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牙膏,几乎是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的日常用品。但你可能想不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小管子,若选错了,不仅影响口腔健康,甚至可能对全身带来潜在风险。
牙膏,几乎是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的日常用品。但你可能想不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小管子,若选错了,不仅影响口腔健康,甚至可能对全身带来潜在风险。
近年来,关于“牙膏致癌”的话题屡见不鲜,虽然有些说法被夸大,但这其中确实藏着被公众忽视的健康隐患。
我们日复一日地将牙膏放入口中,虽然不会吞咽,但口腔黏膜的吸收能力极强,某些牙膏中的化学成分一旦超标,或长期使用,就有可能对身体产生慢性毒性反应。
尤其是一些特殊添加剂,在欧美等地已被限制或禁用,但在我们身边却依旧“混迹”在货架之中。
这不是危言耸听。2022年一项研究就指出,部分牙膏中检出的三氯生、月桂醇硫酸钠等成分,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干扰内分泌、致癌变的可能。
我们不妨从这份数据出发,深入了解牙膏背后的“化学真相”。
很多人挑牙膏时,第一关注点是泡沫够不够多、味道香不香,甚至迷信某些“全能型”功效。但背后的隐患往往被忽略。
第一类不建议购买的牙膏,是含有三氯生(Triclosan)的牙膏。
三氯生原本是一种广谱抗菌剂,曾被广泛用于牙膏、香皂和洗手液中,宣传可以“抗菌防龋”。听起来功能强大,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研究发现,三氯生不仅可能引发细菌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激素系统,增加甲状腺问题、乳腺癌等疾病的风险。
美国FDA早在2016年就禁止在洗手液中添加三氯生,而在牙膏中也逐渐被淘汰。但在某些地区市场,这种成分仍在一些“抗菌型”牙膏中出现。长期使用,反而可能破坏口腔生态平衡,得不偿失。
第二类需要谨慎的,是高泡型牙膏,尤其是含有月桂醇硫酸钠(SLS)的产品。
SLS是一种表面活性剂,用于制造丰富泡沫,清洁力强,但也刺激性极高。对口腔黏膜较敏感的人群来说,容易引发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甚至脱皮。
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在SLS浓度超过1%的牙膏中,口腔溃疡发生率显著升高,尤其在连续使用超过90天的人群中,症状更为明显。
SLS在高温下可能产生微量致癌副产物,虽然含量低、风险有限,但对于每日使用、长期接触的日常用品来说,这种“低风险积累”也不容忽视。
第三类需要警惕的牙膏,是含有过量研磨剂、美白成分的牙膏。
很多人追求洁白牙齿,于是倾向选择“强力美白”牙膏。
这类产品往往添加了氢氧化铝、二氧化硅、过氧化氢等研磨或漂白成分,虽然短期内牙齿看起来更白,但长期使用可能损伤牙釉质,导致牙齿敏感、变黄反黑,“越刷越糟”。
尤其是含有微量过氧化氢的牙膏,如果使用频率不当,可能引起口腔黏膜刺激、牙龈红肿等问题。更关键的是,一些劣质美白牙膏中成分不明、配比不当,潜在风险难以评估。
消费者很难掌握“到底多少算超标”,也无法根据成分表判断是否长期安全。更现实的是,许多牙膏标签上并不写明具体含量,只列出成分名,这就给了劣质产品可乘之机。
有一位中年男性患者,长期使用某款“抗菌牙膏”,自认为是在保护牙齿。
两年后却频繁出现口腔干涩、溃疡、肠胃不适,经多次检查后,医生才发现其体内激素水平异常,肝脏酶代谢紊乱,最终追溯到长期摄入微量三氯生所致的慢性毒性反应。
虽然这类案例并不多,但它提醒我们:牙膏不是越“功能强大”越好,越“刺激感强”越有效,安全性才是第一位。
说了这么多,可能你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牙膏了。下面这几点建议,或许能帮你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尽量选择不含三氯生、SLS和过强研磨剂的牙膏,尤其是给儿童使用时,更要关注成分的温和性。
留意成分表中是否有氟化物,如氟化钠、单氟磷酸钠等,这些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成分,但也要避免含氟量过高,特别是在儿童牙膏中。
对于口腔容易过敏或溃疡的人群,可选用标注“无SLS”或“低泡型”的牙膏,避免刺激成分。美白功能应适度,建议作为阶段性护理,而非长期使用主力牙膏。
许多消费者误把牙膏当成“万能战士”,期望它能解决所有口腔问题。但牙膏只是清洁过程的辅助工具。更重要的,是刷牙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定期更换牙刷头,是否搭配牙线清洁牙缝。
我们常说“病从口入”,但也别忘了,“健康也从口入”。一个健康的口腔环境,不是靠一支牙膏,而是靠科学清洁习惯、均衡饮食和定期检查共同维持的。
千万别被广告“高科技”、“全能防护”、“美白抗敏”这些词迷惑了,真正值得信赖的牙膏,是成分简单、功能清晰、适合自己口腔状况的那一款。
牙膏虽小,却藏着不小的健康逻辑。与其追求“神奇配方”,不如回归本质:让刷牙成为一种温和而有效的清洁行为,而不是一场化学实验。
参考文献
Park,J.,Lee,J.,&Cho,M.H.(2022)."TriclosanExposureandEndocrineDisruption:AReviewofRecentLiterature".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健康杂志,19(3),1678.https://doi.org/10.3390/ijerph19031678
Chen,Y.,Wang,L.,&Zhang,H.(2023)."EffectsofSodiumLaurylSulfateinToothpasteonOralMucosa:AClinicalObservationStudy".牙科科学研究杂志,41(2),85–92.https://doi.org/10.1016/j.jdsr.2023.04.005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日用化工产品卫生安全通则》
3.《北京市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通报》
4.《牙膏中氟和其他功能成分科普解读》
5.《口腔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6.《Nature Communications》三氯生对肠道炎症影响动物实验报告
来源:曹医师健康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