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北京那场阅兵,可不止是纪念历史那么简单,更像是一场国际关系的“大摸底考试”。镜头里最让人意外的,倒不是普京和朝鲜领导人有多热络,而是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居然和朝鲜领导人握了手——这可是整整七年来头一遭啊,朝韩高层总算又碰上面了,可以说是“破冰一刻”。
据环球时报消息,最近北京那场阅兵,可不止是纪念历史那么简单,更像是一场国际关系的“大摸底考试”。镜头里最让人意外的,倒不是普京和朝鲜领导人有多热络,而是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居然和朝鲜领导人握了手——这可是整整七年来头一遭啊,朝韩高层总算又碰上面了,可以说是“破冰一刻”。
但话又说回来,这个原本应该是韩国总统李在明“露脸”的绝佳时刻,最后却只让“特使”替他刷了个存在感。李在明这会儿估计悔得肠子都青了,他八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白白放跑了一个能改变半岛局势的大好机会。
韩联社的报道一出来就火了:禹元植主动打招呼说:“咱们七年没见啦。”朝鲜领导人回了一个“是”,场面一下子冷到“能结冰”。虽然就几秒钟的事,背后却是朝韩七年来的恩怨曲折。还记得2018年板门店那场会谈吗?文在寅和朝鲜领导人同桌碰杯,禹元植当时也在。那时候半岛局势眼看着柳暗花明,谁知道几年过去,又回到了冷冰冰的老样子。
这次在北京,中国做东,韩国、朝鲜、俄罗斯都来了,偏偏就李在明没到场。更没面子的是,普京还特意问禹元植:“有什么需要我转告朝鲜领导人的吗?”这明明是该总统接的话,结果只能让议长代劳。明眼人一看就明白,韩国总统本来可以亲自跟朝鲜领导人聊上几句,哪怕只是走个过场,意义也远比现在这种“带话”强得多。
有意思的是,李在明上台后没少释放要缓和朝韩关系的信号,韩国国防部还特地停播了对朝广播,主动示好。可这些举动在朝鲜眼里根本不算啥。朝中社接二连三发文章批评韩美军事合作,直接说这才是朝鲜最大的安全威胁,对韩国的“诚意”根本不买账。韩国这边热脸贴冷屁股,最后只换来朝鲜的冷眼和批评。
再看看俄朝那边——普京和朝鲜领导人一谈就是一个半小时,直接用“亲如兄弟”来形容两国关系。朝鲜领导人还亲口承诺“会为俄罗斯全力以赴”,普京当场就感谢朝鲜军人在库尔斯克的牺牲。俄朝这种战略同盟,已经不藏不掖,明目张胆地告诉全世界:朝鲜有俄罗斯撑腰,根本不怕被孤立,敢跟西方叫板。李在明当时要是能抓住北京阅兵这个机会,直接跟朝鲜领导人见个面、哪怕只是打个照面,半岛的外交局面说不定就不会像现在这么被动了。
韩国之前几届政府对朝政策朝令夕改,搞得双方一点信任都没有。尹锡悦时期强硬得要命,李在明虽然嘴上说要缓和关系,但真到了节骨眼上又怂了。美国的所谓“担忧”成了李在明的心魔,结果让韩国错失了一次用握手推动半岛对话的黄金机会。现在只能让议长禹元植来“打头阵”,结果朝鲜领导人一个字就把天聊死了,朝韩之间还是隔着冰山。
这次北京阅兵,朝鲜不仅高调秀了和俄罗斯的同盟,还通过和韩国议长握手,巧妙展示了外交弹性。朝鲜愿意和除日本外的东北亚国家沟通,哪怕只是走个过场,也比完全关门强。韩国原本有机会借这个多边场合打破僵局,结果自己主动放弃,只留下一地鸡毛。下次再有这样的机会,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很多人觉得朝韩握手只是做做样子,实际没啥用。但在国际政治中,哪怕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可能变成谈判的筹码。韩国这次“缺席外交”,直接让普京有机会插手半岛事务,将来朝俄同盟只会更铁,而韩国只会越来越被动。有人说,李在明的“务实”,其实就是优柔寡断。半岛风云变幻,机会稍纵即逝,这一次,他是真的错过了一个能写进历史课本的关键节点。
朝鲜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战略弹性,俄朝同盟也越来越有分量。韩国如果再不主动出击,还想等谁帮忙破局?国际博弈场上,从来没有“等来的机遇”,只有敢迈出那一步的人,才真正握有历史的主导权。
来源:铁血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