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CEO②丨张顺心:将贫困苗寨巧变网红景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0 22:03 1

摘要:“最近游客多得不得了,竹山乡居都要住不下咯。”凤凰旅游投资开发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张顺心边招呼客人,边邀记者进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可心

春风暖,客盈门。

融融暖意中,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游人如织,热闹欢腾。

“最近游客多得不得了,竹山乡居都要住不下咯。”凤凰旅游投资开发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张顺心边招呼客人,边邀记者进村。

张顺心口中的竹山乡居,是竹山村里依山而建的网红民宿。

规划、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张顺心多年来全身心投入竹山村美丽乡村和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现在的竹山村,安置房变民宿,贫困村变富裕村,村民变“演员”,年营收翻了几番。

3月25日,游客在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游玩。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

3月25日,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吴旗榜(左三)与村民们一起,为游客们递上一碗香甜的苗寨“拦门酒”。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

一个陌生人,叩开村民的“心门”

“听说你们今天蒸了蒿子粑粑?记得给我留两块。”“我昨天碰到你崽了,他画的你们一家三口,蛮像咧!”3月25日,记者跟着张顺心在竹山村溜达,不管走到哪儿,他都会跟村民唠嗑两句。

记者打趣:“怎么感觉每个村民您都认识啊?”

张顺心连忙纠正:“那可不只是认识,他们都是我的家里人。”

谁能想到,就在7年前,张顺心在村民眼里,还是个“不知深浅”的陌生人。

被大山深锁,被水库阻隔,竹山村曾是深度贫困村,是大湘西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竹山建寨500多年,苗族建筑、民俗保存完整,是中国传统村落。张顺心觉得,房子临沱江,游客会喜欢。

张顺心想来竹山村开发民宿和乡村旅游的消息传开,当地村民却很是抗拒。

“当初我们来竹山村搞调研,村民们坐在路边,就那么看着我们,眼里充满不信任。”张顺心说,“那眼神好像在说,就凭你们,能改变这里吗?”

要让竹山村焕发新颜,得先叩开村民的“心门”。

张顺心组织自愿参与的村民赴周边村落实地“取经”,切身感受其他村落的“新生”。一传十、十传百,几个月时间过去,村民的思想观念得以转变,开发建设顺利实施。

50余栋临崖住房蝶变“竹山乡居”民宿,对外营业以来,不愁客源,成为社交平台上小有名气的网红民宿。

漫步竹山乡居,古朴的特色民宿错落青翠间,长潭岗峡谷、沱江的自然山水风光尽收眼底。

3月25日,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竹山乡居房间内景。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

3月25日,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竹山乡居,张顺心(中)在培训员工。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

“这里太漂亮、太舒服了!我们还说干脆不走了,嫁到这里算了。”来自东北的游客小雪和佳佳止不住夸赞。

小雪一行6人,从东北驱车20多小时,专为竹山乡居而来。

这样的游客,不在少数。

“之前有一位深圳客人在这儿住了3个月,半年后,又来住了1个月。”张顺心说,竹山乡居的客人不少从广东、上海、浙江等地而来,住3天以上是常事。

当然,竹山村的“头号粉丝”,正是张顺心自己。

他的“竹山旅游”视频号每日更新,从不间断。无论是村里组织的文旅活动,还是乡亲们日常劳作的画面,都成了他镜头里的鲜活素材。

“做文旅产品,要会表达、会传播。”张顺心语气骄傲,“我们竹山村这么美,得让更多人知道。”

3月25日,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张顺心(左)和村民聊天,询问当天收入情况。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

3月25日,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张顺心(右一)和村民聊天,询问当天收入情况。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

一份“贪心”,打造苗乡慢生活体验

“欢迎远方的客人,到竹山苗寨游玩。我们没什么好招待,只有山歌和美酒。”竹山村“半坡部落”风雨桥边,传来一阵悦耳的苗歌。

今年59岁的吴旗榜与其他5位村民一起,为游客们递上一碗香甜的苗寨“拦门酒”。

3月25日,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吴旗榜(左一)在准备苗寨“拦门酒”。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

“我这个年龄,外出打工人家都不要。”吴旗榜说,但在村里,他是“拦门酒”表演的“主角”。

竹山景区刚开业时,吴旗榜和妻子接受张顺心的提议,夫妻俩在景区唱苗歌迎客,儿子驾驶游轮,女儿在家里卖土特产,全家都吃上了“旅游饭”。以前靠种地,他每年收入只有5000余元,现在年收入近3万元。

2019年,竹山村以旅游资源入股凤凰旅投集团公司,村集体每年享受分红,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村寨的旅游开发,创造近300个就业岗位,村民变成了旅游合作社“社员”。

现在的“半坡部落”,更像一座行走的非遗“超市”,织布坊、豆腐坊、晒谷坪、银器坊、一弯稻田……传统农耕民俗场景变成旅游产品,老寨子变成网红景区,村民开心当“演员”,只管还原生活场景。

苗寨里,76岁的老人龙送梅织布几十年,她怎么也想不到:同样是在家里“打花边”,现在天天打给游客看,每个月就能收到旅游公司发放的工资2000元。

“就在家门口,还能挣到钱,没有比这更好的工作咯!”龙送梅边织布边笑着。

3月25日,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76岁的老人龙送梅给游客展示苗族特色织布手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

3月25日,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村里年龄最大的“旅游产业工人”——95岁的龙妹叭(右一)在绣荷包。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

这几年,竹山村所有村民都来景区上班了。

“这是村里年龄最大的‘旅游产业工人’。”张顺心领记者来到绣坊,95岁的龙妹叭正在绣荷包,彩线在指间灵活穿梭,手艺不输年轻时。

“打工不出村、致富在家门”,在竹山村成为现实。

做传统文旅还是做新业态文旅?张顺心说自己有点“贪心”,选择做竹山文旅综合体。

2019年以来,张顺心牵头打造了“竹山乡居”民宿、《竹山花开》情景剧、“爱在竹山”沉浸式农耕文化体验景区、“苗岭无边泳池”等项目。

“住竹山乡居、到苗寨家访、赏非遗技艺、泡无边界泳池,深度体验苗乡慢生活,多棒啊!”张顺心自豪地介绍,竹山村的年营收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20年的1500余万元跃升至如今的5000多万元。

3月25日,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竹山花开演艺剧场,村民向游客表演《竹山有喜》民俗情景剧。该村利用特色石居、非遗,打造出集田园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于一身的沉浸式乡村旅游,通过文旅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

来源:湖南日报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