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工专业化规范化发展需要医院与慈善组织共同发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0 22:38 2

摘要:3月18日,在第十九个国际社工日期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主办,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2025首都医务社工展演活动。此次主题展演以“慈而守”“仁而行”“善而扬”“治而远”四大篇章为主线,展现了首都医务社工扎根临床一线、践行人文关

2025年第5期 | 总第5期 | 公益慈善专题

医务社工专业化规范化发展需要医院与慈善组织共同发力

3月18日,在第十九个国际社工日期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主办,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2025首都医务社工展演活动。此次主题展演以“慈而守”“仁而行”“善而扬”“治而远”四大篇章为主线,展现了首都医务社工扎根临床一线、践行人文关怀的风采。

参演的19家医疗机构中,有17家为韩红基金会“医务社工体系建设(北京市)”项目支持的医疗单位。该项目于2021年9月落地,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韩红基金会通过资源整合、驻岗支持、赋能培训、专科资助和社会倡导等多元策略,累计支持60名专业医务社工入驻60家医疗单位开展服务,支持北京75家医疗单位开展专科项目,并为一线医务社工提供短期培训。

热点微评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期,在注重提升医疗机构专业水平的同时,也强调向患者提供心理关怀、社会支援、医患关系协调等多方位的服务。在此背景下,医务社工在支持医务人员完成医治、预防、康复等工作的同时,亦可服务患者因疾病而引起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需求,可起到关键的沟通桥梁作用,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空间。

国家近年来重视促进医务社工的发展,陆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拓宽医务社工的服务场景。2024年制定的《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鼓励医疗机构丰富医务社工服务内容,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多样化患者支持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及社会人士,在专业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服务。同年出台的《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要求建立由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等组成的服务团队,服务老年人康养需求。医务社工的作用和定位得到进一步明确。

当前,我国对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探索还处于初期阶段,理论基础和队伍建设方面还相对薄弱,需要政府引导多样的社会力量投入。一方面是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推动医务社会工作融入医院服务体系,在发展医务社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中国医院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全国设置医院社会工作服务的医院仅1034家,其中,独立设置医院社会工作服务部门的医院有394家。根据2022年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的医院总数为36976家,医务社会工作的渗透率低,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以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爱佑慈善基金会、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为代表的慈善组织,通过多年在医疗救助领域的深耕,较早认识到了医务社工的重要性,开展理念倡导、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如爱佑慈善基金会在2017年设立的“爱佑医务社工”项目,注重相关人才培养,为医务社工人才编制系统性教材,并分别在上海市、广东省开展了10场培训,培训学员685人,覆盖了363家机构团体。

医务社工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保障国民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医院、慈善组织等多样力量投入,建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及人才培养制度,促使医务社工实现专业化、制度化。

1.2025首都医务社工展演活动在京举办

2.《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

3.《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4.医务社工发展空间巨大

医务社工发展空间巨大

关于社会政策观察

社会政策观察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研发的服务政府和社会的产品,由关注热点、热点微评、相关链接三个模块组成,侧重关注公益慈善、儿童福利、养老服务、残疾人保障四个领域,旨在倡导从实践中求破解热点难点之道,传播典范案例,推动实践与政策创新。

关于慈善研究中心

慈善研究中心以“善经济”理念为价值引导,致力于推动公益慈善行业发展,通过理论研究、咨询评估、政策倡导、行业交流等,为政府、企业、公益慈善组织等提供专业智库服务。中心在慈善法律政策、科技向善、金融向善、慈善信托、应急人道、大病救助等领域均有系列研究成果,尤其是深度参与了慈善法的立法、实施评估和修改等工作。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