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4年11月17日,中央红军“红星”纵队后卫部队渡过嘉禾县钟水河向永州市蓝山县土市村方向前进,经过嘉禾县晋屏镇甫口村时,突然与国民党李云杰的部队相遇,两军在一座叫赤硃岭的山头上交战,战斗一直到中午12点停火,敌军连长王玉成等百余人被红军击毙,34位红军战士
嘉禾县晋屏镇甫口村赤珠岭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沉睡着34位为了革命事业,为了让中央红军主力军能够顺利转移而在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
1934年11月17日,中央红军“红星”纵队后卫部队渡过嘉禾县钟水河向永州市蓝山县土市村方向前进,经过嘉禾县晋屏镇甫口村时,突然与国民党李云杰的部队相遇,两军在一座叫赤硃岭的山头上交战,战斗一直到中午12点停火,敌军连长王玉成等百余人被红军击毙,34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红军部队未作停留继续前行,在开拔前,红军首长将安葬和守护牺牲战士的任务托付给了当地村民彭助立,彭助立含泪答应,这一承诺成为彭家世代守护红军墓的重要使命。
嘉禾县晋屏镇甫口村村民彭助立是当地的农会会长,早在1925年12月就与革命人士有接触,当年,毛泽东委派胡启霖以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来到嘉禾进行农民运动协会的筹办工作,彭助立把胡启霖藏在自家的牛栏楼上,并协助他开展工作,一家人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与胡启霖结下了深厚友谊。甫口村农协会成立后,彭助立又协助农协会长彭雄创办了农民子弟小学和农民夜校,传授文化知识并宣传先进思想。待敌军离开甫口村后,彭助立与农协会长彭雄带着农协会员去山岭上察看,见战场上好几处有牺牲的红军,他们或仰或卧,特别是在一条山道边,有13位红军战士的尸体交叠在一起,身上染满了鲜血,画面不忍直视。
彭助立与农协会长彭雄等人返回村里,组织乡亲们帮忙一起,将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34位红军烈士的遗体合葬在了赤硃岭山坡上。从那以后,无论刮风下雨,每年清明节和红军牺牲纪念日,彭助立都要带着家人去红军墓祭扫,平时只要到赤朱岭方向的田里劳动,他们也一定会抽出时间到红军墓上看看。红军墓由于在山坡斜面处,雨水会将泥土冲走,彭助立便带家人在红军墓周围修起排水沟,不时为红军墓添土。
1944年10月,彭助立离世,临终前他郑重地交待儿子彭作恭一定要守好红军墓。彭作恭牢记父亲的遗训,接力守护红军墓几十年。“文革”期间,彭作恭因为是教师被列为“臭老九”,作为批斗对象被“管制”,他依然偷偷跑去清理修整红军墓。彭作恭的儿子彭子文是彭家的第三代守墓人,现已年过花甲的彭子文,像祖父、父亲一样,精心守护着红军墓,他每年都要用红色的油漆把墓碑上的碑文重新涂刷一遍,并积极向来祭扫的人群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为了将这段红色记忆更好地传承下去,彭子文当起了义务讲解员,他希望通过他的讲解,让更多的人记住这段历史、记住红军,把红军的优良传统传颂下去。2004年11月,彭作恭的孙子彭海涵入伍了,临出发的前一天,他和父辈一起来到红军墓前扫墓、祭祀,并表示,会接力守护红军墓。
1984年,嘉禾县委、县政府为红军墓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石碑。1986年红军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郴州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彭仕安大校到晋屏镇视察,瞻仰红军墓时,听了34位烈士事迹和甫口村一家四代守墓的故事后,深受感动,亲自筹集款项对红军墓进行了修缮,并在墓前铺设了水泥通道。2011年,红军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嘉禾境内的军民互助为红军长征胜利会师作出了贡献,给人们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在红军长征和嘉禾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嘉禾人民广播电台,嘉禾人自己的广播电台!
在嘉禾就听FM101.6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