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啪!"随着刺耳的撞击声,刘青吾重重摔在距离篮架仅1.2米的地板上——这个距离比国际标准的2.5米足足少了一半有余。当他的右腿呈现骇人的90度弯折时,飞出去的球鞋还挂在篮筐网上摇晃,这个17岁少年的人生轨迹在这一刻彻底改变。
"啪!"随着刺耳的撞击声,刘青吾重重摔在距离篮架仅1.2米的地板上——这个距离比国际标准的2.5米足足少了一半有余。当他的右腿呈现骇人的90度弯折时,飞出去的球鞋还挂在篮筐网上摇晃,这个17岁少年的人生轨迹在这一刻彻底改变。
3月29日的JRNBA总决赛现场,长春二实验中学的球员们早觉得不对劲。场馆里刺鼻的装修味还没散尽,场边工作人员临时用黄色警示带圈出的"安全区",在激烈对抗中根本形同虚设。"每次救球都像在玩命",赛后多位球员向记者透露。但谁也没想到,这个隐患会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爆发。
从医院传来的CT片显示,刘青吾的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处竟嵌着三块木屑。"这是篮架底座防腐木的碎片。"主治医师摇着头说。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个曾单场送出11次助攻的天才控卫,术后康复期可能长达18个月——足够让同批球员在职业赛场上站稳脚跟。
自媒体人丁佳宁的爆料视频48小时内播放破千万,评论区炸出更多猛料:有吉林赛区工作人员匿名透露,为节省成本,主办方竟用学校礼堂临时改造赛场;安保人员全是周边商铺临时雇来的大叔,连基本急救培训都没做过。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这已是东北地区三年内第4起"篮架伤人"事件。对比浙江某中学联赛配备的智能防撞篮架,这次事故场馆使用的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老式固定架。更讽刺的是,距离事发地3公里处,就有一所达到CBA级别的专业球馆。
在刘青吾的宿舍床头,还贴着姚明签名的U18集训合影。这个出身农村的男孩,靠每天5公里晨跑练就惊人爆发力,如今却要重新学习走路。他的父亲蹲在医院走廊抹眼泪:"娃说等好了还要打篮球,可哪个职业队会要受过这种伤的球员啊?"
事件持续发酵背后,暴露出基层赛事管理的三大顽疾:临时场地审批漏洞、安全标准执行走样、应急机制形同虚设。当我们惊叹于《灌篮高手》电影版的热血时,是否也该为现实中的篮球少年筑牢安全防线?毕竟,每个飞身救球的瞬间,都不该是赌命的冒险。
来源: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