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课堂到山水,从理论到实践,一堂打破传统边界的思政课正在韶山焕发新活力。依托滴水洞杜鹃花谷的实景课堂,《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学伟人家国情怀》创新采用沉浸式教学,将思政教育从“照本宣科”升华为“知行合一”,让红色故事可触可感,让家国情怀落地生根。
从课堂到山水,从理论到实践,一堂打破传统边界的思政课正在韶山焕发新活力。依托滴水洞杜鹃花谷的实景课堂,《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学伟人家国情怀》创新采用沉浸式教学,将思政教育从“照本宣科”升华为“知行合一”,让红色故事可触可感,让家国情怀落地生根。
彭伟鑫在滴水洞杜鹃花谷为学生授课
“同学们,映山红不仅是韶山市花,更是革命精神的象征!”随着“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老师彭伟鑫清唱《映山红》的悠扬旋律,学生们在漫山红杜鹃的簇拥下,开启了这场特殊的思政之旅。凭借着对红色教育事业的热爱,彭伟鑫与同事贺云芸一道,创作了思政课程《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学伟人家国情怀》。在课程筹备期间,二人反复研讨,力求将伟人的家国情怀,以最生动、最深刻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学员。课程以滴水洞研学基地的杜鹃花谷为依托,以经典歌曲《映山红》为开场,以散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为切入点,将毛泽东送子抗美援朝、毛岸英英勇牺牲等历史片段,凝练成“最美红杜鹃——直面风霜雨雪”“血染红杜鹃——为有牺牲多壮志”“光耀红杜鹃——赢来山花红烂漫”三大教学模块。通过双师协同授课、角色情景演绎、互动研讨等多元形式,让学生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历史的“亲历者”——在角色扮演中感受伟人抉择的艰难,在研讨中领悟“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深意。
“作为新时代的思政教师,不仅要讲好红色故事,做好沟通观众和红色文化的桥梁,更需要引领青少年从红色血脉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在思政课上,要让学生唱主角,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其中。”彭伟鑫强调,教师应该退居引导者角色,通过提问、辩论、实践等任务,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将家国情怀转化为日常行动?面对困境如何传承红色精神?一堂课下来,学生们留下“青春誓言”,有的立志刻苦学习,有的承诺参与志愿服务。当孩子们说出“我要做一株扎根祖国的红杜鹃”时,教育的意义已然显现。”
“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是一次教学创新,更是一场精神洗礼。目前,这堂思政课已经脱颖而出,入围由湖南省韶山管理局、省教育厅、中共湘潭市委联合主办的“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十大精品课件”决赛。
当思政教育与红色热土相遇,当历史血脉与青春使命共鸣,入围决赛的二十堂“沉浸式思政课”正以创新的姿态,为新时代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更为他们播撒下信念的种子。3月30,“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十大精品课件”“十大金牌讲师”决赛即将启幕,让我们共同关注,静待最终“金课”的出炉。(文/图 颜宇戈)
来源:天下韶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