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观察:高端酒寡头垄断;次高端全国化加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1 00:59 1

摘要:中国白酒行业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式竞争格局,高端酒企凭借稀缺品牌力占据顶层,次高端及区域酒企则通过产品结构升级与市场扩张寻求增量。香型变迁与价格带分化共同塑造了行业的竞争逻辑,品牌溢价与渠道推力成为企业突围的核心要素。

中国白酒行业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式竞争格局,高端酒企凭借稀缺品牌力占据顶层,次高端及区域酒企则通过产品结构升级与市场扩张寻求增量。香型变迁与价格带分化共同塑造了行业的竞争逻辑,品牌溢价与渠道推力成为企业突围的核心要素。

香型演变:从清香到浓香,酱酒热重塑格局

上世纪80-90年代,粮食供应紧张推动出酒率更高的清香型白酒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消费能力提升,浓香型白酒凭借窖池工艺的复杂性和品牌营销优势,逐渐成为市场主流。2022年,浓香型白酒仍以60%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清香型占比12%,酱香型仅占8%。

2019-2020年的“酱酒热”短暂打破了这一格局。茅台凭借超高端品牌地位,带动酱香型品类热度上升,部分区域酒企尝试推出酱酒产品以获取溢价。然而,酱酒产能受限、工艺周期长等问题导致其市场占比提升缓慢,浓香型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香型竞争本质上是品牌力的延伸。茅台以酱香型定义高端,五粮液、泸州老窖则以浓香型构建千元价格带护城河。清香型的山西汾酒通过“青花系列”实现高端化突破,证明香型并非决定性壁垒,品牌势能与产品定位才是核心。

价格带分化:高价位垄断,次高端竞争升级

2000元以上的超高端价格带由茅台垄断,其金融属性与社交价值形成天然壁垒。千元价格带呈现寡头格局,五粮液普五、1618与国窖1573合计占据90%以上份额,品牌认知深度绑定商务宴请场景,新进入者难以撼动。

600-800元价格带曾因定位模糊被视为“伪赛道”,但2024年后出现结构性机会。茅台1935降价至该区间,与五粮液低度版、梦6+等产品共同培育消费场景。这一价格带承接高端需求下探与次高端升级,成为酒企渠道精细化运作的试验田。

300-600元区间竞争最为激烈。水井坊、舍得等全国化次高端品牌与古井、洋河等区域龙头正面交锋,渠道推力决定短期份额,品牌认知影响长期复购。区域酒企通过推出次高端产品(如古井年份原浆)实现省内消费升级,全国化酒企则依赖差异化营销争夺省外市场,行业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

来源:金融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