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地震表现出明显的远场大震“鞭梢效应”。鞭梢效应是一个力学常见现象,尤其在高耸建筑结构或细长杆件中更为明显。在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由于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导致结构顶部或末端产生较大的位移或振动,这种放大效应即为“鞭梢效应”。鞭梢效应对于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
【#科普氪#|什么是地震中的鞭梢效应?】
据科普中国报道,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地震在我国境内造成的有感范围非常广泛,为什么我国距离震中那么远,高层震感还那么强?
这次地震表现出明显的远场大震“鞭梢效应”。鞭梢效应是一个力学常见现象,尤其在高耸建筑结构或细长杆件中更为明显。在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由于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导致结构顶部或末端产生较大的位移或振动,这种放大效应即为“鞭梢效应”。鞭梢效应对于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结构设计和分析中要充分考虑鞭梢效应的影响。
什么是“地震时的鞭梢效应”?我们知道,地震能量是通过地震波从震源向四处传播的,从而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和上下震动。地震波经过长距离传播,其高频成分逐步衰减,代之以低频波为主。楼层越高,建筑体的自振周期与地震波的周期越接近,就会发生共振现象,引起剧烈晃动。
在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或其他建(构)筑物顶部细长突出部分,由于质量和刚度较小,振幅剧烈增大,形成较大的速度和较大的位移,像舞动的鞭子,这种现象称为地震时的“鞭梢效应”。同底层相比,楼层越高,在地震中晃动的振幅会逐渐增大,鞭梢效应越显著。高层建筑结构的这种“放大效应”,使同一栋建筑内位于不同楼层的人对同一次地震产生不同的感觉,即楼层越高,晃动越明显,震感就越强烈。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