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级汽车驾驶员终于可以“放手”了,北京自动驾驶条例4月生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0 22:33 1

摘要:老司机们注意啦!4月1日起,北京将正式实施《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L3级及以上智驾级别的私家车首次被允许合法上路。这意味着,在高速路、城市快速路等场景下,驾驶员被允许松开方向盘,让系统接管车辆控制权了,当然这时刷刷手机甚至喝杯咖啡就不是问题了,只是驾驶员需

老司机们注意啦!4月1日起,北京将正式实施《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L3级及以上智驾级别的私家车首次被允许合法上路。这意味着,在高速路、城市快速路等场景下,驾驶员被允许松开方向盘,让系统接管车辆控制权了,当然这时刷刷手机甚至喝杯咖啡就不是问题了,只是驾驶员需保持警觉随时准备在系统提示时接管回驾驶权。这是国内首个针对个人乘用车自动驾驶的立法突破,也标志着中国真正开始进入智驾时代了。

据国家标准,L1-L2级属于辅助驾驶(人类主导),而L3级是首个由系统主导的等级。当车辆在特定场景行驶时,驾驶员无需紧盯路况和全面掌控驾驶,只需在系统提示时接管即可。

2024年中国L2级及以上智驾渗透率已超50%,但L3级却因责任归属模糊长期未被允许,这也就是鸿蒙智行只能称其实现L2.9999级也不能称之为L3级别的原因。这次北京条例首次明确:自动驾驶系统激活期间的事故,车主先行赔偿后可向车企追责。如此必然倒逼企业提升技术可靠性,以后车企再也不能只管吹牛却不承担责任了。

某车企工程师透露,L3级车辆的感知硬件成本已从2023年的5万元降至2万元,高算力芯片(如华为MDC 810)已实现国产化量产,让“放手”功能不再只是高价位豪车的专属。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北京的条例如何破解“撞了到底算谁的责任”这个世纪难题?条例规定,L3级事故由车主承担首责,但可追溯至车企的软件缺陷或硬件故障。若自动驾驶系统误判导致事故,车企需承担赔偿。这将推动国内自动驾驶专属保险产品的加速落地。

要想让驾驶员放手且放心,当然离不开多重安全措施。

1、车企必须通过ISO 26262认证,确保刹车、转向等核心系统故障率低于10⁻⁸(即每1亿小时出错1次)。

2、车辆需实时上传运行数据至北京市统一平台,事故前90秒的驾驶记录强制存储,防止责任扯皮。

3、北京已改造5000公里“智能道路”,红绿灯和路侧传感器可提前1秒向车辆发送风险预警。

目前华为ADS 4.0、小鹏XNGP等系统正加速适配北京路况,目标年内实现“城市NOA+L3高速脱手”双突破。北京南站至亦庄的自动驾驶接驳车已载客运营,下一步将覆盖首都机场、城市副中心站等“五站两场”,预计2025年底Robotaxi车队规模突破1000辆。

尽管北京迈出关键一步,但全国推广L3级智驾“放手”仍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就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尚未承认“AI司机”身份,跨省通行时责任认定还需统一标准。

其次,L3要求驾驶员10秒内接管,但人类从放松状态到紧急响应的反应时间,会不会有个时间差还需进一步科学界定。

还有一个关键的伦理博弈此次北京条例并未有定论。那就是极端场景下,系统如何选择“保乘客还是保行人”?这是全面推广智驾必须解决的前提。

从开始“政策破冰”到取得“全民信任”,自动驾驶的普及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但无论如何,2025年4月1日将是个里程碑,这一天起,AI终于可以从人类手中接管方向盘了。

来源:科技动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