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玉米的注意了!高产五步方法,复合肥这样用效果翻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0 22:14 1

摘要:种过玉米的老把式都知道,大棒型玉米就像庄稼地里的"大块头",单个棒子能长半斤重,可偏偏有个恼人的毛病——种密了互相抢养分,种稀了又浪费地。往年一亩地撑死收个一千五六百斤,眼瞅着别人家密植品种哗哗收粮,自己守着大棒玉米干着急。不过现在有了新门道,用对了方法照样能

种过玉米的老把式都知道,大棒型玉米就像庄稼地里的"大块头",单个棒子能长半斤重,可偏偏有个恼人的毛病——种密了互相抢养分,种稀了又浪费地。往年一亩地撑死收个一千五六百斤,眼瞅着别人家密植品种哗哗收粮,自己守着大棒玉米干着急。不过现在有了新门道,用对了方法照样能让大棒玉米亩产破两千,秘诀全在"精打细算"四个字上。

选种

先说选种这个头等大事,可不是所有大棒玉米都扛得住高密度。像强硕68、MC670这几个品种,那可是农科院专门培育的"铁杆战士"。杆子粗得跟甘蔗似的,刮风下雨都站得笔直;抗病性能赶上铜墙铁壁,锈病斑病见了都得绕道走。最绝的是果穗能长到30公分,穗行数比普通品种多出三四行,活脱脱就是玉米界的"高产王"。

施肥

选好了种可别急着下地,伺候庄稼得讲究"先喂饱再干活"。开春整地时,每亩撒上50斤三个18的复合肥,氮磷钾配比跟玉米胃口严丝合缝。现在时兴的种肥同播技术特别省事,播种机一边下种子一边埋肥料,就像给每粒种子配了个"移动食堂"。这么一来,小苗刚露头就能吃上营养餐,根系扎得深,苗子长得壮,可比后追肥来得实在。

密度

重头戏在种植密度上,传统种法行距六七十厘米,新法子直接拉开到一米二!乍一听像是浪费地皮,其实里头藏着大学问。株距缩到十厘米,每亩能塞下5500棵苗,比老法子足足多出一千多棵。宽行距给玉米留足了伸展空间,通风透光好得跟开了天窗似的,每棵玉米都能享受"边户待遇"——两侧没有邻居抢阳光,棒子能多结两三排籽粒。更妙的是授粉时节,雄穗花粉飘得那叫一个顺畅,再也不怕"不孕不育"造成秃尖了。

追肥

等到玉米蹿到齐腰高,顶着"大喇叭口"的时候,可得抓紧追肥。这时候每亩追50斤尿素配50斤复合肥,就像给孕期的玉米媳妇加营养餐。尿素催着杆子往上窜,复合肥里的磷钾元素专供籽粒发育,双管齐下保证每个棒子都吃得滚圆。这么伺候下来,玉米到了灌浆期也不会"饿肚子",百粒重能比普通种法多出五六克,可别小看这几克,一亩地攒起来就是百十斤的产量。

防虫

防病治虫这事儿在新种法里变得格外轻松。一米二的行距,别说人走着宽敞,打药机开进去都游刃有余。八月里玉米螟、蚜虫闹得凶时,配台迷雾机沿着宽行"扫荡"两遍,药液能直接喷到中下部叶片,杀虫效果立竿见影。病虫害压得住,植株就能绿油油地撑到成熟,灌浆期多延长十来天,籽粒饱满得能掐出油来。

有老农照着这法子试种三年,地头立着的测产牌年年刷新纪录:前年1986斤,去年2135斤,今年眼见着棒子比去年还大一圈。农技站的技术员拿着计算器直咂嘴:"宽窄行配上高密度,边行优势全发挥出来了,这产量破两千真不是吹的!"更让人眼馋的是,这种植模式管理起来特别省心,除草打药不费劲,收割时宽行还能当运输道,连掰棒子的工钱都能省下一截。

现在周边乡镇的玉米种植户都传开了,说这是"懒人种玉米法"。其实哪有什么懒人,不过是把科技种田的窍门摸透了。从选种、施肥到田间管理,步步都踩着玉米生长的节奏走。看着秋后金灿灿的玉米堆成山,老庄稼把式都服气:"种地还得讲科学,这新法子让大棒玉米也能土里刨金!"

来源:农村牧羊人赵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