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量”变“留量” “公园式”商业重构城市消费及公共服务空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1 09:23 1

摘要:在天河路商圈钢筋水泥封闭的购物中心打造出一个“竖”起来的4A级景区的正佳广场、购物中心中的“顶流”天环、云门NEW PARK、四海城,还有接下来即将亮相的聚龙湾太古里、万博长隆K11 Select……记者在广州走访发现,随着城市“微度假”兴起,广州商场在拼面积

黄以仁在《公园考》中提及:“一国之花,都市也。都市之花,公园也。”公园对于城市的影响不言而喻,如今,也正在影响城市商业。

在天河路商圈钢筋水泥封闭的购物中心打造出一个“竖”起来的4A级景区的正佳广场、购物中心中的“顶流”天环、云门NEW PARK、四海城,还有接下来即将亮相的聚龙湾太古里、万博长隆K11 Select……记者在广州走访发现,随着城市“微度假”兴起,广州商场在拼面积、拼装修、拼品牌、拼业态之余,“公园化”比拼渐成主流,不仅项目自身实现了“丁财两旺”,还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城市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公园式”转型典范

在商场里建了一个景区

推进“公园式”商业转型,正佳广场算得上全国业界执牛耳者。

2016年,拥有吉尼斯世界纪录深海实景展缸的正佳极地海洋世界开门迎客。在当时,以牺牲掉巨大商业面积的租金收入为代价,斥巨资在封闭购物中心建造海洋馆这一“创举”,并不被业内完全理解。

广州正佳集团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谢萌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在正佳造一座海洋馆的想法源于2013年,彼时大量商品交易转到互联网,线下零售受到巨大冲击,他认为线下商业体必须转型,因此带队出国考察。

“在埃菲尔铁塔下的小海洋馆里,一个金发小女孩隔着鱼缸在跟一条鱼对话,这个场景深深地打动了我。”谢萌说,他又去看了大英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皇家植物园和剧院街等著名的地标场所,发现这些项目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满足。

“人其实是由两半组成的,一半物质,一半精神。有些线下体验是线上购物取代不了的。”于是,谢萌决定转变过去划格子招商收租的思维定式,将购物中心打造成让人们情感交互,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复合型社交平台。

■正佳广场

正佳广场的“公园化”独特之处,是突破了传统商场的“容器式”思维,不是简单摆放绿植或设置休息区,而是通过空间叙事重构场景逻辑。在42万㎡的商业空间封闭购物中心空间内,正佳广场构造了一个独特的“垂直自然系统”:2F极地海洋世界,4F的“野性城市”非洲动物标本展,5F是以广府非遗为主题的广正街;6F集结了科学馆、天文馆、自然科学博物馆;7F则建造了国内首家室内空中热带雨林馆。在挑空中庭里,还打造了落差80米高的天兔艺术涂鸦大瀑布。2023年,华南首个拥有真冰真雪真企鹅的室内冰雪乐园、正佳星球酷跑卡丁、赛博运动空间先后开业;2025年,8米高的赛博巨兽——正佳赛博神牛“犇犇”全国首秀、夜间文化新地标赛博天街亮相。这种“立体自然矩阵”能让消费者在城市中心即可一站式地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社交,零距离接触自然、感受生物多样性,形成独特的“生态商业共生体”。

■正佳广场

公共空间+商场成“顶流”

戴德梁行《2024全球公园商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全球公园式商业项目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8%,显著高于传统购物中心(3.2%)。

随着“公园商业”概念兴起,不少购物中心从项目规划伊始就将“公共空间+商场”结合,引入公园式的开放空间、生态景观,成为大受欢迎的“顶流”商业体。

▲天环广场

相比起传统的盒子型封闭购物中心,天环广场打破“围墙”的设计定式,从空中俯看天环整体建筑犹如跃动的双鱼造型,建筑更保留大面积开放式户外空间,在设计理念中植入广州“花城”的概念,配合层叠起伏的多层次绿化景观,东西两侧天台花园融合不同的主题活动及体验,如西区天台花园打造大湾区首个地中海风格迷你小镇——天空之城,将天台转化为更具真实感、氛围感的花园式社交空间;东区天台花园,曾带来“新春市集”“春日花园市集”“劳动节不劳动市集”“发酵花园市集”“POPKET市集”等一系列活动,构建多元体验场景。

▲天环广场

天环还在南广场打造“萌宠乐园”,以“宠物课堂”为灵感设计,为“毛孩子”带来更多样化的游乐社交体验,并设置了自助宠物喂食区、直饮水区等宠物友好设施,从细节之处打造人宠舒适的休闲社交氛围。

自然与商业互融成“景”

作为广州北唯一的超50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2018年底开业的云门NEW PARK采用在当时十分创新的“MALL+PARK”的商业模式,除设置1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云门”、独栋街区式主题商业、五星级酒店外,还打造了1.6万平方米的文体中心“云悦”、1.7万平方米的特色开放式下沉广场“云里”、1.6万平方米的品质生活体验空间“云集”以及1万平方米的休闲主题公园“朵园”等,通过连廊天桥、地下通道、三首层等设计将不同功能空间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自然景观与商业的相互共融,为消费者打造独特的公园式购物创新体验。

▲云门NEWPARK

位于番禺华南板块的万博CBD核心位置的四海城,总建筑面积为38万平方米,利用项目天然半山地貌,打造“退台式”立体空间结构。从39米高的山顶公园向下延伸,形成层层叠落的园林景观与商业空间交错布局,实现“垂直公园”概念,商场内大量运用绿植、水景与艺术装置,如枯枝艺术园区与丛林景观结合,营造沉浸式自然氛围。

■四海城

四海城更通过“垂直动线”串联恐龙公园、马术、儿童公园、山顶公园、卡皮巴拉乐园多个主题乐园,形成亲子与年轻客群的沉浸式游玩动线。商圈公共空间更定期举办艺术展览与自然科普活动,强化“寓教于乐”的消费场景及游乐体验。

分析

生态场景成为引流的“钩子”

事实上,以“公园式”商场为代表的多元化体验,正在推动城市的消费升级。戴德梁行研究报告指出,76%的消费者愿意为具备疗愈属性的空间支付20%的溢价。

在广州,“公园化”模式的效果是显著的。生态场景成为引流的“钩子”,这种模式不仅带来人气,更重构了消费逻辑——过去消费者主要为购物而来,现在许多人重要目的是在城市中心亲近自然、实现城市微度假,随着逗留时间增多,也因此推动着相关业态经济与商圈消费双增长。

“过去商场的核心是‘货与场’,而现在我们更关注‘人与体验’。”正佳广场方面回复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看似“非传统消费空间”的雨林、喷泉、冰雪世界,反而带动着周边餐饮、零售等业态的销售增长。2024年,正佳广场全年客流超5000万,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22万,其中,春节假期总体客流超100万。而今年春节假期,整体客流同比2024年春节假期继续增长3%,正佳星球畅玩卡会员年度复游次数最高超200次,真正把“流量”做成了“留量”。

通过空间连通与消费者的社交价值链,对商业体而言,是抢占流量先机的必然探索。而在引流之外,此类“公园化”实践的尝试与升级,本质上也是商业体主动参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创新探索,将商场从消费空间升级为公共文化空间,成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断突破着传统的商场价值。

正佳广场公园化改造以“自然科普+场景共创”为核心,正佳极地海洋世界被评为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升级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正佳科学馆·正佳天文馆获批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让其获得了远超商业范畴的社会认同。“正佳广场将超越传统物理空间的界定,成为一座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节点和精神地标——既是构建和推动生活方式进步的策源地,更是促进城市居民始终保持思考的精神聚集地,在钢筋水泥中滋养着持续生长的城市文明。”谢萌说。

在广州太古汇项目规划设计之初,屋顶花园便被设计成面向居民开放的公共空间。开业十多年来,除该层的餐饮业态因独特的“天台”体验而备受消费者追捧外,这一方天地更被培育成为CBD中难得的“小微生境”。“小微生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小型局部栖息地,具备了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组成成分,更是人类和各种动植物共同生存的家园。去年8月,华南农业大学潘新园博士及其团队形成的《广州太古汇三楼平台小微生境动植物调研报告》显示,调查共记录到鸟类20种、植物108种,其中更发现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画眉。

“‘社区营造’是太古地产‘2030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对社区营造的定义,超脱了物理空间,更是一种能够帮助同一地理范围内的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建立紧密社会联系的过程。”太古汇(广州)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瑛表示,广州太古汇希望通过构建一个能够把大家汇聚起来,让艺术界、文化界、建筑界等各个领域的专家都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为社区居民带来正向影响的平台,让空间更容易和人们产生互动,让他们停留驻足并产生情感连接,成为一种线下目的地。

观点

“公园式”商业满足了生活社交需求

对于“公园化”商业的崛起之源,广东白云学院应用经济学院院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谈到:“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商贸流通体系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重构。人们的消费越来越不单纯地购物,而是一个综合消费活动,包含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社交体育等各方面,进一步说是将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融为一体。”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商场的功能正在发生变化。原来单纯的购物场所变成一种生活社交场所,“公园式”商业满足了这种需求,应运而生。

王先庆认为,传统的商业形态应尽快转型升级,以适应新需求,正佳广场为自然资源匮乏的传统封闭“盒子”式购物中心提供了“公园化”转型的探索与范本。

前瞻

多个重磅“公园化”商业项目将亮相

近日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智慧商圈、沉浸式体验空间等,推动传统百货等实体店改造成为新型商业场所。

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接下来广州即将亮相的多个重磅商业项目中,“公园化”不约而同成为最吸睛的推介亮点,尤其集中在坐拥天然资源禀赋的白鹅潭、长隆万博等两大片区项目。

备受瞩目的广州聚龙湾太古里是太古地产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首个太古里项目,也是首个临江而建的太古里项目。作为广州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12个滨江高端产业园之一,聚龙湾拥有5公里超长滨水岸线和30多处历史文化遗存。

坐拥得天独厚珠江滨水景观资源的聚龙湾太古里,预计总楼面面积约15万平方米,将秉承太古里品牌标志性的低密度、开放式、街区型设计理念,巧妙地融合零售、滨水自然景观、休闲娱乐及文化体验,将宁静幽雅的河涌和榕树点缀其中,构建“文商旅创居”有机融合的世界级滨水魅力区。

项目计划于2027年上半年起分阶段落成。从2025年年底开始,将陆续举办展览、大型活动、快闪店及其他精彩体验,提前激活片区商业氛围及连接社区。

同样以滨水景观为特色的还有广州白鹅潭万象城,商业建筑面积26.9万㎡,规划店铺数量超过500个,预计于2026年开业销售。项目串联鹅潭坊、滨水广场到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沙面,联动珠江南、北两岸,自然、人文、风尚融入其中,将广府人文风情游览动线完美延续,打造链接“历史与未来”的新文化地标,构筑白鹅潭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位于番禺长隆万博商圈中心双地铁上盖的广州K11 Select为大湾区首个K11 Select,项目建筑面积为8.1万平方米,在商业空间上注重开放性,采用多层半户外设计,打造四大主题露台公园——森林市集、鲸鱼花园、野餐营地及屋顶花园,营造可呼吸的空间。同时,项目将打造宠物友好型购物中心,引入宠物友好设施、宠物友好餐厅及相关特色商户。同时携手集团旗下致力保育传统手工艺的艺术及文化慈善机构——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倾力呈现全国首个HERITAGE by K11,以岭南文化沉浸式体验街区的形式,激发产业新活力,致力将长隆万博商圈建造成为文化商圈,成为向来自全国的游客展示岭南文化旧艺新造的窗口。

广州国际金融城也将迎来公园式商业。去年国庆假期期间,金融城广场亮灯,预计2025年开业。广场融合金融城“方城、曲苑、翠岛、玉带”的空间格局,以晶莹的玉帛造型,诠释鱼与玉的灵动关系,取名“锦鲤馔玉”,传承岭南文化精粹。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规划地块与南方面粉厂地块仅一路之隔,规划集商业综合体、高端办公、精品酒店、宜居社区、优质学校及生态公园于一体的连续商业界面,衔接地铁站点与滨江景观带,提供了立体多层次的商业动线及慢行体验;公园绿地结合体育运动场地复合布局,充分考虑到居民、游客及就业人群的休闲运动需求,提供了绿色、生态的高品质公共开敞空间,打造集“产、城、文、商、旅、园”于一体的复合城市中心。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陆妍思

图片:新快报记者 观显峰(部分为受访者供图)

来源:新快报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