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欧洲,被偷子偷到想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4 20:53 3

摘要:本以为到了欧洲总能稍微松口气,殊不知整个欧洲就是偷子们的应许之地。

众所周知,地球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我们老中。

老中人散落在世界各地,各有各的苦B。

澳洲IP大都经历过跟袋鼠1V1;

人在美区,出门见的不是枪击就是屎尿屁;

本以为到了欧洲总能稍微松口气,殊不知整个欧洲就是偷子们的应许之地。

你可以说自己在欧洲没碰到过小偷,但你不能说欧洲没有小偷。

互联网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

只偷不抢意大利,只抢不偷法兰西,又偷又抢英吉利。

无处不在的偷子,可以说是欧洲一大景观。

我们仍不知道欧洲是不是瞒着全世界开办了小偷技校;

只知道他们的花语是“我在欧洲很想偷你”。

特别是到了全球公认的四大贼窝——巴塞罗那,巴黎,米兰,罗马。

狗从这儿路过都得给偷子拿两万块钱。

去欧洲旅行最忌讳的就是高兴得太早,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你会在哪个环节碰上你的报应。

有的人刚一落地就是天崩开局,人还没出机场,连内裤带护照被偷了个精光。

看个游戏复活广告都得60秒,整个被盗的过程前后却不到一分钟。

所谓欧式浪漫的内核,大概就是手慢无。

有的人一趟旅程从头到尾都高度戒备。

眼看着就能全身而退,临了临了,在登上回国的飞机前被偷子掏了腰包。

在网上搜索“欧洲 被偷”,你会看到无数字字泣血的欧洲生存日记。

我敢说,中国人在欧洲被偷的概率不亚于在埃及被骗。

有人因此做好了必被偷的心理建设才来的,甚至在发现遭窃的那一刻松了一口气:

可算被偷了,要不老惦记着这事儿。

为啥欧洲的偷子防不胜防?

从网友们的遭遇来看,大概是因为他们都是团伙作案。

初来乍到的老中人,一个不注意就容易被偷子们做了局。

只不过他们的作战方针很简单。

要么超绝不经意泼你一身咖啡,一人说骚瑞一人把手伸进你兜里;

要么几人围住你还怪你挡了路,一边故意挤你一边掏你行李;

要么假装好心人上来搭话,问你是不是丢了东西。你说没丢没丢,他说已偷已偷。

也有心狠到信奉“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

上来就把小婴儿扔你怀里,趁你手忙脚乱之际,顺走你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

人在欧洲身不由己,不学两手防盗术都说不过去。

但网友们集思广益,也没研究出什么狠活来。

支的招儿不敢说有效,只能说图个心安。

要点一,财不外露。

简单来说就是身上一个LOGO都不要有,否则你在偷子眼里就是行走的散财童子。

别背什么Gucci、LV,最好还能穿出一种偷张力,比如起球的卫衣、开胶的板鞋、脱线的冷帽。

让偷子以为你是同行,让路人瞟你一眼就冒冷汗。

甚至可以把钱包换成口香糖塑料罐,给偷子制造一种你连坐地铁都要逃票的假象。

有人说除了装穷,还可以装弱势群体。

网上不乏装孕妇、装盲人、装未成年的例子。

但在我看来这只能算是魔法对轰,因为欧洲偷子们作案的时候也喜欢装以上这几种人。

要点二,别对视,别交流,别心软。

咱在前面也提到了,偷子们习惯趁着跟你搭话的机会下手。

他们总能一眼识别人群中的冤大头,看上的就是你既窝囊又同情心泛滥。

要点三,不得不做的物理防盗。

一切行李任何时候都不离手,现金和证件能塞内裤塞内裤、能垫鞋底垫鞋底。

直接效仿二三十年前,你姥出门啥样你就啥样。

这做法虽然埋汰了点儿,但好使。

除此之外,有人倚仗神秘的东方力量,在行李上贴黄符,给毫无信仰的偷子带去一点玄学震撼;

还有人随身携带冥币,既不至于让偷子当场恼羞成怒,又能让他们在分赃的时候体验一把什么叫中式恐怖。

(来源小红书@Elsayy🥕)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了:

他们欧洲文旅局为啥不着急?

难道就没个人管管吗?

其实欧洲本地并不怎么产出偷子。

市面上的偷子大多都是吉普赛人,他们居无定所,也没有收入来源。

心善的欧洲人觉得,这些人属于底层弱势,是不平等的社会发展导致他们无路可走。

偷东西只是他们谋生的方式而已,不必过分苛责。

这些偷子也盗亦有道,鲜少对本地人下手,光顾着偷我们这些臭外地的。

就算你非要较真儿,想把小偷绳之以法,这个定罪的流程最快也需要一年。

而大部分人累死累活办下申根签,允许停留的时间可能才不到二十天。

前段时间国内艺人孙坚在巴塞罗那三天被偷两次,跑了三家警局才成功报上案。

警方说“巴塞罗那一天几万起偷盗案”,这话一点没开玩笑。

据联合国UNODC统计,欧洲每十万人的偷盗犯罪数平均为1306.8,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到四倍之多。

再加上早年间很多中国游客都没有双币或外币信用卡,习惯携带大额现金出行;

无意间成为了欧洲偷子们的“白月光”。

尽管事实如此,但每次类似的帖子底下仍然有人阴阳怪气:

“明知道那边治安不好,为什么不自己看紧点?”

还整上了受害者有罪论,合理怀疑是被小偷偷走了大脑。

不过好在大部分同胞还是讲究互帮互助的。

斗智的斗智。

有中国留子专门在中文互联网上做了《欧洲偷子图鉴》,给部分景区、地铁站的偷子都编上号。

偷子们也是命好,拍到了人生照片。

被偷过的网友纷纷来帖子底下对账,为素未谋面的老乡们提供更多偷子的细节。

斗勇的斗勇。

这段时间既出现了山东锁喉哥,在欧洲街头打击偷子;

又有中国夫妇在罗马地铁与吉普赛团伙怒战半小时;

更有95后牛津博士在伦敦与小偷激烈缠斗。

不光中国网友看解气了,外国网友也看热血了。

但咱在这必须强调一句,安全第一,如无必要,避免发生肢体冲突。

其实国内也曾有过偷子横行的时期,但现在年轻人不光敢用手机占座,机场、火车站也随处可见落单的行李箱。

在安全系数过高的环境里呆久了的国人,常常在出国后陷入警惕性疲劳。

没人会享受那种走在街上提心吊胆,遇上了事无处伸张的滋味。

当然了,我们没有劝退大家出国游的意思,但提防着点总不是坏事。

提前预警,提前准备,提前兜底;

而不是走到哪里都只能自我安慰一句“破财消灾”。

来源:墨问大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