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金融领域非法代理“黑灰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部分“黑灰产”中介利用政策漏洞和消费者保护机制,以“代理维权”为名,实则进行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对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危害。为应对这一挑战,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及互联网平台
近年来,金融领域非法代理“黑灰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部分“黑灰产”中介利用政策漏洞和消费者保护机制,以“代理维权”为名,实则进行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对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危害。为应对这一挑战,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及互联网平台等多方力量正积极行动,推动治理工作走实走深。
非法代理“黑灰产”的套路具有高度专业化和链条化特征。据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破获的多起案件中,受害者往往被要求先行支付“代理费”,并寄送电话卡,以便冒充身份进行账户操作。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万志尧指出,此类案件的目标人群多为征信不良者、金融知识薄弱群体及急需资金周转者,其作案手法包括伪造材料、恶意投诉等,最终目的是非法牟利。此外,短视频、社交媒体等互联网渠道已成为“黑灰产”获客的重要途径,不法分子通过曲解国家政策、编造虚假信息,诱导消费者掉入陷阱。
为有效遏制非法代理“黑灰产”的蔓延,监管部门从立法规范、标准制定及跨部门联合治理等多维度展开行动。202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表示对“债闹”等反催收“黑产”依法定罪量刑。202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应对异常维权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其中《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是我国首个聚焦贷后催收业务的国家级规范。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也在加强与监管、执法、司法等部门的协作。2023年,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累计梳理排查涉“黑灰产”线索数十万条,向执法部门报案20余次;2024年,针对非法职业代理投诉刑事立案20起,行政立案8起,数十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在地方层面,上海金融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整治职业代理人利用互联网平台非法开展宣传的行为,累计封禁账号数千个,有效阻断了非法获客链条。上海金融监管局金融消保处处长牛学成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央地协同,严把网络金融信息“闸门”,清理引流类、诱导性等违规信息,加大对无资质从事金融相关业务的网站及账号的处置力度。
然而,当前我国打击非法代理“黑灰产”的法律环境尚不完善。万志尧建议,应推动制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金融机构、第三方合作机构及“黑灰产”代理方的法律责任,设立对“非法代理行为”的专章规制。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袁国何则强调,金融机构应协同各方,积极参与“黑灰产”治理,保护消费者财产安全权,并加强金融安全宣传教育。
金融机构也在技术层面积极应对。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生物识别等技术手段,构筑“黑灰产”侦测识别核心能力,并建立全流程挖掘“职业代理投诉”违法犯罪线索的工作机制。哔哩哔哩公共事务总监王昊栋表示,平台已成立专项治理小组,利用AI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和打击非法金融信息传播及职业代理维权行为。
打击金融领域非法代理“黑灰产”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政府、平台、用户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立法完善、技术赋能及跨部门协作,我国正逐步构建起金融安全的防护网,为营造清朗的金融生态环境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