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是个普通人,通过平台接活赚钱(比如直播打赏、送外卖的酬劳),平台给你发钱,这在你看来是“劳务报酬”。这个税通常比较高,平台发钱的时候会先扣一笔税,你第二年再自己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有些平台想帮主播、骑手、网约车司机这类从业人员钻空子偷税,现在被税务局盯上了,马上就要严查。
这个事情分几点絮叨絮叨。
1. 本来该怎么交税?
*如果你是个普通人,通过平台接活赚钱(比如直播打赏、送外卖的酬劳),平台给你发钱,这在你看来是“劳务报酬”。这个税通常比较高,平台发钱的时候会先扣一笔税,你第二年再自己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2. 平台想的“歪主意”是什么?
平台在给你发钱之前,批量地、偷偷摸摸地把你(从业人员)的身份在某个税收优惠地注册成“个体工商户”(也就是给你办了个营业执照)。
这样一来,你们之间的关系就变了。本来是你个人给他打工,现在变成了“两个企业之间的合作”(你的个体户和他的平台公司做生意)。
你赚的钱性质也就从“劳务报酬”变成了“个体户的经营所得”。
3. 变成“个体户”有什么“好处”(也就是空子)?
在某些地方,为了鼓励创业,对“个体工商户”这种小本生意有一种特殊的征税方式,叫“核定征收”。
简单说就是,税务局不仔细计算你到底赚了多少钱、成本多少,而是直接按你收入的非常低的一个比例(比如1%)来核定你的利润,然后按这个极低的利润来让你交税。
结果就是,本来可能要交20%、30%甚至更高的个人所得税,这么一操作,最终可能只交了1%、2%的税,省下了一大笔钱。这根本不是合理的避税,就是偷税。
4. 最大的风险点在哪里?
对从业人员(你)的风险:你以为省钱了,其实风险全在你身上。
第一,你是偷税的主体,税务局查起来,补税、交巨额罚款、甚至上失信名单的是你,不是平台。平台可能早就撇清关系了。
第二,你莫名其妙成了“老板”(个体户),可能会失去作为“劳动者”的保障,比如出事了算不算工伤?有没有社保?都会成为问题。
对平台的风险:税务局已经明牌了,说的就是你们。这种行为现在被定性为“转换收入性质”的违规行为。接下来税务局会用大数据重点监控那些批量注册个体户的平台和地方,一查一个准。平台不仅名声臭了,还可能面临协助偷税的连带责任。
总结:
平台想用“批发出老板”(注册个体户)的招数,把你们的工资变成生意款,再利用地方优惠政策来疯狂避税。这在税务局眼里就是掩耳盗铃,看得一清二楚。
现在国家正在严厉打击这种“伪避税,真偷税”的行为。所以,无论是平台还是个人,都别再想着走这条歪路了。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如果平台让你签什么文件把你变成“个体户”,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搞清楚背后的税务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省下的税钱可能将来连本带利加倍吐出去,还惹一身麻烦。
税务局的信号很明确:公平交税,谁也别想玩猫腻。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