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有一个明显特征,肉眼可见,散步时可以观察一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6 15:13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4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走到半路,忽然停下来揉腿;稍微休息一会儿,又能继续走几步。有人以为是老寒腿,有人说是下肢血管堵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现象可能是冠心病在“求救”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超过1100万人,且患病率仍在逐年上升。它的危险之处在于,很多时候并不会突然心绞痛,而是悄悄“藏”在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里。

比如,一种被称为“间歇性跛行”的现象,就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预警。

什么是“间歇性跛行”?通俗点说,就是走路时腿疼,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又能走。这种疼痛通常出现在小腿、臀部或大腿根部,多为酸胀、麻木或抽筋感。刚开始走几步还好,但越走越疼,非得停下来才能缓解。

很多人以为这是骨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但实际上,这可能是下肢动脉供血不足,而这种供血障碍,往往和心脏的冠状动脉病变是一体两面。

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专家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非常相似,都是因为血管内膜出现粥样硬化,导致血流受限。如果一个人出现了间歇性跛行,那他体内其他部位的血管,也很可能正在“悄悄堵住”。

这不是危言耸听。研究发现,约60%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合并冠心病,而且这种合并越早发现,生存率越高。换句话说,如果你在走路时发现腿疼、麻木、乏力,就要警惕:心脏也可能正“缺氧”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于——全身动脉是一张网络,一处堵塞,很可能意味着其他血管也出现问题。冠状动脉虽然只负责供应心脏本身的血流,但它的血管结构与下肢动脉一样,容易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攻击”下逐渐硬化。

所以,腿上的“走不动”,其实是心脏的“喊救命”

很多冠心病的早期信号,其实可以从腿上“看”出来:

· 皮肤变冷、颜色变暗:说明血液循环变差,供氧能力下降。

· 脚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用手摸脚背,如果感觉不到跳动,可能是动脉堵塞。

· 指甲增厚、变形:长期供血不足会影响甲床代谢。

· 腿部毛发减少:血流减少会导致毛囊萎缩。

这些变化,肉眼可见,而且比心电图更早一步提示血管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在散步、爬楼梯时出现“走几步就得歇”的情况,务必要引起重视。

除了腿部的不适,冠心病还有一些“非典型”症状,常被误判:

· 牙痛、下巴酸: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有时会放射到下颌部。

· 胃胀、恶心想吐:特别是饭后发作,容易误以为是胃病。

· 肩背疼、手臂发麻:尤其是左侧,可能是心肌缺血的表现。

这些症状看似“离心脏很远”,但其实都可能与心脏供血不足有关。冠心病不是只有胸痛,而是“藏头露尾”,往往从你最不在意的角落开始。

好消息是,冠心病并非不可防。只要从生活点滴中细心观察、科学管理,就可以把风险扼杀在萌芽中。

第一,管住“三高”是关键。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三驾马车”。一旦它们长期存在,血管就像水管一样容易“生锈”,最终导致狭窄或堵塞。

第二,戒烟限酒,别熬夜。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加速血管硬化,酒精则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而长期熬夜,会打乱身体激素节律,诱发血压波动,增加心脏负担。

第三,适度运动,别过量。

每天快走30分钟,是最简单又有效的方式。比起剧烈运动,规律、轻量、可持续的活动更有助于提升心血管功能。

第四,定期体检,别怕检查。

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心电图血脂颈动脉彩超等基础筛查。别等到“心梗”来袭才后悔莫及。

散步时腿疼,不一定是走太久,也可能是心脏“提前报警”。冠心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了它的信号。

希望你在下次散步时,不只是走路看风景,也能留意一下自己的双腿。它们或许正在悄悄告诉你:该去做个检查了。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2] 北京阜外医院.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疗指南(2020年修订版)》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冠心病诊治指南(2023年版)》
[4] 《中国循环杂志》.《间歇性跛行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2023年第38期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吾观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