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这几年全球局势变化得太快了,尤其是中东那块儿。2024年底,叙利亚的阿萨德政权突然就崩了,本来大家以为俄罗斯会死顶,结果人家选择战略收缩,逐步撤军。这事儿影响可大了,不光是中东格局变天,还牵扯到美国那套离岸平衡策略的得分,以及中国得怎么应对。咱们一步步
说实话,这几年全球局势变化得太快了,尤其是中东那块儿。2024年底,叙利亚的阿萨德政权突然就崩了,本来大家以为俄罗斯会死顶,结果人家选择战略收缩,逐步撤军。这事儿影响可大了,不光是中东格局变天,还牵扯到美国那套离岸平衡策略的得分,以及中国得怎么应对。咱们一步步来聊聊,先从俄罗斯为啥收缩说起,然后看它带来的连锁反应,最后想想中国准备得咋样。整个过程都是基于真实情况,没啥编造的。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介入本来是2015年的事,那时候普京派兵帮忙稳住阿萨德,帮叙利亚政府军打IS,还顺带扩大了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结果到2024年11月底,反对派武装哈亚特·塔赫里尔·沙姆带头发起攻势,从伊德利卜省一路推到阿勒颇,再到哈马、霍姆斯,最后直奔大马士革。短短几天,政府军就顶不住了,阿萨德12月8日坐飞机跑去莫斯科避难。俄罗斯没像以前那样大举增援,只做了有限空袭,很快就启动撤军程序。2025年1月底,卫星照片显示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港的装备在大量外运,到2月和3月,俄罗斯部队基本退到卡米什利一带,4月新叙利亚政权还取消了俄罗斯的港口管理合同。6月,新政府推动俄罗斯完全退出,虽然俄罗斯取消了部分进口禁令作为回应,但实际影响力已经大打折扣。
为啥俄罗斯这么干?简单说,就是资源有限,得优先保自家。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24日打到现在,俄罗斯已经在乌克兰那边投入太多兵力和钱,国内经济压力也不小。叙利亚这块儿,本来就是外围战场,帮阿萨德稳住局面花了不少力气,但现在反对派势头猛,俄罗斯再砸钱进去风险太大。想想看,俄罗斯民众调查显示42%支持撤军,大家都觉得本土安全更重要。结果呢,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基本丢了,这可是俄罗斯在地中海的唯一据点,影响了它对非洲和地中海的投送能力。俄罗斯的信誉也受损,本来它在中东卖自己是可靠伙伴,现在这事儿让潜在盟友犹豫了,比如伊朗和一些非洲国家。
这收缩不光是俄罗斯自己的事,还直接放大中东的权力真空。阿萨德倒台后,以色列立马行动,2024年12月8日入侵南部,占了库奈特拉省,2025年7月还空袭叙利亚的坦克和建筑。土耳其也插手,支持反对派,扩大自己在北部的控制区。美国呢,没直接派兵,但续签了凯撒法案制裁五年,影响叙利亚重建,还支持叙利亚民主力量和自由军。2025年2月,美国推动这些力量整合,到3月10日,叙利亚民主力量同意并入新国防部。这套操作让中东更乱,但也符合美国的利益,因为它不用自己下场,就能让对手互耗。
说到这儿,就得提美国那套离岸平衡策略。这玩意儿不是新东西,早从冷战后就流行,核心就是不直接卷入大陆冲突,而是通过盟友和代理人保持平衡,避免自己消耗太大。像在中东,美国有驻军,但更多靠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牵制俄罗斯和伊朗。俄罗斯收缩后,美国得分明显,因为欧亚大陆的陆路交通更碎了。本来斯派克曼那理论就说,谁控制中东,谁就控制欧亚大陆,谁控制欧亚就掌握世界命运。斯派克曼是荷兰出生的美国学者,1893年生,1943年死于癌症,他的边缘地带理论影响了美国政策,强调海洋国家得平衡陆上力量。俄罗斯退缩,加上俄乌冲突、格鲁吉亚动荡、美国围堵伊朗,波兰和立陶宛又被美国拉着,欧亚的利益循环断了。没有顺畅的陆路贸易,大陆国家容易起冲突,美国这个岛国渔翁得利。欧洲国家到现在还迷糊着帮美国忙,其实是在自削实力,但殖民地心态就这样,改不了。
俄罗斯收缩还标志它彻底退回周边,变成地区大国。以前它在中东有发言权,现在得专注本土,减轻压力。但现实挺残酷,2025年5月3日,乌克兰拒绝俄罗斯的三日停火提议,领导人公开说要打到底。欧盟也发联合声明,支持乌克兰持久战。美国信心满满,2025年还威胁要打击伊朗。这让俄罗斯尴尬,本想收缩换来和平,结果别人更来劲了。世界上从来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少,退一步人家就进三步。只有实力说话,才能免麻烦。
中国在这事儿里被推到前台。俄罗斯退缩,中国得面对更多美国挑战,但中国早有准备。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已经开通,从西安经哈萨克斯坦到阿塞拜疆巴库,再过里海和黑海到格鲁吉亚,避开波兰和立陶宛这些不稳地方。2025年3月,这路线计划运250万吨货,时间短、安全高。中国跟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合作建枢纽,货物流动顺畅。这不光是物流,还稳住欧亚贸易,避免完全割裂。
竞争压力大,但也推科技进步。世界虽割裂,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能完全铁幕落下。中国不悲观,视压力为动力,磨炼毅力和智力。未来曲折,但人类总往前走。俄罗斯收缩让美国信心爆棚,可能发起更多挑战,但中国准备好了,通过一带一路和多边合作稳住阵脚。
总的来说,这事儿提醒大家,地缘政治就是现实博弈。俄罗斯收缩是理性选择,但丢了些影响力。美国离岸策略赢了局,但长远看,多极化是大势。中国呢,早布局新通道,坚持开放,面对变数有底气。世界进入新阶段,各国得调整步伐,谁适应快谁占先机。
来源:刘白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