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中旬以来全球尤其是主要发达市场的长债利率明显上行:(1)长债利率明显上行:30年美债再度逼近5%关口,30年英债升至5.7%、创1998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30年德债升至3.4%、创2011年8月以来新高;(2)年初以来发达市场长债期限溢价均明显提升:以3
核心结论
8月中旬以来全球尤其是主要发达市场的长债利率明显上行:(1)长债利率明显上行:30年美债再度逼近5%关口,30年英债升至5.7%、创1998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30年德债升至3.4%、创2011年8月以来新高;(2)年初以来发达市场长债期限溢价均明显提升:以30年和2年期国债计算,法债、日债期限溢价已突破2%,英债期限溢价从年初78BP上行至170BP,美债期限溢价从年初的61BP上行至131BP;(3)长债利率持续上行,对全球股市带来压力:长债利率持续上行,股票估值端承压,ERP指标大幅下降,对全球市场带来压力。
美债利率上行主要源于美联储独立性受挫+财政可持续性担忧:(1)特朗普持续攻击美联储:市场担忧美联储独立性下降导致通胀风险上升+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提升,最坏剧本是70年代大滞胀,对长债带来利空;(2)特朗普关税政策被法院裁定非法,关税收入有锐减可能性:8月底美国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实施的大部分全球关税政策非法,目前仍需等待最高法院判决,但若后续关税收入大幅下滑,意味着美国财政赤字或加剧。
欧债利率上行主要源于财政可持续性担忧+通胀压力加大:(1)英国:25Q2通胀压力边际上行,对英央行货币政策和长债利率带来压力。而年初以来,英国债务问题整体恶化,2025年赤字率预期从年初的-3.8%下调至-4.4%,福利削减计划的失败、经济增长放缓以及高通胀的影响,均导致财政赤字扩大化,引发市场对英国财务可持续的担忧;(2)德国:新的财政计划预计将在2029年前大幅提高财政支出,到2029年德国财政赤字率或从2024年的盈余0.6%变为-4.2%,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从2024年的62.5%提升至2029年的72%。
往后看,宽财政仍然是全球主旋律:(1)短期看,发达经济体长端利率维持高位的概率偏大,但继续创新高的空间或有限: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质疑或持续至2026年,美国和德国后续均面临财政发债的供给压力,英国在11月财政预算公布前财政问题或持续发酵,均对长端利率带来压力。但长债利率持续上行后,央行和财政部通常或加大干预,后续利率继续上行空间或有限;(2)中长期宽财政成为主旋律,长债期限溢价或维持高位:贸易战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逆全球化下欧洲等经济体国防支出增大,均会带来宽财政诉求。
宽财政下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1)长端主权债配置价值凸显:长债利率处于高位但下行空间或有限,票息策略是较优选择;(2)利好黄金:全球目前仍然处于政府加杠杆阶段,中长期持续利好黄金;(3)对股市影响偏中性:扩财政有利于托底经济,但利率上行对股市估值端带来压力,房地产、消费等利率敏感型部门同样承压,以AI产业链为代表的科技股与宏观相对脱敏,但需对产业进展持续关注。
风险提示: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数据计算存在纰漏;欧美财政危机爆发
报告正文
1、8月中旬以来全球长债利率明显上行
8月中旬以来全球尤其是主要发达市场的长债利率明显上行,引发市场关注:(1)长债利率明显上行:8月中旬开始,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长债利率显著上行。30年美债再度逼近5%关口,30年英债升至5.7%、创1998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30年德债升至3.4%、创2011年8月以来新高,30年法债升至4.5%、创2009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30年日债升至3.3%、创2006年以来最高水平;(2)年初以来发达市场长债期限溢价均明显提升:除了长债利率明显上行,年初以来发达市场长债相较短债的期限溢价(以30年和2年期国债计算)均明显提升,其中法债、日债期限溢价已突破2%,英债期限溢价从年初78BP上行至170BP,美债期限溢价从年初的61BP上行至131BP,显示长债尤为承压;(3)长债利率持续上行,对全球股市带来压力:发达市场长债利率持续上行,使得股票估值端承压,ERP指标大幅下降,对全球市场带来压力。美股在8月中旬以来盘整,英股在8月下旬的下跌,德股在7月以来的盘整,很大程度均受到国内利率持续上行影响。
2、美国:美联储独立性受挫+财政可持续性担忧
8月中旬美债利率上行的导火索之一是特朗普持续攻击美联储,市场担忧美联储独立性下降,对长端美债带来压力:(1)年初以来特朗普持续攻击美联储,8月更是威胁解雇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与美联储矛盾持续升级:自1月底开启第二个任期以来,特朗普在其个人社交媒体网站Truth Social和公开场合频繁批评美联储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责其拖延降息、玩弄政治,旨在通过公开施压推动美联储降息。8月25日特朗普以涉嫌住房抵押贷款欺诈为由要求解雇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与美联储矛盾升级;(2)市场担忧美联储独立性下降导致通胀风险上升+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提升,最坏剧本是70年代大滞胀,对长债带来利空:若下一任美联储主席顺应特朗普意志,承诺更快降息,意味着美联储降息节奏加快,利好短端美债,但会导致通胀风险明显上升,最极端的是70年代的大滞胀环境,对中长期美债带来利空。
8月底美国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实施的大部分全球关税政策非法,若后续关税收入大幅下滑,意味着美国财政赤字或加剧:(1)特朗普对等关税被裁定非法,但后续仍存在不确定性,需等待最高法院判决:8月29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比4的投票结果,维持了此前国际贸易法院的裁决,认定《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并未明确赋予美国总统加征关税的权力,特朗普援引该法加征的对等关税和芬太尼关税非法。9月3日特朗普政府正式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要求推翻这一判决,后续仍需等待最高法判决结果;(2)若关税政策被裁定非法,美国财政赤字大概率加剧,引发市场担忧:从短期看,关税已经为美国财政创造一定收益。截至7月,美国单月关税收入已由年初的73.4亿美元升至276.7亿美元,到年底或提升至400-500亿美元,全年关税收入接近2900亿美元,占GDP比重约为1%,若按单月400亿美元年化计算,占GDP比重为1.6%。而按市场预期,美国2025年财政赤字率或为6.3%,若假设关税收入清零或需返还,则赤字率大概率破7%。从中长期维度看,参考CRFB测算,按现有关税政策,考虑关税政策的经济影响,2025-2034财年关税收入或在1.7万亿-2.6万亿美元,但若贸易法院判决最终生效、也即特朗普政府只能征收“232”关税,则关税收入大概率降至0.8万亿美元。考虑到《大美丽法案》(OBBBA)带来的2025-2034财年最高4.7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关税收入大幅减少,意味着美国财政赤字大概率加剧。
从更长周期维度看,7月初通过的《大美丽法案》使得美国财政前景大幅恶化,投资长期美债需要的期限溢价大幅提升。7月4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大美丽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OBBBA)使其成为法律。参照CRFB的测算,OBBBA法案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债务和赤字问题。若OBBBA法案永久化,未来10年联邦财政赤字预计增加5.5万亿美元,联邦政府赤字率由2024年的6.2%扩大至7.9%;若10年期美债利率未来10年维持在4.5%附近水位,考虑目前利息支出占比较高的美国财政现状,未来10年赤字率或提升至8.8%。
3、欧洲:财政可持续性担忧+通胀压力加大
通胀压力提升+财政可持续性问题暴露,英债首当其冲:(1)25Q2通胀压力边际上行,对英央行货币政策和长债利率带来压力:25Q2开始英国通胀边际上行,到7月CPI同比已上行至3.8%,而同期G7经济体则相对平稳。英国通胀显著高于美国和欧元区,一方面源于水费、污水处理费上涨、机票价格波动等特殊因素,但更核心原因在于生产率增长疲软及工资增长过于强劲,从结果上导致英央行后续降息面临掣肘,对长债利率也带来上行压力;(2)英国财政可持续再度成为市场焦点:与欧元区相比,英国债务负担更重,在债务问题扩大化中常常成为突破口。2024年英国财政赤字率-5.1%,绝对值显著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3.1%),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为96%,也远高于同期欧元区水平(87.4%)。年初以来,英国债务问题整体恶化,2025年赤字率预期从年初的-3.8%下调至-4.4%,福利削减计划的失败、经济增长放缓以及高通胀的影响,均导致财政赤字扩大化,引发市场对英国财务可持续的担忧,投资者对长债抛售力度加大,带动英债利率明显上行。
作为财政状况相对较好的德国,其新的财政计划预计将在2029年前大幅提高财政支出,对德债利率同样带来压力。3月德国议会批准修改基本法,放宽对于政府举债的限制。6月24日,德国内阁通过了2025年的国家预算草案,德国政府将增加大量新债,用于修复德国老化的基础设施,其中也包括应对疲软经济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同时为创纪录的国防开支提供资金。7月30日,德国内阁批准2026年联邦预算草案,公共投资被列为政府财政政策重点,投资规模继2025年后再次创下新高。按市场预期,到2029年德国财政赤字率或从2024年的盈余0.6%变为-4.2%,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从2024年的62.5%提升至2029年的72%。在政府债务大幅扩张的背景下,德债利率同样明显承压。
4、往后看,宽财政仍然是全球主旋律
短期看,发达经济体长端利率维持高位的概率偏大,但继续创新高的空间或有限:(1)美债:特朗普攻击美联储,关税的法律风险仍悬而未决,美国财政支出力度仍大,均对长端美债利率带来压力。一方面,在鲍威尔2026年5月卸任前,特朗普大概率持续攻击美联储及鲍威尔,而市场关注的影子主席也即潜在的美联储主席候选人,大部分人选较鲍威尔立场更宽松,且在上任前出于政治考量或更倾向配合特朗普发声,意味着市场对于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或持续存在;关税政策上,目前仍需等待最高法院判决结果,不确定性仍然较大,若最高法院最终认定特朗普对等关税和芬太尼关税非法,意味着关税收入大概率锐减,对财政赤字带来压力;财政视角看,目前看美国财政赤字率或在-6.5%,较2024年的-6.4%边际走阔,财政力度仍然不低,从供给端对长债利率带来支撑;(2)英债:英国财政大臣预计在11月26日公布财政预算,由于在削减福利计划开支方面受挫,市场预期大概率新预算大概率会增加税收,但进一步加税或对英国疲软经济带来抑制,英国财政问题在此之前或持续发酵。与此同时,英国通胀问题尚未见到明显消退,对长债利率带来的压力或将持续;(3)德债:预算法案通过后,财政支出大概率提升,意味着发债规模后续大概率扩大,从供给端对长端德债带来压力;(4)发达市场长债利率持续上行后,央行和财政部通常或加大干预,后续利率继续上行空间或有限:利率持续上行,会引发政策反馈。央行可以选择调整QT(量化紧缩)思路,按彭博预测,英国央行将计划在10 月开始的一年内实施约650亿英镑的量化紧缩,并减轻对长券的影响;财政部可以调整国债发行计划,减轻国债的供给冲击。以美债为例,在7月30年美债利率突破5.0%后,美国财政部宣布将通过增加每周基准国债拍卖规模,而非发行现金管理票据来筹资,前者较能有效降低市场对大量新债供给的冲击。
但从更长期维度看,经济走弱压力+逆全球化推动下,全球公共支出力度大概率加强,也即宽财政成为主旋律,长债利率隐含的期限溢价或维持高位:(1)全球主要经济体财政赤字率大概率维持高位或边际走阔:按市场预期,2025-2027年,美国赤字率绝对值大概率维持在6%以上;德国从财政盈余转向财政赤字,且赤字率绝对水平大概率突破3%;英国、法国或维持高位;中国、韩国同样边际走阔;(2)贸易战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逆全球化下欧洲等经济体国防支出增大,均会带来宽财政诉求:在特朗普关税战扰动、贸易需求走弱,叠加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放缓等长期影响,往后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面临经济走弱压力。在此背景下,财政作为逆周期工具将发挥更重要作用。另一方面,3月欧盟推出8000亿欧元计划,大幅增加国防支出,意味着后续欧洲财政支出力度将明显加强。
对于大类资产而言,高利率+宽财政格局下整体利好黄金,长端债券配置价值凸显,股市中利率敏感型部门承压:(1)海外主权债配置价值凸显:利率处于高位,配置价值凸显,票息策略是较优选择:海外整体仍处于宽财政阶段,意味着财政供给端压力仍然较大,对应长债利率和期限溢价或维持高位,但利率继续上行或面临央行和财政部的政策干预,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2)中长期利好黄金:全球目前仍然处于政府加杠杆阶段,尤其对于美国而言,中长期赤字率易上难下,对应黄金的货币属性或持续凸显,持续构成利好;(3)对股市影响偏中性:扩财政有利于托底经济,但利率上行对股市估值端带来压力,房地产、消费等利率敏感型部门同样承压,以AI产业链为代表的科技股与宏观相对脱敏,但需对产业进展持续关注。
5、风险提示
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数据计算存在纰漏;欧美财政危机爆发
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5年9月5日发布的报告《如何看待全球长债利率普遍上行?》。
分析师:
来源:国信策略研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