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3日,2025年珠海市返乡青年优秀创业项目申报工作(以下简称“活动”)收官。珠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玲萍出席总结暨项目展示会,并为项目代表颁发“珠海市返乡青年创业推广大使”证书。
5月13日,2025年珠海市返乡青年优秀创业项目申报工作(以下简称“活动”)收官。珠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玲萍出席总结暨项目展示会,并为项目代表颁发“珠海市返乡青年创业推广大使”证书。
活动现场
10个项目脱颖而出
活动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吸引珠海3个城区镇、3个中心镇、5个专业镇和3个特色镇,共95个项目参与,呈现数量、质量“双高”特征,项目行业覆盖种养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制造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农村电商和其他乡村新型服务业等乡镇产业全链条。更有一批突破传统业态的创新项目涌现,从选种育苗到农技服务,从循环农业到终端消费,珠海乡镇田间地头、山水之间,新型生产工艺、新型服务业态、新型产业融合业态等层出不穷,全面展示了珠海乡镇产业的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
经资格审核、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现场答辩等环节,10个优质项目脱颖而出,成为珠海市首批返乡青年优秀创业项目。项目展示会上,10位返乡青年代表现场讲述创业历程,展示项目成果,生动诠释了青年扎根乡镇、深耕产业的创新实践。各高校、金融保险机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等代表现场与返乡创业项目深度对接,“搭台架梯”提供科研、资金、场地、培训等全方位支持。
创业者讲述动人故事
活动现场
“我们从家乡的一片茶园出发,不仅致力于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更希望成为连接古今、融汇中西的文化桥梁。”香洲工匠、珠海羽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办人齐丹以北山村晚清古宅为载体,完整保留中式建筑格局与历史元素,通过“茶馆品茗+茶艺研习+文创茶品+文化雅集+非遗手作”的复合模式,打造出沉浸式社区茶文化空间,让年轻群体近距离感受中国茶文化的魅力。齐丹称,未来以茶为媒介连接粤港澳及国际人群,为北山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活力,助力北山村向国际化文化社区发展。
“从国外留学返乡后,我不断探索水产养殖发展的新方法和新路径,成功研发出黄立鱼混养对虾技术,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水产养殖规模化发展,带动更多养殖户增收致富。”海归青年陆冠林表示。“回乡传承非遗技艺,希望守住父母辛苦耕耘几十年的事业,借助互联网把猪脚姜打造成珠海地标美食!”浙漂5年、北漂3年的北京制片人吴雪瑜投身返乡浪潮,致力于让家乡火起来。“谁说珠海不如国外?从家乡的一片海出发,我们不仅要做海洋经济的创业者,更要做蓝色家园的守护者。”海岛新乡事业人张锴,12年扎根珠海潜水事业,深耕筑梦家乡蓝海。
据悉,自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珠海乡镇基础设施、产业链配套、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完善,乡镇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重要突破。越来越多青年人才从繁华都市转身,带着新视野、新技术与新理想,踏上回乡之路。10名返乡青年代表中,既有高校毕业生、职场青年,也有退役军人、海归青年、体育健儿等,他们身份各异,却共同怀揣对乡镇的深厚情感和对现代农业的无限憧憬,在乡村振兴中重新寻找价值锚点,以实干精神在乡土中实现自我价值。更有港澳青年以“新农人”身份扎根珠海乡镇,接续薪火相传的爱国心、桑梓情。下乡、返乡、兴乡……青年一代的“双向奔赴”,不仅是个人理想的落地,更是时代使命的回应。
活动主办方称,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舞台。活动将持续发挥宣传引领作用,以系列连载的方式讲好返乡青年创业故事。广大青年是返乡创业潮流中的奋楫者,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珠海向各位青年朋友们发出诚挚邀约,让理想抱负与乡村振兴深度交融,让个人奋斗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接下来,珠海也将不断完善扶持体系,为返乡青年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融资、创业指导等“N+”支持政策,打造返乡创业高地,以更高标准推进珠海“百千万工程”取得更大成效。
活动由珠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团市委共同举办。
文 | 记者 钱瑜图 | 受访者提供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