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大地震后的玉石行业:一场“天灾+人祸”的涨价风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0 03:00 1

摘要:作为全球翡翠产量占比超90%的“玉石王国”,缅甸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能让市场抖三抖。但这次地震叠加缅甸内战、基建崩坏,玉石行业恐怕要迎来一场“硬着陆”的涨价潮,赌石圈的水也注定越搅越浑。

缅甸这场7.9级大地震,震的不仅是地壳,更是玉石行业的命脉。

作为全球翡翠产量占比超90%的“玉石王国”,缅甸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能让市场抖三抖。但这次地震叠加缅甸内战、基建崩坏,玉石行业恐怕要迎来一场“硬着陆”的涨价潮,赌石圈的水也注定越搅越浑。

1. 矿区塌方+运输瘫痪

地震震中所在的断裂带,正是缅甸北部玉石矿区的核心分布区。

曼德勒作为玉石交易枢纽,铁路桥倒塌、公路网损毁,矿区的原石运不出来,市场库存吃紧。

缅甸矿业部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原石出口量已同比暴跌58%,地震后这一缺口只会更大。

2. 军阀割据+黑市横行

缅甸北部本就军阀林立,地震后政府救灾能力近乎瘫痪,矿区控制权进一步落入地方武装手中。

这些武装为筹措资金,大概率会加速私采滥挖,通过黑市高价倒卖原石。

有云南边境玉石商透露:“军阀现在卖原石像卖军火,价格翻倍还要现金交易,你敢砍价?人家腰间别着枪呢!”

3. 中国市场的“饥饿游戏

中国作为缅甸翡翠最大买家,边境口岸通关量已从日均150吨骤降至50吨。

瑞丽一位资深玉石商算过账:“现在一块巴掌大的冰种原石,去年卖30万,今年没50万拿不下,就这还得靠关系抢货。”

1. 原石稀缺+推高赌性

原石供应越少,赌石市场越疯狂。

过去矿主为回笼资金,常把“半明料”(开窗见绿的石头)低价放货;如今好料子捂着不卖,市面流通的多是蒙头料(全赌石),赌徒们只能闭着眼砸钱

一位广东揭阳的赌石老手吐槽:“现在去缅甸就跟买彩票似的,十块石头九块砖,剩下一块还可能是人造的!”

2. 直播带货的“双刃剑”

抖音等平台的玉石直播间,过去靠“开窗验货”“现场切石”吸引观众,但现在原石质量参差不齐,主播为冲销量,甚至用强光灯、滤镜造假。

消费者投诉:“花8万买的‘帝王绿’,到手一看是染色的水沫子!”尽管平台推出“鉴定险”,但维权周期长、成本高,多数人只能认栽。

3. 黑产链暗流涌动

地震后,缅甸玉石走私更加猖獗。

云南边境海关近期查获多批“贴牌原石”--将低档危地马拉翡翠伪装成缅甸老坑料,利润翻十倍。

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走私车队都带着武装押运,抓到就是枪战,但利润太高,铤而走险的人只多不少。”

1. 囤货大鳄+坐地起价

早在2023年,部分中国珠宝商就嗅到缅甸政局不稳的风声,大量囤积高端原石。

某香港珠宝集团高管私下透露:“我们仓库里囤了价值20亿的玻璃种,地震后至少再涨30%----这可比炒房稳多了。”

2. 技术派逆势突围

河南玉雕产业带借机推广“纳米微雕”技术,把过去当废料的翡翠边角料做成微雕艺术品,单件拍卖价冲上12万。

一位玉雕师傅直言:“现在料子金贵,雕工再烂也有人抢,但真正的手艺人反而更吃香。”

3. 替代品暗度陈仓

合成翡翠、阿富汗玉等替代品搜索量暴涨120%。

但质检机构警告:“市面上八成‘缅甸冰种’是玻璃加铅粉,戴久了皮肤过敏都是轻的。”

1. 短期(3-6个月)

矿区恢复至少需半年,运输线重建更慢,高端翡翠价格可能再涨50%-80%,中低端翡翠因替代品冲击反而滞销。

2. 长期(1年以上)

若缅甸政局持续动荡,中国或将转向非洲(莫桑比克)、俄罗斯等新兴矿区,但品质难与缅甸匹敌,顶级翡翠或成“绝版藏品”。

这场地震,震出了玉石行业的“遮羞布”——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本质是资源垄断与人性贪婪的共谋。

切记:买玉不碰蒙头料、不轻信直播间、万元以上的货必看NGTC证书。

至于赌石?老行尊说得好:“小赌怡情,大赌伤身,强赌灰飞烟灭。”

来源:拓普10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