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新塑像揭幕暨“大师花园”作家塑像创作计划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引发了一个话题,莫言为什么没塑像?莫言为什么没有参加揭幕仪式。并且网上一份新的中国作协副主席的名单,莫言不在中间。
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新塑像揭幕暨“大师花园”作家塑像创作计划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引发了一个话题,莫言为什么没塑像?莫言为什么没有参加揭幕仪式。并且网上一份新的中国作协副主席的名单,莫言不在中间。
如果上中国作协的官网去查,莫言还是副主席。塑像是已故作家所立,莫言当然不会在其列。莫言不是驻会副会长,不出席揭幕仪式也是正常。但这些大家对中国文学的关注。
自从董宇辉为《人民文学》作了一场专题,还有为迟子建、梁晓声作了专场,久违的文学又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间。有朋友说要买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老徐就推荐也买一本萧红的《呼兰河传》,两本书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果然朋友两本书都买了,爱不释手,逢人就讲。丈母娘的作用是很大的。
这次揭幕仪式的重要性不在于莫言,最重要的是鲁迅、周立波和柳青。
看报道,鲁迅原先是一个头像,现在揭幕的是鲁迅全身塑像。我们都记的伟人那句话:鲁迅的骨头是硬的。也记得鲁迅那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读中学的时候,我们能背鲁迅很多文章。可是后来听说鲁迅的文章被 移出课本,好像我们不需要那种战斗精神了,鲁迅的战斗与社会不和谐等等。现在中国作协为鲁迅重塑全身像,并隆重举行揭幕仪式,鲁迅的文学形象又树立起来了。鲁迅的战斗精神再次被颂扬。
“大师花园”作家塑像的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12位代表作家(按生年排序),为田汉、闻一多、周立波、钱锺书、萧红、张光年、孙犁、柳青、汪曾祺、金庸、陈映真、路遥。虽然没看到浩然,但看到周立波和柳青就欣慰了。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记录新中国诞生的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而柳青《创业史》是为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树碑立传。他们在文学上造诣有多高不见得,但他们是中国新世纪农村农业改革的记录者。文学史上确立他们的地位,也就确立了土改和农业合作化的地位。后面的就不评论了。
对于浩然,对那个年代的争议延伸到对他和和他的作品的争议,是不是真实,人物是不是高大上三突出。老徐认为,浩然的作品和人物是真实的,你看看大寨的陈永贵和郭凤莲,中国农民确实有伟大的人物,值得大书特书。有没有作家会去写写大寨,写写陈永贵和郭凤莲,他们都代表了中国农民的特性,性格特别倔犟。今年的两会上,郭凤莲又说全国都要学大寨,大寨户均交税8万元。难道中国的作家不应该写写大寨,写写陈永贵和郭凤莲?
当然作家也应该写写小岗村,真实地写写小岗村的农民。小岗村质疑不少,但作家们总要去回答这些问题。不然,我们如何记录40多年农村改革?小岗村出了《第一书记》的电影,沈浩出版了日记。沈浩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把小岗重新带回集体化。但是作家们还是要去写写小岗村的农民,写写真实的农民,那也将是伟大的作品。因为这40的农村改革我们总要记录和反思,这也是中国作家的责任,不能或缺。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写中国的农村和农民的,故事性很强,非常生动,但争议很大。但是老徐认为他也没有写出革命时代的中国农村和农民。他还是写的革命之前的中国农村和农民。放在共产党领导革命的背景下不太合适。
莫言的高密那个乡也是写中国的农村和农民的,老徐认为他是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来写中国的农村和农民,了清是革命年代的中国农村和农民。他并不理解中国的农民。因此,他在辽沈战役纪念馆的留言“炮火连天,只为改朝换代;尸横遍野,俱是农家子弟。”
其实辽沈战役攻打锦州的就是山东子弟,就有潍坊、鲁中、渤海的英雄部队。而塔山阻击战的部队是山东胶东的部队。那么时候山东滨海军区的38军还没太出名,他们在大虎山阻击廖耀湘兵团也著名战役。高密属于鲁中军区,但是胶东军区、滨海军区的结合部,鲁中、胶东、滨海军区的部队者有在高密的战斗经历。
抗美援朝第一二次战役都是山东部队,鲁中军区和滨海军区在东北组建的第42军一战成名,黄草岭战役中国军队第一次和美军作战,就消灭美军3000多人,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士气。第二次战役38军在西线三所里、新源里对美军打了歼灭战。东线冰雪湖打得惨烈,26军就是潍坊的子弟兵,27军是胶东子弟兵,冰雕连是20军的,抗战是江苏一带的新四军,但解放战争一开始就在山东作战,在山东得到了大量的补充。26军也有冰雕连。一个连阻击美军,全打光了,只剩下一个被打出眼珠的战士滚下了山,被 埋在雪地里,发现还活着,做了80多次手术,截断了双腿和两根小手臂。回国后,他不愿意住荣军医院,回到老家生活,还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搞生产。1978年小岗村搞分田单干的那一年,由于山村的上交公粮任务年年完成,粮食产品增产,他第一个在山坡地里里带领村民种苹果,发展成后来的沂源红,整个山区果树满山坡。这个战士现在还在世。
因此,山东农村遍地是英雄。这才是革命时代山东的农民。与莫言写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其实,大家都不理解革命时代的中国农民。现在很多 人嘲笑义和团,义和团最早就发源二山东农村。大家想想,山东出响马,西周的姜太公,战国时期的孙子、孙膑、司马穰苴,中国的古代兵书多出自山东。东汉的黄巾军出自山东,隋唐的李密、秦琼、程咬金、罗成都出自山东,宋朝的梁山好汉也是在山东。尚武精神一直激荡在山东人的血液。义和团就是山东的民间武装组织。
毛主席为什么对义和团运动大加赞扬,因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的农民革命就取得了反帝反封建伟大革命的胜利。山东的农民英雄辈出,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生力军,就是因为有毛泽东思想的武装,有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中国革命的农民已经脱胎换骨,成为时代新人。
写了上面之些,再看莫言笔下的农村和农民,真的真实吗?
说到山东农民,就要说说责任作协主席张宏森作为主创者之一的电视剧《闯关东》,就充满英雄主义的豪情和色彩,朱开山是义和团首领,也是山东农民的代表。
大家认为张宏森主席是主旋律作家,他其实是英雄主义作家,作家难道不就是写英雄的吗?其实,张宏森是反思性的作家。他在读书时就发表了短篇小说《百分之四》,是对高考制度的反思。他的长篇小说《无雪的冬天》、《阳光与蛇》是对教育制度的反思。这些作品是在上世纪80年代,反思可谓很早。以后的电视剧《西部警察》、《大法官》也是最早介入警察和法官方面的作品,也充满了对现实的反思。他是有思想的作家。
张宏森主席还是最早写下岗工人和国企改革下的工人阶级群体的,这就是《车间主任》。后来主创的电视剧《大染房》则树立了中国民族企业家的英雄形象。
张宏森主席的不只是文学作品功力深厚,获得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过飞天奖最佳编剧,而且领导和组织才能杰出,产业化意识强。改革开放后第一部国安谍战题材的电视剧《誓言无声》就是他在山东电视台影视部主任时主创,开中国现代谍战剧先河。
张宏森主席担任中国电影局局长期间,将中国电影从10亿票房井喷到600亿,是中国电影崛起的功臣。
我们希望在张宏森主席的领导下,中国的作家好好学习,提高境界和意识,创作出划时代的作品,创造中国文学的辉煌。
中国作家很多,但既能写作又能做领导的人不多,而善于经营产业的更少。张宏森主席虽然年轻,三者俱备,就是人才难得。
来源:徐明天天天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