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镜头里挥汗如雨的农民,真实的新闻和数据,带着诗意的旁白和舒缓的音乐,还有一个戴着黑框眼镜和渔夫帽的男人。
你是否在 B 站刷到过这些视频? “7.6亿中国农民不需要被赞美”“我给国家农业部写了封信”“中国老年农民工实录”……
这些播放量数百万的视频,都出自一个up主:遇真纪事
镜头里挥汗如雨的农民,真实的新闻和数据,带着诗意的旁白和舒缓的音乐,还有一个戴着黑框眼镜和渔夫帽的男人。
◉2023年闽粤桂暴雨,赵玉顺和受灾村里的小牛。图片|遇真纪事
他叫赵玉顺,是“遇真纪事”里的“遇”;而另一位主创,是他的爱人贞贞,“遇真纪事”的“真”。
“从古至今农民都是失语的,如果农民没有机会站在镜头前,那我们就把镜头移到他们面前。”
怀着这样的初心,他们开着车,带着一台相机和一台无人机,走上了乡村纪录之路。
这几年,他们走过上千个村镇,让近千位农民站在镜头前,讲述自己的生活。在他们的影像里,农民不是符号化的“农民伯伯”,农村也不是被过度美化的“田园牧歌”,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努力生活的人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年逾七旬还在爬树的老年荔农,在中国砍甘蔗的越南劳工,心忧花贱愿天热的茉莉花农……
为什么农业技术进步神速,而农民依然挣扎在拮据和辛劳的前线?为什么会出现到他乡去种地的候鸟农工?经济作物能让农民致富吗……三农问题在他们的视频里有最直观生动的表达。遇真纪事认为,只有让更多人看见真实的农村、理解农民,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常年走村串乡,他们对来自土地的讯号十分敏感。过去四年,他们记录下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对农村的真实影响:苏皖豫桂的大旱,广西的旱涝急转,闽粤桂的暴雨……
◉2023年江西丰城丽村镇的河堤被冲毁,致使4个村庄被淹。图片|遇真纪事
气候变化不只是新闻里的数字和气象图,而是农民赖以为生的收成,饭桌上的一日三餐。灾害过后,有人背起锄头重新播种,有人为了补偿四处奔波,也有人离开土地去城里打工。
跟随遇真纪事的镜头,我们隔着屏幕,感受过那些风雨的重量。
9月7日,他们带着这些影像和故事来到北京,为食通社的读者分享:
2022到2025年的村镇极端天气纪实极端天气下,谁是最大受害者?灾后回访,农民如何重建生产与生活?地方财政和农业保险,谁来兜底损失?来认识遇真镜头下的真实农村——
“让被忽视的,得以被看见”
◉广西百色隆林县,因灾害被损毁的房屋。图片|遇真纪事
来源:食通社Food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