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七律三十首其二十·秋瓮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6 05:33 1

摘要:其创意来源,是偶然看到武圣公「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影视剧片段而产生的创作灵感。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品/北平永胜

竹下观棋听疾雨,

金光戏点子生孙。

请君入瓮凶汹事,

善气迎人杰劫痕。

纸上谈兵坑赴死,

军前怒斩酒余温。

江湖自有虬髯客,

笑尔诗书未近门。

2025年09月05日

——————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诗词创作构思说明】★

这首七律《秋瓮》是我北平永胜本人,创作的初秋七律组诗中的第二十首。

其创意来源,是偶然看到武圣公「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影视剧片段而产生的创作灵感。

有成功者就有失败者,纸上谈兵的赵括立刻浮现在眼前。

但是,这两个典故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一开始是我在看友人之间对弈,黑白分明,厮杀正酣,忽然大雨顷刻而至,使人猝不及防。

雨中大瓮中的金鱼,在雨点的敲击下异常活跃,这才是这首诗诗词创意的来源。

而电视机中播放的《三国演义》电视剧正好演到关羽要去斩华雄的那段。

至于颈联与尾联,实际是另有所指,也与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密不可分。

★胜师说:

我们经常听人讲,写诗填词不能闭门造车,要与生活接轨,要亲近自然接地气。

那好,这首七律《秋瓮》就是这样的一首诗。虽是初稿,但信息量很大,目前来说,我基本算满意的。

另外,作为古诗词创作一般不提倡四字词组入诗或者四字成语入诗。

但,并非绝对,需要根据诗词布局,懂得适当灵活变通。

否则,“诗无定法”就会成为一句空谈。

具体到对这首诗要做出的解析,我看了看豆包、元宝以及DeepSeek给出的诗词分析,只能说中规中矩,没有太大疏漏,但有的地方没有将诗词的深层含义表述清楚,所以与其让人工智能代笔捉刀,还不如我亲自上阵进行解析,毕竟作为作者本人,我北平永胜对自己的诗词才拥有最终的解释权,是这么个理儿吧?

下面言归正传,开始解析分析诗词。

——————

★诗词解析★

【导语】这首《秋瓮》是北平创作的初秋七律三十首中的第二十首。

我写诗学的是老杜,力求作品“沉郁顿挫”,同时愿意将古人、古事、古典、古意与现代语境相结合,形成新的诗性解构。

★以下是具体诗词解析

●一、〖韵〗平水韵上平十三元

●二、〖律〗七言律诗,仄起首句不入韵

●三、首联「竹下观棋听疾雨,金光戏点子生孙」

首联我是以竹林观棋的雅趣场景作为全诗的切入点,但看似观棋,实则是暗藏玄机。

“疾雨”,这里你可以理解为是自然天象,但我在诗词中,还运用了隐喻手法,将其比喻成为历史洪流的冲击。“金光戏点”,这里从表面上理解,可以看成是阳光穿透竹林的光斑点点,但在深层中,我同样使用隐喻手法,暗喻着权谋争斗的变幻莫测。

“子生孙”,表面是棋局的推演,黑子与白子交替缠斗,实则是影射权力更迭的代际循环——无论是春秋五霸也好,还是战国七雄也罢,它们的荣辱的兴衰,皆如棋子般在历史棋盘上被命运所拨弄,形象不形象?!

在这首联中出现的“竹下”与“金光”,我让它们在句首相望观照,这里既延续了“竹林七贤”的隐逸传统,同时又以光影的动态打破静态的雅致,暗示着平静表象下的暗流涌动!

●四、颔联「请君入瓮凶汹事,善气迎人杰劫痕」

这联开始化典。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君入瓮」是直接引用了「武则天」时期的酷吏「来俊臣」与「周兴」的典故。

而「善气迎人」则典出自先秦典籍《管子·心术下》,原文为“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这个成语形容以温和友善的态度与人相处,体现以“仁义之心爱人”的儒家传统文化。

这里实际是直接将“请君入瓮”的权谋斗争与“善气迎人”的侠义精神并置。

“凶汹事”,以叠字复沓强化压迫感,“杰劫痕”,则以矛盾修辞揭示英雄豪杰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即便以善待人,亦难免留下时代的创伤。

这种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是道德层面的褒贬,更暗含历史辩证法:权谋者终将自食其果(如周兴被自己设计的刑具所惩治),而侠义精神虽历经劫难,却能在江湖中延续。

我,北平永胜是想通过“劫痕”这一词,将个人命运的悲怆升华为对历史规律的洞察。

此联用意,不知读者们是否理解了。

★胜师说:这一联又使用了重叠复沓手法,上一次是用在初秋七律三十首其十九《秋兰》的颈联——“气韵幽幽悠老去,丹青脉脉墨诗三”。

这个手法对于学诗人十分有用,可以增加句式结构的节奏感,希望大家能加以眼中研习和掌握。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颈联「纸上谈兵坑赴死,军前怒斩酒余温」

这里用到了赵括“纸上谈兵”与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两个典故。

一败一胜,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

空谈误国与杀伐果断两相比较,暗喻出权力斗争的残酷与短暂,我用“坑赴死”与“酒余温”形成历史时空上的重叠,我想以此来揭示历史循环的荒诞性,即——昨日纸上的谈兵者,今日或许成为军前被斩的亡魂,而胜利者的酒杯尚未冷却,新的悲剧已在酝酿之中。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胜师说:这一联作为转折联,实际上是暗暗地埋下了一个扣儿——这与北平永胜所进行的对于电脑作诗机的打假工作息息相关,那些个机诗人、伪诗人如同赵括一般,只会在纸上故弄玄虚,用电脑诗的把戏糊弄平台和读者,实际上,他(她)们最终的命运早已注定——被“斩于马下”,而具体多久才会被斩于马下,那就看这些“华雄”们叫嚣的时间,而“酒余温”则是他(她)们在平台上生命的倒计时!

怎么样,如果我北平永胜不给列位看官解释一下,你们还不知我诗词中居然暗含着这一层杀机,是吧?

这就是将历史人物、历史典故与现代语境相结合,形成新的诗性解构,这里就是。

●六、尾联「江湖自有虬髯客,笑尔诗书未近门」

这尾联紧承上联,化典用到了“虬髯客”的历史人物。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背景人物知识介绍:

「虬髯客」,是《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的人物,他是隋朝末年人,姓张行三,赤髯如虬,绰号“虬髯客”。

书中他与「李靖」、「红拂女」并称为“风尘三侠”。

​虬髯客在李靖与红拂女前往太原途中的灵石旅舍里与他二人相识,虬髯客与红拂女结为了义兄义妹。

之后三人相约在太原见面,虬髯客通过李靖的人脉关系「刘文静」见到了「李世民」,并被李世民的气势气概所折服,于是放弃了原本想逐鹿中原的意图。

他将悉数家产赠与李靖,并传授兵法给李靖,并要求李靖帮助李世民,他自己则前往海外发展,进入「扶余国」并成功杀死扶余国国王,成为了扶余国的君主。

​虬髯客有志图谋王霸之业,胸襟豪伟卓异,性格疾恶如仇,行踪诡秘,往往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且富比王侯,胸罗甲兵,知大体,识时务,实为一代枭雄。

虬髯客是干嘛的?

是杀人与无形的大侠客,在北平永胜前期打假电脑作诗机团伙水军时,有人在评论区留言“头条也是江湖”。

没错,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江湖事自然要用江湖人的方法来解决。

怎么解决?

快刀斩乱麻,那个天津的电脑假和尚已经被我北平永胜斩于马下,接下来就要收拾这个贾诗人也了。

怎么样?这联与上联衔接的是不是十分紧密?

这还没完呢?那个假和尚不是号称诗书客吗?

他从2019年开始发现了电脑作诗机这一“利器”之后,三蹦子装上了V12发动V,一下子原地起飞了。

图片源自网络

实际上,他的诗词水平仅仅是刚入门而已,他的小号○○有才哥,看了我的诗论文章里讲,学填词要先练习填《竹枝词》,于是乎忙不迭地用电脑作诗机,一下就填了300首《竹枝词》,有人给他留言,该出本《竹枝词》诗集了,他立马哑火,为什么?

拿着用电脑作诗机生成的《竹枝词》电脑诗去出诗集?是他傻还是编辑傻?吓死他也不敢自投罗网啊!

哈哈哈哈哈!

离开电脑作诗机,他们就是些棒槌,所以才有了末句——“笑尔诗书未近门”。

我北平永胜所写的尾联以“虬髯客”的典故收束,将视角从庙堂转向江湖。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代虬髯客作为隋末“风尘三侠”之一,放弃逐鹿中原而远赴海外,其“富可敌国”却“知大体、识时务”的形象,与现代“诗书未近门”的、以天津电脑假和尚为代表的、偷诗贼群体形成了鲜明对照。

“笑尔”二字既是对空谈理论者的嘲讽,也同时暗含对历史正统叙事的颠覆——真正的英雄未必在朝堂之上,而在江湖之远。

这里的“江湖”既是地理空间,更是精神层面,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摆脱了权力束缚的自由与侠义。

★胜师说: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你的诗题是《秋瓮》,怎么没太看出来啊?

丰子恺漫画

这个,我要给你好好上上课。

诗题的“秋瓮”可以说是全诗的核心隐喻。

“秋”既是时令标识,亦象征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瓮”则既是权谋斗争的刑具(见“请君入瓮”),也可以看做是容纳万物的容器,这里暗含了《庄子》“瓮牖绳枢”的隐逸哲学 。

我将这二者加以结合,也就是把秋天的收敛性与瓮的包容性熔铸成了历史的新镜像:即,看好了啊——

○自然之瓮:

首联“竹下观棋”与“疾雨”构成的具象画面,恰似秋雨注入瓮中,既记录自然的节律,亦倒映人间的纷争。

​○历史之瓮:

颔联与颈联的典故,“请君入瓮”、“纸上谈兵”,都如瓮中的陈酿,随时间发酵出权力的苦涩与人性的复杂。

​○精神之瓮:

尾联“虬髯客”的江湖侠义,恰似瓮底清泉,在权谋的浊浪中保持着清凉与通透。

看懂了吗?

这是一种包含了多重隐喻的语言交织组合,我北平永胜把“秋瓮”幻化成了一个动态的标志性符号,既承载历史的厚重,也同时容纳超越性的精神追求。

其他的比如在诗词中使用的“蒙太奇手法”(这是我最爱用的技法之一)、通感移觉手法,以及成语新用(点铁成金),我就不再展开来讲了,手都累了。

李靖画像

最后总结一下。

这首七律《秋瓮》,它是以“听疾雨”开始,以“笑诗书”做终,它是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完成了对权力游戏的解构以及与对侠义精神的重构。

我作为作者北平永胜,试图通过“秋瓮”这一意象组合,将自然时序、历史循环与人性善恶熔铸为诗性一锅,既延续杜甫“以史入诗”的传统,又不丢失文人知识分子对于世界的理性观察与思考。

与此同时,通过一系列正如诗中“江湖自有虬髯客”的宣言,

要将打假电脑诗的工作继续下去,不论有多大困难与阻力,都会像关云长一样,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

践行真正的英雄从不困于诗书的桎梏,而应该是在历史的疾风暴雨中,以侠义之心破局重生,再造辉煌!

★文末声明★

诗词及解析文章均为北平永胜原创,未经允许不能搬运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经济与法律责任!

★★★★

原创诗词、永胜出品、永胜诗词

来源:带你一起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