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沉睡?315晚会沦为打假唯一闹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1 09:24 1

摘要:每至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一场围绕消费安全与权益保障的社会大讨论便热烈展开。315晚会犹如高悬的明镜,无情地映照出各类市场乱象,从假冒伪劣产品到欺诈消费陷阱,无一不让消费者触目惊心。然而,有网友犀利吐槽:“315打假,最该被‘打’的竟是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平

每至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一场围绕消费安全与权益保障的社会大讨论便热烈展开。315晚会犹如高悬的明镜,无情地映照出各类市场乱象,从假冒伪劣产品到欺诈消费陷阱,无一不让消费者触目惊心。然而,有网友犀利吐槽:“315打假,最该被‘打’的竟是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平日里,这些部门仿佛进入了‘养老模式’,市场乱象他们仿佛视而不见。只有等315晚会像‘超级侦探’一样挖出问题,他们才如梦初醒,匆忙展开行动。就像游戏里的NPC,没触发特定剧情绝不出手。”此般言论虽显尖锐,却也引发了公众对市场监管部门工作实效与职责履行的深度反思。

从现实情况来看,网友的质疑并非毫无依据。在日常生活中,市场上确实存在诸多乱象长期未得到有效整治。例如,部分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卫生不达标,添加剂超标现象屡见不鲜,却能在市场上畅通无阻;一些电子产品以次充好,虚假宣传功能,消费者在购买后才发现上当受骗。这些问题长期存在,而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日常监管中未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难免让公众产生监管不力的印象。

不可否认,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人员配备、监管技术和监管资源上存在一定局限。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主体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各类新兴商业模式如电商直播、共享经济等层出不穷。据统计,全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5亿户,如此庞大的基数,仅靠有限的监管人员,要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难度可想而知。同时,监管技术的更新迭代也需要时间和资金投入,面对一些隐蔽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制假售假行为,传统的监管手段往往力不从心。

但这并不能成为监管部门日常工作消极懈怠的借口。监管部门本应秉持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大巡查力度,扩大巡查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大型企业和热门商圈,更要深入到城乡结合部、小街小巷等容易被忽视的区域,关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同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对市场主体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除了技术和资源问题,监管部门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工作作风也值得关注。部分工作人员可能存在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不足的情况,对市场乱象敏感度低,缺乏主动作为的意识。这就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将监管工作的成效与工作人员的薪酬、晋升挂钩,激励工作人员积极履行职责。同时,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法水平,使其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监管环境。

315晚会作为集中曝光市场问题的平台,具有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引发全社会对特定问题的关注,推动问题的快速解决。但这不应成为市场监管的主要依赖方式。市场监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监管部门时刻保持警惕,将工作做在日常,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15打假不仅是对不良商家的警示,更是对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的一次全面审视。监管部门应正视公众的质疑,积极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市场监管工作中,让监管的阳光照亮市场的每一个角落,而非仅依赖315晚会的“镁光灯”。只有如此,才能重建公众对市场监管的信任,营造公平有序、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

来源:博学多闻红色的日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