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人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郝锦章,这位出生于1931年6月的河南省林县采桑镇葛木村人,便是其中一位。他的一生,与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相连,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原林县区工作队队员、海澄县委宣传部部长
烽火铸忠魂永驻 青史铭壮志长存——郝锦章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人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郝锦章,这位出生于1931年6月的河南省林县采桑镇葛木村人,便是其中一位。他的一生,与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相连,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一、烽火启程
1948年8月,郝锦章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对正义的追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投身革命工作。彼时,中国大地正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键时期,郝锦章成为了区工作队的一员,为解放事业添砖加瓦。
1949年2月,郝锦章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军南下福建。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征程,他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期望,踏上了这片充满未知的土地。
二、闽南初试
初到福建,郝锦章面临着诸多挑战。当时的福建,满目疮痍,百姓生活困苦,而地主、恶霸、土匪的势力却十分猖獗。但这些并未阻挡他前行的脚步。他先后担任海澄县委组织部干事、区委副书记、团县委书记、县委委员、县委宣传部部长等职。
在这样的环境下,郝锦章被赋予了筹粮的重任。这不仅是一场体力的考验,更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语言不通,就找当地干部联系群众,但危险也随之而来。一些与工作队接触的群众遭到地主、土匪的报复,甚至被活埋。
1950年3月,漳州南靖县的梅林屯粮点遭到了土匪的围攻。郝锦章所在的征粮工作队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组织公安、民兵奋力反击。在与土匪的战斗中,他们毫不退缩,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着来之不易的粮食。这次战斗以及后续的多次交锋,展现了郝锦章和战友们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坚定。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前行,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
三、废旧立新
在艰难的环境中,郝锦章和战友们不仅要在战场上与敌人斗争,还要在基层建立起新的秩序。他们深入乡村,了解百姓的疾苦,废除旧的税收制度,实行新的派购制。这一举措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老百姓们积极地参与到征粮工作中,为军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郝锦章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他与百姓同甘共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四、岁月沉淀
从1958年起,郝锦章在多个岗位上担任重要职务。他先后担任福建省潘洛铁矿团委书记、矿党委委员。在工业建设的浪潮中,他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1962年5月后,他先后担任龙海县检察长、县委委员、县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龙溪地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龙溪地区保卫组副组长、公安处副处长等职。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为地方的发展和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赢得了同事和群众的尊重和爱戴。
五、余晖生辉
1980年2月后,郝锦章任福建省煤炭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咨询员。
1992年9月,郝锦章离休。然而,他并没有停止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脚步。1994年,他担任漳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执行主任。在这一岗位上,他继续发挥余热,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曾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的称号,这是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认可。
2013年,漳州市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成立,郝锦章被推选为首任会长。他深知这段历史的重要性,致力于传承和弘扬长江支队的精神。他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收集整理资料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激励着新一代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郝锦章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他的精神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后来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前行。
《河南省林县南下长江支队英名录》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辉煌历程中,有一支队伍承载着非凡的使命与崇高的荣耀,它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这支队伍的根基深深扎根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太行与太岳两大革命圣地,由英勇的老红军、坚韧的老八路以及解放区内杰出的地方干部和军队与地方武装的精英骨干共同铸就,肩负着接管新解放区政权、开启新时代的重任。
在这支光荣的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英勇无畏、身先士卒的领导者。中共林县县委书记马兴元,在1949年1月便率先垂范,主动报名南下,他的英勇行为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干部的积极参与热情。林县12个行政区积极响应,几乎每区都贡献了一半的干部,总数达到了114人。这些关键人物包括:马兴元(兼任长江支队第五大队组织部长)、蔡良承(组织部长)、郭丹(宣传部长)、杨保成(县委秘书)、郭景周(副县长)、董清晨(县委社会部部长),以及谷文昌、罗全贵、张全金、王虎、刘成水、袁万昌、王永邦等杰出干部。他们毅然踏上了南下的征途,被编入南下区党委第五地委。此外,还有11位巾帼英雄,如郑惠兰、王蓉香、赵锋、李月英、栗秀琴等,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随长江支队南下的还有林县籍在汤阴工作的杨廷英、郭有藩,在淇县工作的李宋保,以及长江支队警卫连的林州籍士兵张春山、李官全等34人。同时期,还有冀南三地委委员兼河北省成磁县县委书记万达、李富华等林县籍干部,他们则从河北省南下湖南,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长江支队五大队三中队南下行军大事记,记录了他们的英勇与艰辛:
长江支队的南下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历经9个月行军,艰苦跋涉6000里,途经8个省(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65个县,穿越了千山万水,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种种困难,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福建龙溪地区。
当时的南下干部绝大多数是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大姑娘,当年风华正茂的优秀太行、太岳儿女,如今大多已离世,160多位林县籍南下队员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永远献给了福建人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作为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全国胜利决定性阶段的历史见证,其组建与南下历程,不仅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不屈不挠、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这支队伍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璀璨星辰,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END -
参考资料:
1.《回望太行》(主编 未金林、杨州毅 副主编 张国声、贾少杰等)
2.林州市新闻中心《长江支队林县籍队员追记》
投稿/建议请发邮件:627005285@qq.com
走进林州古今名人非遗传承
媒体报道民俗文化林州音乐
旅游视频云上旅游旅游资讯
大美林州林州交通党史博览
来源:谈经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