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31 06:39 1

摘要:日前,甘肃省张掖市首个造林碳汇CCER项目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公示,该项目预计在40年计入期内,年均产生碳减排量1.36万吨,累计54.3万吨,可实现碳汇收益上亿元。

日前,甘肃省张掖市首个造林碳汇CCER项目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公示,该项目预计在40年计入期内,年均产生碳减排量1.36万吨,累计54.3万吨,可实现碳汇收益上亿元。

“我们在全省率先完成35万亩造林碳汇、400万亩草原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实现净收益7450万元。”张掖市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负责人张进军介绍,近年来,张掖市加快建立“资源核查—价值核算—开发交易—反哺产业、生态”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闭环机制,努力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据了解,张掖市把开发交易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在“建平台、扩容量、促交易”上下功夫。依托黑河水电西部碳汇公司,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一期工程上线农村产权、水权、碳普惠等板块,逐步将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列入交易范围。在实施国家储备林、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重大生态项目中融入碳汇思维,形成“碳汇+国家储备林+草原生态治理”等“碳汇+N”林草生态建设模式,多渠道提升林草固碳能力。

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互促共进,张掖设立10亿元绿色产业发展基金,首期1.7亿元的基金实现挂牌首发,重点支持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数据信息等低碳产业发展。同时,张掖创新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发放“GEP质押+信用担保”“GEP生态价值贷”等贷款380万元,2024年第一笔水权质押贷款200万元落地民乐县水投公司。

此外,张掖市还创新“零碳”应用场景,目前已创建7家“碳中和”主体。“我们运用零碳园区智慧管控平台,通过架设分布式光伏和购买绿电两种方式,将办公生产活动所产生的2559吨碳排放量全部抵消,每年节约17.43万度电。”国网张掖供电公司数字化通信部工作人员辛亚峰说,通过打造“零碳大厦”“零碳仓库”“零碳供电所”为一体的低碳体系,公司办公楼已连续两年获得“碳中和大楼”证书,建成并认证甘肃省首座“零碳仓库”。

2024年,张掖市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高于全省10.4个百分点,较2019年提高16.5个百分点。 (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

来源:经济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