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氏中医药世家,发祥于岭南沃土,承岐黄之术六百余载,历二十三代之薪火相传。清同治年间,《白氏兰谷斋医馆》悬壶济世;至清末风云际会,家族北上扎根塞外,以仁心妙术谱写杏林传奇。一部白氏家族史,半卷中华医道魂。
白氏中医药世家,发祥于岭南沃土,承岐黄之术六百余载,历二十三代之薪火相传。清同治年间,《白氏兰谷斋医馆》悬壶济世;至清末风云际会,家族北上扎根塞外,以仁心妙术谱写杏林传奇。一部白氏家族史,半卷中华医道魂。
【历史沿革·医者丹心照古今】
1873年,《白氏兰谷斋医馆》初现上海码头;1889年,家族命运因白兰文而转折。年方弱冠的他高中进士,入翰林院医馆编修,遍览宫廷秘方,精研医术。因其善治疑难,擢升四品御医,更以医者之身暗助戊戌维新。
1898年,变法失败,白兰文千里避祸至包头固阳,以医道重续家族使命。一杆青囊,几卷古方,塞北荒原上“白氏医馆”悄然立世,自此医脉深植北疆。
【传承谱系·五代杏林守正创新】
第一代 白予春(生卒年不详):岭南医脉奠基者,悬壶济世开先河。
第二代 白兰文(1869年-1934年):御医转身塞北名医,乱世中以医道安民。
第三代 白之炯(1913年-1981年):包头中医教育先驱,创三家医所普惠百姓,更奠基包头医学院中医系。
第四代 白启明(1964年至今):破局而立,建白氏国医馆、掌凇雅中医院,将家族医术推向现代医疗高地。
第五代英才辈出:
严泽博士(1983年至今 ):执教包头医学院,育杏林新秀千余人;
白若冰硕士(1992年至今 ):北京宣武医院“一号难求”之主治医师;
白旭东(1982年至今 ):执掌兰谷斋门诊,守家族医馆根基;
五代人接力,医道薪火不熄。
【医馆春秋·从青囊小舍到现代医院】
1939-1954:白之炯连创三所中医诊所,普惠民生,奠定中医基层网络。
2002年:白启明创立《白氏国医馆》,老宅新生为《白氏中医药博物馆》,藏尽家族医药史。
2012年:《包头淞雅中医院》横空出世。昔日患者盈门、一诊难求,今成国内私营纯中医标杆,每日接诊百人,续写“医者无疆”传奇。
2021-2024:兰谷斋门诊再立,非遗工坊、科普基地、医学院实训基地等殊荣加身,传统与现代交融,彰显时代担当。
【家族瑰宝·秘方与人才并耀 】
双璧擎天:
百年秘方:家族数百古方,从宫廷验方到塞外偏方,凝结历代医者智慧,尤擅疑难杂症;
济世英才:五代人科班与师承并举,御医血脉融汇现代医学教育,育博士、名师、临床圣手,人才梯队生生不息。
【未来宏图·守正创新向未来】
五年计划:
1.投资完建:完善《白氏中医药博物馆》的尾声建设,在原《白氏国医馆》的老宅旧址上,收集历代留下的中医药老物件,实物传承;
2. 教育深耕:依托医学院平台,扩大中医研习培养,建西北中医人才摇篮;
3. 医案分类:投资建立医案室,除了收集好患者一人一方外,重点病例建立专门医案;
4. 秘方传世:系统整理家族医案、古方,已出版中医药专业书籍十几部,计划今后每年面向社会出版经典组方惠泽后世;
5:文化弘扬:以博物馆、非遗工坊为窗口,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基地。
【结语·大医精诚,光耀北疆】
从岭南到塞北,从御医堂到现代医院,白氏家族以六百年坚守,诠释“医道即仁道”。而今,五代人接力,古方与科技共舞,传承与创新齐飞。白氏中医药,不仅是家族荣光,更是中华医脉在时代浪潮中的璀璨明珠。未来,他们将继续以丹心执药笔,书写杏林新传奇!
来源: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