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质生产力释放新动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09:14 1

摘要:2024年,山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突破5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8.7%,这些跃动的数字背后,是我们山东向“高”而攀、向“新”而行的生动实践。

2024年,山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突破5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8.7%,这些跃动的数字背后,是我们山东向“高”而攀、向“新”而行的生动实践。

科创平台挺起产业“脊梁骨”

青岛蓝谷,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实验楼灯火通明。这里汇聚了全国60%的海洋领域院士,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他们研发的深远海养殖工船国信1号,实现了船载舱养的技术突破,年产能相当于3000个标准足球场的养殖量。

济南量子谷,全球首条量子通信骨干网济青干线正守护着金融、电力等关键领域的信息安全。量子通信不是实验室里的摆设,而是已经融入百姓生活的安全卫士。依托量子技术,山东已建成覆盖16市的量子通信城域网,服务企业超过2000家。

从崂山实验室到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实验室,山东布局的“1313”实验室体系正在释放裂变效应。2024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800亿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47.2%,科创平台正成为产业升级的动力引擎。

传统产业蝶变“新赛道”

走进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勾勒出制造业的智慧图景。通过数字化改造,青岛特锐德电气的订单交付周期缩短40%,不良品率下降65%。卡奥斯已赋能全国3万家制造企业转型,在山东培育出58个“灯塔工厂”。

在潍柴动力的氢燃料电池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正在调试新一代电堆。这家传统内燃机企业的转型之路充满启示:从突破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到建成全球最大的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再到打造“氢进万家”示范工程,潍柴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卖发动机到提供绿色动力解决方案的华丽转身。

新兴产业构筑“增长极”

在烟台黄渤海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荣昌生物的抗体药物生产线昼夜不停。这家从烟台走向全球的创新药企,自主研发的ADC药物已在美国、欧盟获批上市。他们构建了双轮驱动创新体系,既有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又有本土培育的研发梯队。

在潍坊动力城,豪迈科技的高端精密轴承正在打破国外垄断。他们攻克了高速精密轴承的核心技术,转速达到每分钟12万转,精度达到P4级。依托动力装备。

东营的盐碱地里,耐盐碱作物研究院的试验田一片生机。他们培育的济麦盐碱1号小麦,在含盐量0.6%的土地上亩产达到450公斤。首席专家田纪春教授的科研成果,正在黄河三角洲这片希望之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山东布局的10个“雁阵形”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集聚效应。

站在黄河入海口的大堤上,远望渤海湾的万顷碧波,新质生产力的浪潮正奔涌向前。从量子通信的中国高度到深海养殖的中国深度,从工业互联网的中国速度到绿色制造的中国精度,山东的探索生动诠释着:新质生产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扎根于实体经济的沃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共生共荣;不是单兵突进,而是创新生态与产业生态的同频共振。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孔子故里,曲阜尼山实验室的学者们正在解码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当夜幕降临胶州湾,青岛国际客厅的灯火照亮着全球创新资源的汇聚之路。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新质生产力的种子正在破土而出,生长出高质量发展的参天大树。齐鲁大地的生动实践,不仅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着山东方案,更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动能。黄海潮涌千帆竞,正是扬帆破浪时,在新质生产力的指引下,山东正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崭新篇章。(郑玉鑫)

来源:山东商报济宁记者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