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看发展】永昌:全面推进节水行动让水资源高效利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31 10:15 1

摘要:为进一步推动全域节水工作,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永昌县大力落实节水行动,创新构建“制度革新、科技支撑、结构优化、全民参与”四位一体节水体系,以最扎实的举措、更严格的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持续节约利用,“节”尽所能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为进一步推动全域节水工作,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永昌县大力落实节水行动,创新构建“制度革新、科技支撑、结构优化、全民参与”四位一体节水体系,以最扎实的举措、更严格的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持续节约利用,“节”尽所能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制度革新,构建全要素节水网络。创新推出农业节水“十抓”机制,从总量控制到精准灌溉形成闭环管理。每年11月底前统筹下达用水指标,严格执行定额管理,将节水责任压实到灌区、乡镇及农户。在种植结构调整上,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种”,推广“四稳四扩”思路,2025年节水种植面积预计突破85%。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建立农业灌溉用水台账,实施季度用水分析制度,对节水成效突出的经营主体给予项目资金倾斜,对违规扩种行为不予配水,这一奖惩分明的机制,有效激发了社会各界的节水主动性。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提质增效。在水源镇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搭载北斗导航的播种机正以毫米级精度完成播种、施肥、铺管一体化作业。农机手许延俊介绍,新技术使播种效率提升一倍,亩均节水40%、增产20%。

这种“智慧田”模式已在全县推广,2025年计划再建成25万亩高标准农田,2027年实现全域覆盖。

自动化灌溉系统成为节水新利器。甘肃农垦永昌农场青山分场通过手机远程调控水压流量,减少“跑冒滴漏”,亩均节省人工成本30元。全县灌溉计量设施覆盖率预计达20%,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水资源动态监测,让每一滴水都精准服务作物生长。

结构优化,节水增效双轮驱动。各乡镇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低耗水、高效益作物。红山窑镇通过小麦浅埋滴灌、马铃薯垄膜滴灌等技术,亩均节水60立方米,带动农业产值提升;六坝镇引进龙头企业流转土地,发展水肥一体化种植,2024年节水314.5万立方米,节肥20%。焦家庄镇依托31座小微型蓄水池实现丰蓄枯用,保障 6560亩农田灌溉,同时实施水土保持项目改善区域生态。

在作物品种选择上,积极推广浅埋滴灌小麦、窄膜宽窄行玉米等节水品种。东寨镇双桥村示范点数据显示,浅埋滴灌技术使小麦亩均节水80-100立方米,节肥30%,配合后茬复种蔬菜模式,亩均增收超千元。

全民参与,节水意识深入人心。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开展多形式宣传活动,发放节水手册、推广家庭节水妙招,机关单位带头改造节水器具,企业通过中水回用技术降低水耗。全县累计培训农户超万人次,节水技术覆盖率逐年提升。

红山窑镇创新“节水积分超市”机制,将节水行为量化为可兑换商品的积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截至目前,全县已改造节水型器具2万余套,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143家,形成“机关先行、全民响应”的良好局面。

此外,农业用水效率显著提高。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2万亩以上,2025年超额完成4.79万公顷粮播任务,从“与天争水”到“向科技要水”,永昌县用“高标准农田+”破题水资源困局,书写了节水增粮、生态富民的新篇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盛世永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