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7 年 9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其中一项重大改革,就是针对军官生活特殊、打骂士兵现象、官兵矛盾加剧的情况,在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实行经济公开,并取消军官的特权,规定官兵在政治上平等,官长不许打骂士兵
1927 年 9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其中一项重大改革,就是针对军官生活特殊、打骂士兵现象、官兵矛盾加剧的情况,在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实行经济公开,并取消军官的特权,规定官兵在政治上平等,官长不许打骂士兵,废除繁琐礼节。这一改革举措,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伟大的革命意义。它不仅是对旧军队陋习的一次深刻批判,更是对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一次大胆探索。毛泽东为何要对旧式军官,即今天我所要讲的“三金五皮” 军官进行改造?这一改造又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
(一)旧军队的腐朽与 “三金五皮” 军官的产生
在近代中国,军队长期处于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从袁世凯到蒋介石,军队成为了私人的财产,军官与士兵之间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军官们把士兵当成自己花钱雇来的劳动力,肆意打骂、剥削。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军官们追求各种特权和奢华的生活方式,“三金五皮” 军官应运而生。所谓 “三金五皮军官”,“三金” 指金戒指、金怀表、金丝眼镜,象征着贪图享乐、追求奢靡的生活作风;“五皮” 则是指皮手套、皮皮鞋、皮鞭、皮腰带、皮大衣,代表着脱离群众、作威作福的官僚做派。他们脚穿皮鞋,头戴皮帽,腰挎皮带、皮包,再插上一根皮鞭,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地位。这些 “三金五皮” 装备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他们压迫士兵的工具。在旧军队中,军官与士兵的待遇天差地别。军官们享受着优厚的物质待遇,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而士兵们则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还要承受繁重的训练和残酷的打骂。这种严重的不平等,导致了士兵们对军官的极度不满,军队内部矛盾重重,士气低落。
(二)“三金五皮” 军官在工农革命军中的表现
秋收起义部队在组建初期,很大一部分军官来自旧军队,他们不可避免地将旧军队的陈规陋习带到了工农革命军中。这些 “三金五皮” 军官在部队中依然耀武扬威,他们脚蹬锃亮的皮鞋,身着笔挺的军装,腰间的皮鞭时不时地抽在士兵身上。在行军途中,士兵们肩扛沉重的装备,步履蹒跚,而 “三金五皮” 军官们却骑着高头大马,悠然自得。在宿营地,士兵们只能挤在简陋的房屋中,甚至露天而睡,而 “三金五皮” 军官们则占据着最好的房间,享受着舒适的床铺。在战斗中,“三金五皮” 军官们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安危,不顾士兵的死活,指挥混乱,导致战斗失利。他们的行为严重影响了部队的团结和战斗力,使得士兵们对革命的前途感到迷茫和失望。
(三)“三金五皮” 军官对工农革命军的危害
“三金五皮” 军官的存在,对工农革命军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他们破坏了部队的团结。士兵们对军官的打骂和不公平待遇感到愤怒和不满,这种情绪在部队中蔓延,导致士兵之间、士兵与军官之间关系紧张,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合力。其次,他们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由于军官的指挥不力和对士兵的不关心,士兵们缺乏战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战斗中往往消极抵抗,甚至临阵脱逃。最后,他们损害了革命军的形象。工农革命军本应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正义之师,但 “三金五皮” 军官的行为却让老百姓看到了一支与旧军队无异的队伍,严重影响了革命军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使得革命军难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一)惨痛的教训促使毛泽东反思
秋收起义的失败,给毛泽东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让他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对部队进行彻底的改造,才能使革命走向胜利。在起义过程中,部队遭受了多次挫折,损失惨重。毛泽东意识到,单纯依靠军事力量,而不注重军队内部的建设和改造,是无法取得革命胜利的。旧军队的那一套管理方式和作风,已经严重阻碍了革命军的发展。他开始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如何建立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在这个过程中,“三金五皮” 军官所代表的旧军队陋习成为了他关注的焦点。他深知,只有彻底革除这些陋习,才能让部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迫切需求
毛泽东一直致力于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这支军队要为人民服务,要有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严明的纪律。而 “三金五皮” 军官所代表的旧军队作风,与他的理想背道而驰。在毛泽东看来,人民军队的军官应该与士兵同甘共苦,共同为实现革命目标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士兵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使军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认为,要建立新型人民军队,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军官与士兵的关系,打破旧军队的等级制度和特权思想,实现官兵平等。因此,改造 “三金五皮” 军官成为了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必然选择。
(三)凝聚军心士气的关键举措
当时的工农革命军,在经历了多次战斗的失败后,士气低落,军心不稳。士兵们对革命的前途感到迷茫,对军官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凝聚军心士气,成为了毛泽东面临的紧迫任务。毛泽东深知,只有让士兵们感受到公平、正义,让他们看到革命的希望,才能激发他们的战斗热情。而 “三金五皮” 军官的存在,恰恰是导致军心涣散的重要原因。通过改造 “三金五皮” 军官,取消他们的特权,实现官兵平等,能够让士兵们感受到自己与军官是平等的,都是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而奋斗。这样一来,士兵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军心士气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一)三湾改编:开启民主制度的先河
1927 年 9 月 29 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在改编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其中包括把不足 1000 人的部队缩编成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 1 军第 1 师第 1 团;在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待遇一样,规定首长不准打骂士兵,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是三湾改编中一项极具创新性的制度设计。它由士兵选举产生,代表士兵的利益,对部队的管理、训练、生活等方面进行监督。士兵委员会有权对军官的行为进行批评和监督,如果军官违反纪律,士兵委员会可以向上级反映,甚至对其进行处罚。通过建立士兵委员会,士兵们的民主权利得到了保障,他们能够参与到部队的管理中来,真正成为了部队的主人。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士兵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 “三金五皮” 军官的特权受到了限制。
(二)设立士兵委员会:士兵的民主权利保障
士兵委员会的设立,是毛泽东改造 “三金五皮” 军官的重要手段之一。士兵委员会在部队中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首先,它参与军队的纪律管理。军官违反纪律,士兵委员会有权予以监督和作出处置。这使得军官们不敢再像以前那样肆意妄为,必须严格遵守纪律。其次,士兵委员会参与军队的经济管理。派士兵到伙房监厨,与司务长按月结算伙食帐,确保了经济公开,杜绝了军官贪污腐败的现象。再次,士兵委员会做士兵的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讨论,提高士兵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最后,士兵委员会还做群众工作。帮助士兵更好地与当地群众沟通和联系,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士兵委员会的监督下,“三金五皮” 军官的行为受到了极大的约束。他们不能再随意打骂士兵,不能再享受特殊待遇,必须与士兵同甘共苦。这一变化,让士兵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公平和尊重,也使得部队的风气焕然一新。
(三)思想教育与信任激励并重
毛泽东深知,要彻底改造 “三金五皮” 军官,不仅要从制度上进行约束,还要从思想上进行教育。因此,他高度重视对军官和士兵的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他亲自给部队官兵讲课,向他们宣传革命的道理,灌输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为什么要革命,革命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作为革命军战士应该承担的责任。通过这些思想教育,官兵们的政治觉悟得到了提高,对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刻。另一方面,毛泽东对思想觉悟有待提高,一时把握不准方向的前敌委员、工农红军第一师副师长余贲民及卢德铭、陈晧、何挺颖、宛希先、何长工等各级工农红军将领给予充分的倚重和信任,经常身挨身、心贴心地深度交流,广泛听取意见。他尊重每一位将领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这种信任激励的方式,使得将领们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愿意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毛泽东的努力下,许多 “三金五皮” 军官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向新型军官转变。
(四)发展党员与输入新鲜血液
为给部队输入新鲜血液,壮大新生力量,毛泽东说服余洒度和苏先俊,增补前敌委成员。同时,他高度重视连队发展新党员工作,把陈士榘(后来的开国上将)、赖毅(开国中将)等6名士兵,作为积极分子培养,入党仪式上亲自领读入党誓词。后来,这6人中,有3人牺牲,1人病逝。通过发展党员,让更多有觉悟、有理想的士兵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些党员士兵在部队中成为了骨干力量,他们不仅在战斗中冲锋在前,还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帮助其他士兵,传播革命思想。他们的行为影响和带动了周围的士兵,使得部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新党员的加入,也对 “三金五皮” 军官形成了一种监督和制约。他们在与党员士兵的接触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在这种氛围下,“三金五皮” 军官的改造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一)新型官兵关系的建立
通过对 “三金五皮” 军官的改造,工农革命军中建立起了新型的官兵关系。军官与士兵之间不再是旧军队那种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而是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的关系。军官们不再打骂士兵,而是关心士兵的生活和成长,与士兵同甘共苦。当年,黄克诚(后来的开国大将)上井冈山后,发现红军不发军饷,搞的是供给制。他想不明白,于是就去提意见。他去找毛泽东时说,红军不发军饷将很难维持,可能会溃散,连土匪武装都发军饷。毛泽东十分耐心地和他讲述红军的建军思想和官兵平等一致的原则。他听着听着思想就通了,后来正如我们所乐见,红军并没有垮下去,反而越来越壮大。正因如此,黄克诚晚年心悦诚服地说:“毛主席不知道比他自己要高明多少倍,毛主席才是最伟大的。”
士兵们从此也不再对军官充满恐惧和怨恨,而是尊重和信任军官,愿意听从军官的指挥。在行军途中,军官们会帮助士兵扛枪、背包,与士兵一起克服困难。在战斗中,军官们会身先士卒,带领士兵冲锋陷阵。这种新型官兵关系的建立,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士兵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战友,为了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战场上,他们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合力。
(二)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改造 “三金五皮” 军官后,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由于官兵关系融洽,士兵们的战斗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不再是为了生计而打仗,而是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为了人民的幸福而战斗。在战斗中,他们表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同时,新型的管理方式和指挥体系,使得部队的作战效率大大提高。军官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士兵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士兵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军官的意图,坚决执行命令。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工农革命军凭借着强大的战斗力,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他们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敌人闻风丧胆。
(三)对人民军队建设的深远意义
毛泽东对 “三金五皮” 军官的改造,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现了官兵平等的民主制度,培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这些原则和制度,成为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石,对后来人民军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始终坚持这些原则和制度,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和平年代,人民军队依然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强柱石。毛泽东改造 “三金五皮” 军官的实践,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更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光辉典范,为人类军事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秋收起义大事记;
[2] 井冈山大事记;
[3] 三湾改编史料;
[4] 红军发展大事记;
[5] 开国将帅回忆录;
[6] 其他网络资料。
来源:谷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