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周的灭亡,申国的攻打占据了主要原因。当时,申国联合犬戎,攻入了京城,杀死了周幽王。这件事情,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周朝本就千疮百孔,此刻更是摇摇欲坠。最终,周平王选择了东迁。
西周的灭亡,申国的攻打占据了主要原因。当时,申国联合犬戎,攻入了京城,杀死了周幽王。这件事情,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周朝本就千疮百孔,此刻更是摇摇欲坠。最终,周平王选择了东迁。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曾经讲过,西周的灭亡,是因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所以在之后,犬戎攻打西周时,才无人救驾,最终周幽王被杀。
但在后来,考古学家在清华简上发现的内容,和我们所学的完全不同。竹简上记载的西周灭亡,是因为周幽王宠爱褒姒,想要废黜申后和太子,改立褒姒为后,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申后听到这个消息,当即带着太子跑回了娘家。回到了申国后,申侯为了给女儿出气,联络了曾国、犬戎,集结了一支军队,攻向了周幽王。
最终,周幽王被杀,西周也宣告灭亡了。后来,等到周平王继位,直接下旨东迁。
那么问题来了,申国到底是何方神圣。一个没被记载的小国,怎么就能灭亡周朝呢?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这神秘的申国。
申国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它位于周朝南部边境,也就是当今的河南南阳。别看申国位于边境,就把它当成贫弱的小国,事实正相反,申国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他靠近镐京,周王朝联络南方诸侯,都要经过他这里。
不单是交通地位,从军事角度上看,这里也不容小觑。申国的地理位置,让它能迅速集结兵力。一旦发生战争,他就可以快速出兵。这一点,在申国攻周的时候尤为明显。
别看申国地处边境,就认为他什么都不行。正相反,申国所处的位置,相当适合发展。
申国所在的地方,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相当适合农业发展。在进入近代以前,中国向来是小农经济。在这样的社会里,有地种就是胜利。
申国这里肥沃的土壤,让他们种植了大量的粮食。不但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军队供给,甚至还能留出部分粮食,用来与其他部落交易。
而且在金属冶炼上,申国也不算落后。他们这里的青铜器,甚至被武装到了军队上。人民能吃饱,军队有青铜武器。这样的国家,显然是个强国。
而且,申国靠着占据交通要道,经常和周边诸侯国,甚至是周边的部落进行交易,用农产品、手工品换来玉石、马匹等。所以,在经济上面,申国也不落伍。
就申国的这些条件,在西周末年,绝对算是强大的诸侯国。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史书上,对申国的记载很少。
当然了,申国就算再强大,他也是个诸侯国,终归比不过周王朝。毕竟,在最初分封的时候,周天子就把最好的地留给了自己。
但是,时间一久,分封制的弊端就暴露了。周天子坐镇中央,虽然稳定,但却丧失了发展的机会。反倒是那些诸侯国,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土,增强自己的实力。时间一久,在那些诸侯王眼里,周天子的权威夜有所下降。
自从诸侯们强大了,为了利益,在周天子面前都懒得掩饰。甚至很多时候,他们不但会冲撞周天子,还会和天子开战。
就比如当年的郑庄公。在和周天子开战的时候,用箭去射周天子。射没射中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敢这么做。
要知道,在这件事以前,周天子是上天的代言人,也可以被认为是“神”。但自此以后,周天子变回了人间的王。既然是人,那就会失败、会死。所以,诸侯们对抗周天子,也就没有什么负担了。
到了周幽王的时候,天子的权威,就更加无关紧要了。当然,毕竟人家才是天下共主,在表面上还是要尊重的。
不过,周幽王因为个人的爱恶,做出了废嫡立庶的行为,那就引起公怒了。要知道,礼乐制、宗法制两个制度,就是周朝建立的基石。现在周幽王这么做,就是在掘自己的根。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周幽王这么做之后,紧接着到来的,就是地方的叛乱。而这场叛乱,就是申后的娘家——申国发起的。
这并不能怪申后,在申后的眼里,周幽王违背宗法制,废黜嫡长子,这样的做法相当离谱。这么离谱的事情,他都能干出来,那么杀妻弑子这样的事,他也未必干不出来。
所以,申后回到了娘家,向哥哥申侯寻求帮助。申侯听了妹妹的叙述,也非常愤怒。要知道,申后、太子两人,代表着申国的颜面,也象征着申国的地位。
现在,周幽王废黜申后和太子,无异于让申国颜面扫地。丢了面子是小事,利益、尊严全都没捞到,这才是申侯愤怒的原因。
受了这么大的委屈,申侯当然不打算憋着。他直接联合了曾国和犬戎,共同起兵反抗周幽王。最终,周幽王被杀。
大家可能很意外,同样是被入侵,唐朝六度被占领国都,但夺回了五次,仍然是强盛的帝国。可西周刚被打了一次,就选择迁都,这未免有些奇怪。
但是,如果我们看看西周当时的情况,就不会意外了。
在那个时候,西周早就没了当初的盛世,虽然不算千疮百孔,但也身受重伤。内部矛盾还算好解决,毕竟是自己人,不会动刀子。真正要命的,是外部的少数民族势力,尤其是犬戎。
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向来是一对天敌。而西周的这个对手,就是犬戎。和所有的游牧民族一样,他们战斗力强、机动性高,经常侵扰周朝边境。
若是双方正面对决,周朝也能取胜。但问题是,这些游牧民族的特点,就是用最小的损失,换取最高的利益。他们的侵扰就像马蜂,你可以赶走他们,但他们还会回来。
就这样,犬戎在西周边境,进行了频繁且长期的侵扰。毫不夸张的说,就是靠着从边境抢走的财物,他们才能越来越繁荣。
犬戎是繁荣了,边境的百姓可遭老罪了。财物、牲畜被抢走,庄稼被践踏。一些运气不好的人,还会被犬戎砍杀。犬戎的存在,简直是边境的灾难。
犬戎的威胁这么大,周王朝也会应对。在周宣王时期,就曾多次出兵,前去讨伐犬戎,想要一举消除这个威胁。但前面也说了,犬戎机动性很强,无论周朝赢了多少次,犬戎依旧存活。
没有取得应有的战果,还消耗了自己的国力,简直是得不偿失。到了周幽王时期,西周国力大不如前,对犬戎的防御,自然也薄弱了下来。
这一次,申侯动了真火,自然要对周天子展开报复。所以,他找到了犬戎。犬戎和周朝不对付,但是和申国的关系却很友好。
而且,申侯也知道,犬戎对周朝的财富、土地早就垂涎三尺了。所以,他刚说出自己的意图,犬戎首领就答应了。反正对他们来说,打周朝也是日常,现在和申国合作,捞到的好处会更多,答应的自然爽快。
而曾国是申国的盟友,此次进攻周朝,是被申国拉着的。当然,曾国出兵,更像是凑人头,攻周的主力,还是犬戎和申国。
在得知申侯反叛后,周幽王也组织军队进行反击。但是,申国离镐京太近了,犬戎又是出了名的高机动性。双方这么一结合,还没等周幽王组织好军队,他们就攻进了镐京。
叛军攻进了京城,将周幽王杀死,还掳走了褒姒。城中的财物被一扫而空,百姓也惨遭屠杀。最终,这场战争以周平王东迁为结尾,结束了西周时代。
至于诸侯国为什么不来救驾,那真是怪不得他们。周幽王没发出信号,他们也不好出兵。万一被周幽王误会,他们可解释不清。
而且,叛军进攻速度太快,周幽王败的也太快了。没等他们理清头绪,周幽王就被杀了。短时间内发生这么多事,诸侯们也很无奈。
当时的西周,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军事威胁强大,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若是有明君出现,或许还能有一丝转机。
但是,周幽王显然不是这个人,正相反,他把西周往火坑里推了一把。
在申国、犬戎这些势力的联合进攻下,西周彻底撑不住了。
来源:大陈说书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