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初,乌审旗主动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等5家科研机构紧密携手,精心组建了跨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团队。团队围绕河套文化、红色文化等课题开展深入研究,成功推动河套文化研究成果入选《黄河学》高校教材。同时,在北大毛乌素沙地治理生态文明变迁史
六个行动·乌审答卷之
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
在祖国雄浑壮丽的北疆大地上
乌审旗宛如一颗闪耀的文化明珠
以澎湃的激情和坚定的决心
在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谱写着
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
的华彩篇章
这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深情告白与生动实践。
精研理论 夯实文化根基
理论,是文化发展的深厚基石,指引着文化前行的方向。
2025年初,乌审旗主动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等5家科研机构紧密携手,精心组建了跨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团队。团队围绕河套文化、红色文化等课题开展深入研究,成功推动河套文化研究成果入选《黄河学》高校教材。同时,在北大毛乌素沙地治理生态文明变迁史等3个重大课题上合力攻关。“红动北疆 唱响乌审”座谈会成功举办,30余位来自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自治区戏剧家协会等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北疆文化的“乌审表达”出谋划策,赋予其深厚的地方特色与时代内涵,彰显乌审旗对文化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历史使命的主动担当。
精品迭出 文艺百花齐放
在乌审旗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土地上,文艺创作热潮涌动。
乌审旗大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建立重点项目库,打造舞台剧《守护》、舞蹈《醉美北疆》等一批精品力作。通过用足市级扶持政策,修订本地《乌审旗鸿雁文艺扶持办法》,举办“鸿雁振翅 文蕴乌审”鸿雁扶持工程成绩展,累计扶持文艺作品(项目)201件(个),涉及会员200多人次,出版书籍(专辑)9部。在国家级刊物展览出版文艺作品18篇(幅),自治区级92篇(幅),1件书法作品亮相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2件美术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乌审旗作协更是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自治区“2024年度旗县区作协先进集体”称号,不仅是对乌审旗文艺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激励文艺界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守护遗产 传承历史文脉
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是历史馈赠的珍宝,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记忆。
乌审旗全力推进“河套人”遗址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工作,成立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河套人”遗址“双遗产”申报任务分解表》,细化展示阐释、文物保护等6项系统工程重点任务。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一行开展座谈交流,为申报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并完成上报“河套人”遗址博物馆冲击全国十大陈列展资料。同时,实施《乌审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2025年—2030年)》,启动三岔河古城遗址抢险加固、“河套人”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工作,推进“河套人”遗址考古发掘和巴图湾遗址群申报国保单位工作。制作完成的微纪录片《黄河汤汤育北疆之“河套人”遗址》,在奔腾融媒、暖新闻等平台发布,让更多人了解到乌审旗的文化遗产。
文化惠民 丰富群众生活
文化源于人民,更要服务于人民。萨拉乌苏剧院建成投用,新建图书馆氛围精心打造,博物馆展陈大纲深化及布展方案设计工作有序推进,让群众文化阵地更加完善。乌审旗打造一批高品质的群众文艺小分队,培育一批高水平的乡土文化能人艺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2025年以来,举办《新悦北疆·弦韵乌审》乌审旗马头琴交响乐团2025年新年音乐会、非遗闹元宵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20项,累计开展各类文艺演出近100场次,为群众带来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让文化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角落。深挖特色 打造文化品牌
乌审旗凭借独特的“小青马、乌审走马、马头琴文化”等文旅资源,策划开展红色主题游、全国走马大赛等系列活动。与宁夏同心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座谈交流,乌审走马文化旅游度假区与鲁陕发展实业有限公司(山东)签署合作协议。与内蒙古电影集团就拍摄纪录片等方面达成共识,让乌审旗的文化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打响“北疆文化”乌审品牌,努力推动乌审文化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全媒体传播 扩大文化影响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乌审旗紧跟时代步伐,依托“乌审旗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相关信息,通过图文报道、短视频创作等多元形式,生动展现乌审旗北疆文化建设成果。2025年以来,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共计刊发新闻报道43篇次,其中,中央级主流媒体11篇次,自治区级媒体11篇次,市级媒体21篇次,让乌审旗的文化魅力穿越时空,传遍大江南北。
以创新为笔,以传承为墨,乌审旗在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中,饱含深情地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为北疆大地增添更加璀璨的文化光芒,续写文化繁荣的传奇篇章。(记者丨乌兰 曹玉霞)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