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IP撬动全球市场,从“中国迪士尼”到“世界泡泡玛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1 10:10 1

摘要:近日,泡泡玛特股价创下历史新高,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3%,总市值高达2000亿港元。排名港股休闲用品行业市值第一,其中海外收入占比已超40%。

2025

03/27

泡泡玛特

become the world's leading pop culture and entertainment company.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泡泡玛特股价创下历史新高,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3%,总市值高达2000亿港元。排名港股休闲用品行业市值第一,其中海外收入占比已超40%。

2024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130.4亿元,首次破百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

泡泡玛特作为中国潮玩行业的领军者正在重塑全球潮玩市场格局。本文从最新动向、成功逻辑、出海策略、IP案例等多维度解析其全球化路径。

泡泡玛特

25年营收目标逼近“再造一个泡泡玛特”

近期泡泡玛特持续扩张全球化版图,资本市场正在热捧。

泡泡玛特通过DTC模式加速全球化,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显著提升,以及通过IP联名活动(如近期热火的《哪吒2》合作)和本地化营销增强品牌影响力。

泡泡玛特自2019年起拓展境外市场,截至2023年中国港澳台及海外收入达10.66亿,同比增长135%,占收入比17%。

从不同的分渠道来看,泡泡玛特23年零售店收入达5.8亿,贡献海外55%收入占比,23年同比增速达330%。拆分来看,门店数量增长150%,单店营收同比增长72%。

泡泡玛特的线上业务通过独立站与跨境电商平台实现了28个国家覆盖,其中泰国市场B2C月增长率超30%。泡泡玛特已完成从2B经销模式向DTC模式的迭代转型,并通过跨境电商完善全渠道。

线下渠道方面,继2023年巴黎首店开业后,品牌已突破欧洲10国市场,北美门店覆盖美国、加拿大核心商圈,亚太地区则深入东南亚多国。

出海思路

渠道先行+文化破冰+本地化瓦解地域壁垒

2024年海外营收已突破12亿元,股价累计涨幅超54%,市值突破千亿港元,第三季度海外收入同比暴增440%-445%,推动全年营收预期突破100亿元。

如今,截至2025年初,泡泡玛特海外门店已超150家,覆盖25个国家和地区,预测潜在门店数量达到309家。

全球市场渠道布局

先亚洲,再欧美,区域门店开设基本遵循“展会曝光-机器人商店/快闪店试点-线下门店入驻”的路径。

泡泡玛特的早期阶段以日韩、中国港澳台等东亚市场为切入点。

2020年以韩国首店为起点,快速复制“零售店+机器人商店+线上独立站”三位一体模式,2024年海外门店超90家,机器人商店覆盖21国。

以香港市场举例,公司进入铜锣湾、尖沙咀等人流量大、商业活动频繁的核心商圈地区成熟商圈,并在K11等高端商场设有门店。

中期阶段重点拓展东南亚市场,2021年在新加坡开设门店,正式开启对东南亚市场的线下拓展。

截至2023年底,东南亚地区线下门店数量已达15家。2024年公司预计计划拓展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

泰国市场2024年单季度营收超千万美元,单店月均营收超40万元,LABUBU盲盒甚至被炒至国内售价的7倍。这也验证了其“提前布局高潜力市场”的战略前瞻性。

左:纽约时代广场,右:伦敦牛津街

后期阶段进军欧美市场,自2023年10月公司在美国的首家直营门店在新泽西州的American Dream Mall正式开业起。截至2024年6月,泡泡玛特在欧美市场共计开设18家线下门店。

然而近期,泡泡玛特在纽约时代广场、伦敦牛津街等全球地标开设旗舰店,并计划进驻第五大道等核心商圈。

泡泡玛特门店主要布局在核心大都市中心的购物中心,以覆盖高收入和高消费力的人群,同时区域的高人流提升品牌曝光度。

文化破冰以及本地化策略

图:泡泡玛特本地化系列以及本地原创IP联名系列

为了避免“文化直输”,采用“三步走”策略:渠道渗透、产品本地化、文化接驳。

与迪士尼、万代等传统IP巨头不同,泡泡玛特通过PDC艺术中心,以“签约艺术家+内部孵化”双轨模式批量生产IP。

泡泡玛特旗下较火的IPMOLLY、SKULLPANDA、DIMOO三驾马车2024年贡献总营收超60%,新锐IP小野年增长191%至2.3亿元。每款IP都有不同的针对市场,并结合原有IP推出更贴合当地文化认同的设计。

与此同时,海外团队占比75%,通过全球各地艺术家驻地项目,获取本地原创IP与区域联名植入本地文化符号。

例如,MOLLY针对欧美用户偏好“职业化手办”专门设计了宇航员系列,在墨西哥推出骷髅文化IP Tycoco,在日本打造招财猫联名款系列等。

供应链以及生态延伸

左:手游《梦想家园》,中:pop珠宝店,右:POPLAND主题乐园

除了IP的本地化创新以外,泡泡玛特还通过供应链减少生产成本以及打造IP生态化。

供应链上,泡泡玛特在越南完成了其海外工厂的第一批产品生产,后续公司预计将有10%以上的产品从该海外工厂生产。

对于打造IP生态化,泡泡玛特在2023年5月推出了自研手游《梦想家园》PV。手游正式上线日首日实现iOS中国区游戏下载榜第一。

2023年9月,POPLAND乐园作为国内首个潮玩行业沉浸式IP主题乐园在北京朝阳公园正式开园,占地约4万平方米。

开业首月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即单公顷月客流量实现2.5万人,远高于平均,园内二次消费占比达到72%。

泡泡玛特珠宝品牌“POPOP”于2025年1月10日正式推出‌。该品牌在上海ifc商场和深圳OneAvenue卓悦中心开设了限时快闪店,迅速成为Z世代春节打卡热点‌。

首发当日,部分单品售罄,二手平台溢价超过30%,社交媒体上粉丝争相代购,甚至有消费者为集齐IP系列“氪金”数千元‌。

泡泡玛特针对Z世代的热门元素进行拓展IP衍生边界,增强IP的内容和故事性,赋予生命力以及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

竞品对比

轻资产模式与IP裂变能力构筑差异化优势

潮玩行业的竞争已从“产品功能”转向“情感连接”,泡泡玛特以轻量化、高粘性的模式抢占先机。

盲盒模式的成瘾性设计通过稀缺性与随机性激发用户复购,但真正支撑其长期发展的内核以及泡泡玛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首先,泡泡玛特通过“无表情设计”赋予IP开放性用户可自主投射情感,形成强归属感。相比之下,迪士尼IP的固定人设限制用户共创空间。

此外,泡泡玛特IP衍生品类多元,单个IP价值挖掘更深,而竞品多局限于单一品类。

再者,泡泡玛特年均孵化10+新IP,对比万代3-5年的IP培育周期,实现“高频迭代”压制对手。

目前泡泡玛特的主力产品定价在9-19美元,以“低价高设计感”切入欧美中产市场,规避高价玩具的消费门槛。而乐高以及迪士尼的高价高端定位也成为竞争中不利的因素。

这种“快速迭代+爆款制造机”模式,使其在IP储备量上远超竞品,形成“内容护城河”。

潮玩无国界,但文化需桥梁

泡泡玛特的全球化征程印证了“中国IP”的破冰可能——通过渠道先行、文化适配与工业化内容生产。

未来,泡泡玛特能否真正成为“东方迪士尼”,取决于其能否在IP叙事维度从“产品输出”升级为“价值观共鸣”,期待泡泡玛特下一步进展。

*以上内容所涉图片以及内容均源自网络公开资源,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19075262114 麦女士进行删除,谢谢

来源:尘星无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