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3月,由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雅职院)教授李守林、研究员付洪涛合著的《大熊猫列国游记》正式出版。这部以中英双语编撰的著作,通过大熊猫国际交流史串联起生态保护、中外文化互动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全球叙事,成为该校“科创文化体系服务地方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作
学生节目《姜城忆 花灯情》参加四川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荣获一等奖
学生带来茶艺表演“铜壶千古韵,一茶四海情”
□鲁玉 郑婉秋 本报记者 黄伟
今年3月,由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雅职院)教授李守林、研究员付洪涛合著的《大熊猫列国游记》正式出版。这部以中英双语编撰的著作,通过大熊猫国际交流史串联起生态保护、中外文化互动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全球叙事,成为该校“科创文化体系服务地方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作为四川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雅职院以本土文化为根基,推动茶文化、中医文化、非遗技艺、红色精神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职教与地方共生共荣的特色之路。
一部书
解码熊猫“外交史”,架起文明互鉴桥
翻开《大熊猫列国游记》,1869年法国动植物学家戴维在雅安市宝兴县首次科学发现大熊猫的画面跃然纸上。该书系统梳理了大熊猫首次科学发现至今150余年间的“外交足迹”,涵盖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舆论演变及中国“熊猫外交”成果。“大熊猫不仅是生态符号,更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文化媒介。”李守林表示。
文化的厚度决定传播的广度。雅职院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将熊猫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相关内容融入留学生教学课程中,来自泰国的留学生徐良光说:“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了大熊猫外交背后是中国以温和、友好的方式传递和平发展的理念。”
近年来,雅职院聚焦红色文化、大熊猫文化、南路边茶技艺等雅安特色资源,构建“文化科教融合平台”,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截至2025年,已建成省级社科科普基地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学校还通过新媒体传播、双语课程开发、国际展演等形式,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活动,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助力雅安文化“走出去”。
一脉魂
淬炼思政“金课堂”,擎起精神传承炬
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虚拟仿真实训室里,学生李雨桐正通过VR设备“穿越”到1935年的夹金山——寒风呼啸的雪山上,红军医护队员用竹片制成手术钳,以辣椒水替代麻醉剂抢救伤员。这堂名为《雪山红医魂》的沉浸式思政课,是该校年均30余场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的缩影。
雅职院党委书记李春模指出:“职业教育既要传授技能,更要筑牢信仰之基。学校打造‘三色铸魂’党建品牌,以红色铸魂、蓝色启智、绿色践行为核心,构建‘三色’育人框架,将红色基因融入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形成了‘课程—实践—服务’全链条红色教育生态,培养了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雅职院始终以‘厚德、重能、求是、创新’为育人根基,坚持环境优化、资源挖掘和品牌塑造协同发力,形成了以思想引领、实践育人、环境熏陶、资源保障和活动推动为内核的文化育人体系。”雅职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黄诚表示。这一系统化、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不仅巩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更在日常教学、校园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师生的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为学校持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了坚实支撑。
近年来,雅职院依托“红色文化研究”高层次人才工作室,精心开发了《陈云出川》《赓续红医精神》等系列微课,构建《对党忠诚筑牢信仰之基》等特色课程模块,切实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陈云出川》入选全国高职高专思政联盟“百名名师讲党史”微课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雅职院有5个项目入选“2025年度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名单”,入选数量为历年最多。
一门艺
活化千年“茶基因”,织就古今融合锦
春茶吐绿,茶香四溢。雅职院学子身着茶服,演绎唐宋点茶的古韵雅致;“龙行十八式”长嘴铜壶翻飞如游龙,“凤舞十八式”茶席设计灿若云霞……去年11月,这场融合非遗技艺与现代表演的茶文化盛宴,吸引了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上多国嘉宾的驻足。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路边茶(雅安藏茶)与蒙顶山茶制作技艺早已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茶学教师、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蒋丹把制茶车间变为“沉浸式课堂”,带领学生通过“现场观摩+手工体验”,掌握杀青火候、揉捻力度等核心技艺。
“非遗传承不能‘照本宣科’,必须与现代产业同频共振。我们成立了多学科协同的食品药品、茶文化创意与茶产品等开发研究中心和藏茶地方非物质文化大师工作室,开展了围绕茶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雅职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学院—蒙顶山茶产业学院院长任敏介绍,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承担科研项目40项,发表论文61篇,获专利14项,科研成果转化产值达300万元。
“非遗是世界读懂中国的语言,我们既要守住技艺的‘根’,也要长出创新的‘芽’。”雅职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樊正康表示,学校以“校内工坊研习+校外基地实践+国际舞台传播”的模式,建成3个非遗大师工作室与6个乡村共建美育实践基地,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近200人,成立海外岐黄学院,开展“中医药技术服务+”项目,输出中医技术标准,促进中医药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
从解码熊猫外交到激活非遗基因,从红色文化铸魂到职业素养浸润养成,雅职院以文化为根、以职教为脉,探索出“在地化创新”的职教范式。当传统技艺插上科技翅膀,当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技能培养,当科研成果反哺绿水青山,职业教育便真正成为区域发展的动力引擎。下一步,雅职院将继续立足服务地方区域发展,加大精品文化项目建设力度,加强文化项目成果转化推广,不断深化“三全育人”质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撑。
来源:生态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