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6日,广东省“四季村晚”活动暨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巡游活动火热进行,一支由西乡街道渔业社区居民组成的特色巡游队伍成为焦点:昔日的渔民们身着传统渔民服饰,头戴虾姑帽,手持斑驳的渔具,在《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悠扬旋律中,将撒网捕鱼的劳动场景化作充满生命力的表演。
渔业社区渔民特色巡游队。
3月26日,广东省“四季村晚”活动暨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巡游活动火热进行,一支由西乡街道渔业社区居民组成的特色巡游队伍成为焦点:昔日的渔民们身着传统渔民服饰,头戴虾姑帽,手持斑驳的渔具,在《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悠扬旋律中,将撒网捕鱼的劳动场景化作充满生命力的表演。这支被网友称为“穿越时光”的队伍,不仅重现了西乡渔民以水为家的历史记忆,更以新旧对比的生动图景,诉说着改革开放浪潮中渔村儿女的奋斗故事。
从“海上漂”到“幸福锚”
演绎渔家儿女的岁月回响
巡游队伍中央,一艘标记“渔业村”的木船载满沧桑。渔业社区特色巡游队负责人周女士抖动着渔网,网眼间仿佛仍跳跃着当年的浪花。“很多人巡游都是穿着新衣服,我们特别穿着旧的大襟衫参加巡游,有的队员穿的还是压箱底的几十年前的嫁衣,我们带来的船橹也是父辈传下的老物件,是原村民捐给我们使用的。”她抚摸着渔具向记者介绍,这次巡游,该队伍带来渔网、船撑、船橹、网兜、箩筐、螃蟹筐等工具,其中船帆是西乡渔业原村民手工做的。此次参加巡游的队伍成员共25名,多为“洗脚上岸”的渔民,如今虽已安居乐业,但仍坚持用原生态方式演绎祖辈生活。当《渔家姑娘在海边》旋律响起,队员们即兴编排的拉网动作,让围观的老渔民热泪盈眶:“这就是我们年轻时搏击风浪的样子!”
作为渔业社区居民,周女士亲历了渔村的沧桑巨变。“那些年凌晨四点摸黑出海,在咸涩的海风中一漂就是两三个月。”改革开放后,春风吹暖了这片土地,社区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不少曾经的渔民成了市民眼中的“包租婆”,但刻在骨子里的渔家精神始终未改。巡游中,队员们特意保留了晒制的咸鱼,用海腥味唤醒年轻一代的记忆。“要让孩子们知道,今天的红火日子是党带着父辈们奋斗出来的。”周女士表示。
忆苦思甜不忘本
渔歌新唱向未来
这场充满“海味”的民俗展演在巡游现场受到广泛关注。在旁边观看巡游的一些西乡原居民表示:“这些是渔民婆,有没有咸鱼、虾干卖啊?”巡游队伍在社交媒体也引发热议。网友留言:“抖动的不仅是渔网,更是文化传承的脉搏!”
记者了解到,3月31日,西乡渔业社区队伍将在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四季村晚”舞台表演情景歌舞《渔家姑娘在海边》,原汁原味呈现编织渔网、出海打鱼的过程。
咸鱼虾干的香气仍萦绕街头,渔家号子已谱成幸福欢歌。西乡渔民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证明,当传统记忆遇见时代新声,便能织就跨越时空的精神之网,捕捞起永不褪色的集体记忆。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杰(图片由西乡街道办提供)
编辑 汪文成
本文来自【宝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