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恐龙】怪异镰刀龙类只长两个爪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1 10:37 1

摘要:说起镰刀龙(Therizinosaurus),大家应该不会太陌生,因为在电影《侏罗纪世界3:统治》(Jurassic World: Dominion)中,它压轴出场,用手上的大爪子绝杀了大反派南方巨兽龙。仔细数数镰刀龙的爪子,它的每个手上都有三根指头,其所在的

2025新恐龙

说起镰刀龙(Therizinosaurus),大家应该不会太陌生,因为在电影《侏罗纪世界3:统治》(Jurassic World: Dominion)中,它压轴出场,用手上的大爪子绝杀了大反派南方巨兽龙。仔细数数镰刀龙的爪子,它的每个手上都有三根指头,其所在的镰刀龙家族也都是如此,但最近命名的一种恐龙却成为这个家族中的异类。

图注:《侏罗纪世界3》的海报,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侏罗纪世界3》中的镰刀龙,图片来自网络

早在2012年,蒙古科学院的古生物学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就深入该国西南部的戈壁沙漠之中,发现了一具不完整的恐龙化石,编号为MPC-D 100/85。化石包括了六块背椎、六块荐椎、第一尾椎骨、左肩胛骨和部分乌喙骨,几乎完整的前肢、部分盆骨以及肋骨等。

图注:发现化石的位置,图片来自论文

图注:化石发现的部分(白色),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MPC-D 100/85的化石判断,其明显属于镰刀龙类,但是前肢上却只有两个爪子,非常独特。在2015年和2024年的古脊椎动物学会上都以会议摘要的形式报道该化石,但直到最近正式的研究论文才发表,名为《蒙古晚白垩世具保存角质爪鞘的两指镰刀龙类》(Didactyl therizinosaur with a preserved keratinous claw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Mongolia)。

这种具两指的镰刀龙类名为双爪龙(Duonychus),属名来自于拉丁语中的“duo”(意为“两”)和古希腊语中的“ὄνυξ”(意为“爪子”),其模式种名为察氏双爪龙(Duonychus tsogtbaatari),种名献给蒙古古生物学家希什杰夫·察巴塔尔(Khishigjav Tsogtbaatar)。

图注:蒙古古生物学家希什杰夫·察巴塔尔,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双爪龙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双爪龙并不是一种很大的恐龙,根据正模标本估计其体长约4米,体重260千克。双爪龙的脑袋狭长,嘴巴为角质喙嘴,牙齿则位于面颊内部,眼睛在头顶两侧,其脑袋距离地面的高度可达3米。双爪龙的脖子较长,呈S型弯曲,身体粗壮,身后的尾巴较短。作为一种两足行走的恐龙,双爪龙的后肢粗壮有力,每只脚上的四个脚趾都与地面接触。

双爪龙最独特之处还是它的前肢,其颠覆了镰刀龙类传统的三指结构,因为其前肢上只有两指(指式为2-3-0),这也是在镰刀龙类中首次发现。双爪龙的两指是其第一指和第二指,第三指退化,这也成为其属名的来源。两个指头的双爪龙很容易让人想到现存的二趾树懒(Choloepus didactylus),它两个弯爪也是用来抓树的。

图注:双爪龙的两个爪子,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二趾树懒,图片来自网络

双爪龙另一个引人瞩目之处是保存下来的角质鞘,尽管非鸟恐龙爪子上的角质鞘是普遍存在的结构,但之前并未发现过化石,本次双爪龙的角质鞘属于首次发现,可以看到双爪龙的角质鞘长度等于爪子的40%,而且有120°的弯曲。角质鞘的保存表明双爪龙的爪子适于抓握树干树枝,方便其取食,其他镰刀龙类的爪子也可能有相似的外形及功能。

图注:刚发现时双爪龙的角质鞘,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双爪龙带有角质鞘和只有骨骼的爪子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双爪龙属于镰刀龙类,发现于蒙古国境内的巴彦思楞组(Bayanshiree Formation)地层,时代为距今9600万至9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系统发育分析则表明,其与中国发现的南雄龙(Nanshiungosaurus)、肃州龙(Suzhousaurus)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图注:镰刀龙类的成员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双爪龙的系统发育学位置,图片来自网络

古生物学家认为:双爪龙前肢手指的减少并非退化,而是因为特定功能需求而导致的。有趣的是,在发现其化石的地层中,还发现了同属于镰刀龙类的死神龙(Erlikosaurus)和慢龙(Enigmosaurus),它们依然拥有三指结构,所以巴彦希雷组的镰刀龙类因为食性和习性差异占据不同生态位,导致出现了高度分化。

图注:巴彦希雷组中发现的部分恐龙,图片来自网络

双爪龙的发现和命名丰富了镰刀龙类的多样性,特别是打破了之前对于这一恐龙类群的认识,具有特别的意义。

Kobayashi, Yoshitsugu; Zelenitsky, Darla K.; Fiorillo, Anthony R.; Chinzorig, Tsogtbaatar (2025-03-25). "Didactyl therizinosaur with a preserved keratinous claw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Mongolia". iScience. 0 (0). doi:10.1016/j.isci.2025.112141. ISSN 2589-0042.

文字编辑:江氏小盗龙

图片来自网络及论文,侵删

小盗龙带你入侵史前世界

来源:江氏小盗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