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000元,喝什么价位的茶?直播间的捡漏茶怎么样?看完就懂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6 10:17 1

摘要:参加皇家的钓鱼宴,他竟在一旁把鱼食吃个精光,被皇帝调侃为怪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要说历史上最不拘小节的诗人,村姑陈要给王安石投一票。

根据史书记载,王安石经常不洗澡,衣服脏了也不换洗。

吃饭的时候,这人只吃自己面前的菜,懒得伸手去夹其他菜。

参加皇家的钓鱼宴,他竟在一旁把鱼食吃个精光,被皇帝调侃为怪人。

就连苏洵,也曾在诗中以“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来形容他。

明明是身居高位的名士,却将自己的生活过得这么马虎,说一句“邋遢”也不过分。

这种极其“不拘小节”的生活方式,可不是人人都认同的,相反,有很多人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追求生活品质。

例如一些茶友,虽然预算不算宽裕,但每次买茶,都要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宁愿少吃一顿大餐,也要多喝几泡好茶。

于他们而言,茶是生活质量的一部分,不能将就。

但也曾有茶友在评论里半开玩笑地问,自己每个月三千的工资,是不是只能喝直播间的捡漏茶了?

其实不然,哪怕收入不高,也不一定要与这些廉价的劣质茶叶为伍。

《2》

无论预算多少,都不要去买、去喝那些价格极低的捡漏茶。

直播间的那些“捡漏茶”、“清仓福利茶”,为什么能卖到那么便宜的价格,又库存庞大?

因为它们根本就是茶商们的营销手段。

茶商们用这类极具诱惑力的词语和价格,勾起茶友们贪小便宜的冲动,让茶友们不能冷静思考。

冲动下了单,茶叶收到手,发现品质不对,已经来不及了。

或许有茶友会安慰自己,反正很便宜,茶叶到手就不亏,只可惜,事实要残酷得多。

捡漏茶之所以便宜,是因为茶贩子们在制茶时极力压缩了生产成本,即便低价卖出,也有利可得。

这些劣质茶的原料,大多是来历不明的外地茶粗老叶,甚至是从其他茶厂淘汰下来的边角料。

它们的制作环境极其粗糙,包装大多也就是一张白纸,压根没有卫生保障可言。

喝这样的茶,首先,你得不到任何正向的品饮体验。

它可能只有单一的香精味,或者苦涩的锁喉感,喝下去非但不觉得舒服,反而让人口感舌燥。

其次,喝低价捡漏茶极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劣质的原料、脏乱差的生产环境、没有保障的储存条件,无论哪一项,都可能使它暗藏杂质、滋生细菌。

而这些有害物质,都会随着茶汤进入身体。

为了省几十块钱,付出健康的代价,实在不值当。

《3》

其实,喝茶的门槛并没有茶友们想象中那么高,优质的茶叶也并非高不可攀。

市面上品质不错、价格亲民的口粮茶不在少数。

它们可能不够高端,但至少是干净的、有益健康的。

白茶中的寿眉,就是高性价比的代表。

比起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寿眉的产量更大,价格也更实惠。

寿眉较宽阔的叶片和较长的茶梗,都为它的茶汤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滋味物质。

醇和甜润的风味和稠糯顺滑的汤感,也使寿眉成为了多数老茶客的口粮茶之选。

按照一泡5克的份量来算,花几块钱就能买到一泡品质不错的寿眉,买上一斤,足够喝上一段时间。

另外,预算有限的茶友,平时也可以多关注一些靠谱品牌的折扣活动。

每年618、双十一,还有年终大促等时间段,往往都能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茶。

如果价格合适,又是常喝的茶,不妨趁这个时候多囤一些。

白茶越陈越香,掌握正确的储存方式,每年都能收获别样的风味。

不过,囤茶也不能盲目,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能力适量存。

《4》

在多数人眼中,喝茶似乎总与闲钱、闲情挂钩,是有点奢侈的爱好,连一些茶友自己也这么认为。

因此,当预算紧张时,这项爱好就成了率先被抛弃的那一个。

但请茶友们仔细想想,喝到好茶时的那份愉悦感和体验感,真的能被其他事物替代吗?

喝茶,不是为了喝贵茶炫耀,也不是为了喝便宜茶省钱,而是为了那杯茶汤带来的身心舒畅。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杯好的口粮茶,性价比远高于便宜的劣质茶。

毕竟,性价比不等于低价,而捡漏茶除了低价外毫无可取之处。

而一杯好茶,不仅喝得放心,还能让视觉、嗅觉、味蕾都得到享受。

试想一下,劳累一天之后,或是周末的闲暇时光,泡上一杯温暖柔润的茶汤喝下,浑身都将随着暖流的传递而放松。

在茶香中抛去烦恼,舒展眉头,细细感受茶汤的厚度和回甘,品到满意的茶味时,心情豁然开朗。

这种身体和精神上的愉悦,有时远比省下的几十块钱更有价值。

我们努力工作和生活,不就是为了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吗?

《5》

即便能力有限,也有追求优质生活的权利。

月薪三千,并不意味着只能放弃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被迫选择那些劣质商品。

至少在喝茶这件事上,完全有更明智的选择。

它不需要很贵,但一定要健康。

我们要拒绝的不止捡漏茶,而是一切低价劣质的茶。

选择品质有保障的口粮茶也不是奢侈,而是一种不将就的态度。

人活一世,虽不能像李太白那般豪气地“千金散尽”,但也不能处处将就,不是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来源:小陈茶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