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西苑诗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欣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6 07:25 2

摘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书画珍藏中,文徵明85岁所书《西苑诗卷》纸本行草书,是其晚年书法艺术的又一巅峰之作。此卷纵28.4厘米、横447.4厘米,书于1554年(嘉靖甲寅),比上海博物馆所藏1553年版本晚一年,虽同为《西苑诗》重录,却在笔墨间藏着更显苍劲的晚年意趣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书画珍藏中,文徵明85岁所书《西苑诗卷》纸本行草书,是其晚年书法艺术的又一巅峰之作。此卷纵28.4厘米、横447.4厘米,书于1554年(嘉靖甲寅),比上海博物馆所藏1553年版本晚一年,虽同为《西苑诗》重录,却在笔墨间藏着更显苍劲的晚年意趣,堪称“人书俱老”的生动注脚。

从形制与材质看,纸本特性让文徵明的笔墨意趣得以充分展现。相较于绢本的光洁,纸本的细微纹理更能吸附墨色,使得此卷字迹墨色层次丰富,枯润相生。28.4厘米的高度虽显精巧,却在447.4厘米的横长中铺展出开阔气象,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将十首西苑诗的意境与书法的韵律融为一体。

书法风格上,此卷行草比84岁所书版本更添几分苍劲与从容。文徵明晚年笔力已至化境,落笔如老骥伏枥,力透纸背,却又不失婉转之态。笔画间的提按顿挫愈发娴熟,如“琼华岛”诗中“海上三山涌翠鬟”一句,“涌”字竖笔劲挺,“翠鬟”二字连笔流畅,似山峦叠翠般富有动感;结体上,字形仍带扁势,却比早年更显疏朗,疏密排布如苑中亭台错落,既有章法又不失灵动。行草相间的布局中,行书的稳健与草书的纵逸平衡得恰到好处,无一丝刻意雕琢之感。

内容层面,此卷同样是文徵明对西苑旧游的追忆,诗中万岁山的“林翠葆深于染”、太液池的“芙蓉十里锦云平”,仍是熟悉的皇家苑囿胜景。但文末题跋虽未改追忆之思,85岁的笔触却更添几分淡然——“行且归老江南”的感慨中,少了些许怅惘,多了几分对过往际遇的释怀,笔墨间的心境变化清晰可辨。卷中偶尔可见的细微修改痕迹,如早年版本般保留着文人书写的本真,让这幅力作更显亲切。

这幅《西苑诗卷》,是文徵明晚年书法“稳、劲、淡”的集大成者:笔稳如磐石,劲藏于柔,淡见于心。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它不仅是研习行草章法、晚年笔力的绝佳范本,更能让人在墨香中读懂——真正的书法艺术,是岁月沉淀后的心境流露,是笔墨与生命的共生共长。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