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校长在听!这场下午茶又聊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0 06:30 1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提升人的价值?”“如何平衡AI辅助教学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代表们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时代背景,从不同学科视角分享了AI技术助力学习、科研和生活的实践案例,畅谈AI时代大学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对于AI教学、职业生涯规划

3月28日

暨南园里暖阳倾洒,木棉花开

一堂与众不同的思政公开课在掌声中开始

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邢锋

与来自不同学科的近30名本硕博学生代表们

在四海艺术空间里面对面探讨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背景下

大学生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本次活动也是“校园下午茶——

书记校长与学生代表面对面”系列活动之一

思政公开课现场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提升人的价值?”“如何平衡AI辅助教学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代表们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时代背景,从不同学科视角分享了AI技术助力学习、科研和生活的实践案例,畅谈AI时代大学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对于AI教学、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思维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期待和建议。

同学们认真聆听思政公开课

邢锋高度评价了同学们的学习分享,并回应了大家的思考与困惑。他表示,AI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正推动全球教育生态的深刻变革。“单一学科知识已不足以应对复杂挑战,交叉学科背景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学校正按照“打牢基础、强化交叉”的理念,通过开设拔尖人才创新班等举措,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创新人才,以进一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他以“学校要给学生一杆猎枪,而不仅仅是给面包”作喻,寄语同学们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学要点燃学生心中对真理的火焰。”邢锋指出,面对AI技术带来的挑战,大学对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特别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扎实的逻辑思维和人文素养作为根基。他强调基础学科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指出基础学科的学习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还能促使其培养批判性思维,这对于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找到自身的发展路径至关重要。

邢锋还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表示大学首先是人的培养,而后才是专业的培养。他指出,暨南具有多元文化交融的优势,“忠信笃敬、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在如今更显其价值,学校始终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暨南精神浸润暨南学子,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暨南文化烙印、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人才。

邢锋寄语同学们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拥抱新兴技术,着重培养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视野,全面发展自我才能,以更好地抓住科技发展的机遇,做AI时代的“开拓者”。要践行“忠信笃敬”的暨南精神,坚持独立思考,警惕技术依赖对创新能力的侵蚀,更要坚守学术诚信底线,做AI时代的“守正者”。要兼收并蓄暨南多元的文化,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投身于世界文化交流交融的浪潮中,做AI时代的“传播者”。他表示,暨南大学永远是同学们的精神家园,祝愿同学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思政公开课上,党委宣传部部长陈龙、本科生院执行院长刘涛、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魏传光、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惠清明、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也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并提出解决思路和举措。

思政公开课现场

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让暨南人获益良多

来一起听听他们怎么说——

口腔医学院2022级本科生

李润莹(中国澳门)

这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也是一场鲜活生动的师生交流会,给予了我深刻启迪。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将以此为契机,善用所学知识,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成长为一名兼具临床智慧与AI素养的新质生产力赋能型人才。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2023级本科生

朱梓瑜(中国香港)

非常荣幸可以与邢校长、各位老师及同学们一同探讨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大环境下的挑战与机遇,让我学到了AI时代下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利用AI工具,助力自身成长发展。作为AI时代的法律人,我将担起用理性技术,守护人性温度的新使命。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023级

博士研究生 郭恩国

邢校长的讲话让我印象深刻,他鼓励暨南青年学生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作为暨南人,我也将牢记邢校长的嘱托,夯实专业基础,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现实问题,把个人发展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

来源:老沙综艺精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