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下内容仅限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使用,如为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请主动退出浏览与阅读,否则由此产生的相关风险与后果应自行承担。
以下内容仅限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使用,如为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请主动退出浏览与阅读,否则由此产生的相关风险与后果应自行承担。
朱惠娟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肢端肥大症作为慢性进展性疾病,长期规范管理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肢端肥大症的一线方案,然而部分患者因心血管或呼吸系统并发症难以耐受手术、术后仍存在病灶残留、生化难以达标的情况1,需依赖药物治疗。其中,人工合成生长抑素受体配体(SRLs)是治疗肢端肥大症的一线药物1。
目前,兰瑞肽的治疗疗效与安全性已在多项III期临床研究中获得验证2-4。此次中国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证实,兰瑞肽可有效帮助肢端肥大症患者实现生化控制,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且耐受性良好5。希望临床关注肢端肥大症患者的药物治疗新选择,通过个体化管理方案,助力肢端肥大症患者实现长期疾病控制,改善远期预后。
要点速览
➤对于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术前合并严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并发症,不能耐受手术,以及拒绝手术者,可首选药物治疗。部分术后肿瘤残余,GH和IGF-1水平未控制的患者也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其中,人工合成的SRLs是治疗肢端肥大症患者的一线药物。
➤兰瑞肽作为SRLs代表药物之一,其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已获多项III期临床研究证实,同时使用便捷,在肢端肥大症治疗中具有优势。
➤在中国真实世界的临床实践中,兰瑞肽可帮助肢端肥大症患者实现生化控制,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耐受性良好。
1,亟需加强管理。近年来,肢端肥大症的药物治疗取得重要进展。近期,兰瑞肽针对中国人群的真实世界数据公布,为其循证医学证据体系再添重要支撑5。本期特别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朱惠娟教授深入解读该项研究的亮点数据及兰瑞肽的临床价值,为优化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朱惠娟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常务副主任
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罕见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罕见病联盟下丘脑垂体疾病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特别是下丘脑垂体疾病、儿童生长发育和内分泌代谢罕见病等
绘绚丽循证版图,中国真实世界研究力证兰瑞肽疗效及安全性兼顾
这项真实世界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非干预研究,旨在评估兰瑞肽在中国肢端肥大症患者中连续随访12个月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治疗模式研究设计
研究在中国12家医院开展,共纳入146例首次使用兰瑞肽的肢端肥大症患者,主要终点为第12个月实现完全生化控制[即生长激素(GH)≤2.5 μg/L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恢复正常]的患者比例。次要终点包括更为严格(GH比例、激素水平自基线变化、症状改善、肢端肥大症生活质量量表(AcroQoL)评分自基线变化、兰瑞肽的治疗模式及安全性指标。
研究结果
总共有12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3.3岁,女性占比58.1%)接受了至少一次兰瑞肽治疗,有120例纳入有效性分析(即患者有基线及至少一次同一随访访视中测得的GH与IGF-1数据)。
在生化控制方面:至治疗第12个月时,102例患者完成研究且采集有第12个月的GH与IGF-1数据。其中,19.6%(20/102)的患者实现完全生化控制,11.8%(12/102)的患者实现GH空腹GH水平由基线的23.17 μg/L降至8.33 μg/L,最小二乘均差为−14.617 μg/L(95% CI:−17.343,−11.891);IGF-1由1.974×ULN降至1.332×ULN,最小二乘均差为−0.620(95% CI:−0.731,−0.509)。
在症状改善方面:报告伴任一肢端肥大症相关症状的患者比例由基线的87.5%下降至第12个月的77.9%(-9.6%)。其中,头痛改善最显著(−17.1%),软组织肿胀(−8.1%)及出汗过多(−6.5%)次之。
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AcroQoL总评分相较基线平均提升5.7分(95% CI: 3.1,8.2),心理和躯体健康维度也呈一致改善。
在治疗模式方面:整个随访期内患者平均注射兰瑞肽针数为8.2针,19.2%的患者使用延长注射间隔(EDI)的给药方式(定义为连续三次给药间隔≥39天)。
在安全性方面:60.5%(78/129)的患者报告至少一次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TEAE),其中28.7%(37/129)被判定为与兰瑞肽相关。最常见的TEAE为腹泻(17.1%,按汇报人数计数)及维生素D缺乏(10.1%)。多数TEAE为轻度(54/129,41.9%),2例(1.6%)因TEAE停药。
立足循证全貌,优化临床治疗实践
兰瑞肽疗效与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的结果,与既往多项III期临床研究的数据相符。
IPSEN-717研究评估了兰瑞肽在未接受过生长抑素受体配体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的肢端肥大症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兰瑞肽首次注射后第4周,GH水平降低>50%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63% vs 0%,P50%,59%患者IGF-1水平恢复正常,GH和IGF-1平均水平较基线分别显著降低了67.1%(P2图1. 兰瑞肽治疗期间患者的生化控制情况
IPSEN-081研究评估了兰瑞肽在未治疗或经治疗未得到控制的肢端肥大症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兰瑞肽治疗12周后,26%患者的IGF-1水平恢复正常;第48周后,85%患者的GH水平≤2.5 μg/L,43%患者的IGF-1水平恢复正常(表1)。治疗期间,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且整体耐受性良好3表1. GH或IGF-1得到控制或两者均得到控制的患者
图2. 肿瘤体积随时间变化情况
多项III期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兰瑞肽在肢端肥大症治疗中,对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具有短期及长期疗效。在此基础上,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展示了这些疗效在更广泛、异质性更高的真实诊疗环境中的有效性,上述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 结
兰瑞肽的证据体系覆盖了从关键性临床试验到真实世界研究。这些研究共同为其在疗效、安全性以及给药模式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为临床治疗决策增添了循证依据。近期公布的中国真实世界研究,补充了兰瑞肽在中国大样本人群中的长期应用数据,其结果进一步提示了该药物作为中国肢端肥大症患者长期治疗选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希望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兰瑞肽能为更多适宜的患者带来获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2021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27) : 2115-2126.
[2]Melmed S, Cook D, Schopohl J, et al. Rapid and sustained reduction of serum growth hormone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n patients with acromegaly receiving lanreotide Autogel therapy: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study with a 52 week open extension. Pituitary. 2010;13(1):18-28.
[3]Chanson P, Borson-Chazot F, Kuhn JM, et al. Control of IGF-I levels with titrated dosing of lanreotide Autogel over 48 weeks in patients with acromegaly. Clin Endocrinol (Oxf). 2008 Aug;69(2):299-305.
[4]Caron PJ, Bevan JS, Petersenn S, et al. Tumor shrinkage with lanreotide Autogel 120 mg as primary therapy in acromegaly: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4 Apr;99(4):1282-90.
[5]张松筠,王永健, 王伟, 等. 醋酸兰瑞肽缓释注射液(预充式)治疗中国肢端肥大症患者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疗效,治疗模式及安全性结果.
声明
本视频/资讯/文章是由益普生医学团队编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撰写提供,旨在用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间的学术交流,不支持以任何形式转发给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如有违反,责任自负。转发给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时,也请自觉保护知识产权。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内容中出现任何药品并非为广告推广目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如进行处方,请严格遵照该药品在中国批准使用的说明书。
审批号:LAN-CN-000101
有效期:2026.09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