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幕降临,灯火通明的城市里,26岁的晓雯拖着疲惫的身躯结束了加班。她是个普通的白领,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城市打拼,平时忙于工作,难得有时间和朋友聚聚。这天是好友小雅的生日,晓雯特意赶到一家火锅店,点了鸳鸯锅,又麻又辣的红汤翻滚着,冰镇饮料一杯接一杯。
夜幕降临,灯火通明的城市里,26岁的晓雯拖着疲惫的身躯结束了加班。她是个普通的白领,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城市打拼,平时忙于工作,难得有时间和朋友聚聚。这天是好友小雅的生日,晓雯特意赶到一家火锅店,点了鸳鸯锅,又麻又辣的红汤翻滚着,冰镇饮料一杯接一杯。
大家聊得开心,晓雯也跟着热闹地吃了几口辣锅底,又喝了两大杯冰可乐。她笑着说:“这味道,真带劲!”聚会结束已是深夜,回到出租屋,晓雯揉了揉嗓子,感觉有点疼。她嘀咕了一句:“可能是火锅太辣了吧。”没多想,倒头就睡。
第二天清晨,晓雯醒来时嗓子更疼了,连吞口水都觉得刺痛。她照镜子看了看,没见红肿,以为自己只是小感冒,翻出家里的消炎药吃了颗,硬撑着去上班。可到了公司,情况不对劲了——她开始觉得胸口憋闷,呼吸有点费劲,甚至有点畏寒。
她跟领导请了假,匆匆赶往医院。路上,呼吸困难加剧,她捂着胸口,额头冒汗,心里慌得不行。到医院挂号时,她突然喘不上气,大口大口地呼气,随即倒在地上。医护人员紧急抢救,可一切太晚了——心跳停止,呼吸停止。从踏进医院到生命终结,前后不过10分钟。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
晓雯的离世让家人和朋友悲痛万分,也在网上引发热议。很多人不解:嗓子疼不是小事吗?怎么就致命了?医生检查后给出了答案:夺命“凶手”是急性会厌炎。
会厌是什么?它是我们喉咙里一个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小卫兵”。位于气管上方、舌根后方,会厌像个灵活的盖子:呼吸或说话时,它向上掀开,让空气畅通;吞咽时,它向下盖住气管,防止食物或水误入引发呛咳。可一旦这个“小卫兵”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周国文解释:“急性会厌炎是耳鼻喉科的急重症之一,主要是会厌及其周围组织发生急性炎症,导致高度水肿。”水肿的会厌会像膨胀的气球,堵住声门(气管的入口),让人无法呼吸。周国文见过太多案例,他说:“严重时,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窒息死亡,抢救都来不及。”
晓雯的症状就很典型。医生回忆,她就诊时已出现会厌充血肿胀,声门几乎被完全堵塞。结合她之前的咽痛、呼吸困难、憋气感,诊断指向了急性会厌炎。遗憾的是,她来得太晚,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
急性会厌炎并不罕见,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中招。它的“幕后黑手”通常是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常见病原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等,而病毒如流感病毒也能引发类似问题。
周国文每周门诊都会接诊两三例急性会厌炎患者,患者群体五花八门。有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也有像晓雯这样的年轻人。“年轻人得病,多半跟生活习惯有关。”周国文分析,“熬夜、疲劳、饮食不规律,都会让免疫力下降。一旦受凉、感冒,细菌或病毒就可能趁虚而入。”
晓雯的情况还有个特殊“导火索”——火锅加冰饮。周国文指出:“高温辛辣食物容易烫伤咽喉黏膜,冰饮又让血管快速收缩扩张,这种‘一热一冷’的刺激特别容易诱发炎症水肿。”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杂志》(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曾刊文指出,咽喉黏膜受损后,局部抵抗力下降,病菌更容易侵入,导致急性炎症。
此外,过敏体质也可能是隐患。一些人对食物、药物过敏,可能引发会厌水肿,甚至累及整个咽喉。晓雯当晚吃了不少麻辣火锅,谁也不知道她是否对某些成分敏感。
急性会厌炎的严重性不容小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疾控中心的统计,虽然它不像感冒那样高发,但一旦发病,死亡率可高达5%-10%,尤其在未及时就医的情况下。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一项研究显示,若会厌炎引发呼吸道完全梗阻,患者存活时间通常不超过15分钟。而在美国,每年约有600-700人因急性会厌炎丧命,年轻人占比不低。
中国的情况也不乐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曾报告,急性会厌炎患者中,约30%在就诊时已出现呼吸困难,若不紧急处理,后果不堪设想。晓雯的案例并非个例,类似悲剧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
嗓子疼是日常小毛病,可什么时候该当回事?周国文提醒,普通感冒引起的咽痛多是轻微刺痛,伴随流鼻涕、咳嗽,休息几天就好。但急性会厌炎的咽痛不一样——它来得急、疼得深,往往集中在喉咙中央,伴随吞咽困难、异物感,甚至呼吸不畅。这些都是“红灯信号”。
“如果咽痛加重,感觉喘不上气,或者畏寒发抖,千万别拖。”周国文叮嘱。他还提到,急性会厌炎常伴随声音嘶哑、发热,严重时甚至坐着都喘不过气,必须马上就医。
周国文回忆起一个病例:30岁的小伙子,凌晨突发咽痛,以为自己是上火,硬撑到早上才来医院。到院时,他已脸色发紫,喉咙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喘鸣声。检查发现,会厌肿得像个乒乓球,声门只剩一条缝。医护人员立刻给他插管,可小伙子还是没能挺过来。“我们尽力了,但时间太短,病进展太快。”周国文叹气,“这种病,太考验患者的求医意识了。”
急性会厌炎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预防。周国文给出几条建议:
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多运动,别让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柳叶刀》(The Lancet)研究表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急性炎症的风险高出3倍。饮食温和:少吃烫辣食物,避免冷热交替刺激。咽喉黏膜很脆弱,别拿它冒险。口腔卫生:勤刷牙、少抽烟喝酒,减少病菌滋生。及时治病:感冒、扁桃体炎别拖,这些都可能“连累”会厌。春季气温忽高忽低,正是咽痛高发期。周国文特别提醒:“天气变化大,外加年轻人压力大、作息乱,咽喉问题更易找上门。别把嗓子疼当小事。”
晓雯的故事让人唏嘘。一个26岁的姑娘,本该有无限可能,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急性会厌炎,永远停在了生命的起点。她的离去提醒我们:健康无小事,哪怕只是嗓子疼,也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生命太脆弱,有时连10分钟都等不起。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是多懂一点医学常识,多关注身体变化。咽痛时别硬扛,呼吸困难时别犹豫——及时就医,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分界线。愿每个人都能珍惜每一次呼吸,别让悲剧重演。
来源:吴医生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