼与扩散器直接裸露碳纤维纹理,体现了赛道级性能与社交媒体炫耀的功能与象征的双重需求。
图11a 2015年电动化前夜的全新道奇Charger
图11b 高性能版本Charger SRT Hellcat
第八代(2024–至今):电动化时代下的新肌肉
2024年道奇发布第八代Charger Daytona EV,如图12所示,车身采用宽体造型,延续了经典肌肉车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车头采用了R-Wing前翼设计,即前脸上部设有空气通道,使空气从前保险杠上方流到机盖上,从而减少前部升力,并降低风阻,以提升车辆的高速稳定性和整体性能。格栅和灯具设计采用现代电动化的演绎,横向贯穿行车灯与红色“火环”LED尾灯,赋予未来感的视觉效果。在传统跑车的内饰布局中,配备了数字仪表盘,宽大中控屏及多色氛围灯等科技装备,代表了在电动化转型设计中的机械性能与数字科技融合的新方向,即电子化肌肉车风格尝试。
从用强劲的V8发动机、低矮宽大的车身以及富有攻击性的前脸设计诠释原始力量与侵略性的肌肉车风格,到因政策与市场需求而趋于实用与豪华、引领二十世纪末的Cab Forward设计风格,再到新时代复兴与先进科技、电动化浪潮中的现代版本,道奇 Charger上演了肌肉图腾与实用主义的轮回。从影视作品到流行文化,从满足日常驾驶需求到极致的驾控体验,Charger不仅仅是一台车,更成为了一种标志,代表着美国汽车工业的创新精神和不羁态度。
图12 2024年全新Charger电子化肌肉车风格与独特R-Wing前翼设计
道奇的111年,是钢铁与汽油的史诗,是人类速度欲望的镜像。今天反思,小而美的优秀品牌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文化叙事,满足了一群特定消费者的深层需求。这不仅是发动机缸数的增减或格栅形状的流变,更是工业文明对速度崇拜的百年痴狂,以及一个品牌在时代洪流中永不低头的硬汉傲骨。但是在高度规模化、整合化的产业竞争潮流中,需要大公司(汽车或者非汽车类集团)并购以获得更稳定的资金支持、更先进的技术平台和全球化的市场网络,通过共享研发、生产和供应链资源整合,实现成本降低、产品质量提升的协同效应。这种合并于整个在后电动化时代的今天,智能化竞争的下半场,更是必然结果,也将是推动汽车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北京时尚
成都杂志铺
来源:汽车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