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窟原是古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随着佛教的传入,这种建筑形式也传到了中国。从北魏至隋唐是凿窟的鼎盛时期,唐代以后逐渐减少。我国现存的主要石窟群均为魏唐之间或宋朝前期作品,其中以石刻闻名的有大同云冈、洛阳龙门、天水麦积山和重庆大足石窟等。下面简单介绍几处与观音
观音百科系列 78.观音石窟简介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2022年09月22日
石窟原是古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随着佛教的传入,这种建筑形式也传到了中国。从北魏至隋唐是凿窟的鼎盛时期,唐代以后逐渐减少。我国现存的主要石窟群均为魏唐之间或宋朝前期作品,其中以石刻闻名的有大同云冈、洛阳龙门、天水麦积山和重庆大足石窟等。下面简单介绍几处与观音菩萨密切相关的石窟:
一、石窟之中的观音像,以甘肃永靖炳灵寺第169窟内第6号龛无量寿、观世音、大势至三尊像为最早。此窟有西秦建弘元年(420)墨书题记,西方三圣像亦属此十六国时的作品。其泥塑观音端庄秀美,显示着中国观音的特征很早就产生了。
二、龙门石窟有年代最早的密教观音造像,还有四臂与六臂观音。千手眼像雕在万佛沟内北壁,高2.3米,额中多一眼,化佛宝冠,身侧各有曲展上下分列的六臂,身躯周围则以线刻满小手臂,如放射状展开,手中皆有小眼。擂鼓台北洞前壁有等人高八臂观音,左侧手或上举、或至肩、或下伸,或持物胸前,右侧只余一手。此窟上方有开元六年(718)刘合山等人敬造救苦观世音菩萨。
三、山西太原天龙山第9窟位于全窟群的中心,分上下两层壁面雕成,上层为弥勒佛倚坐像高达8米,下层中央是5米高的十一面观音立姿之像,其两侧又雕出骑象文殊与骑狮普贤;三尊大士身后岩面上刻凿着众多莲花化生小像。
四、四川大足安岳一带石窟龛像极为繁盛,晩唐两宋以来中国石窟造像重心南移,石雕佛像主要代表多在此处。大足宝顶山实雕1007手之观音、北山心神车窟诸像、妙高山十圣、安岳紫竹观音等都很出色。尤其安岳县毗卢洞紫竹观音早已声名播外。其面容平静而含蓄,身姿雅娴。菩萨侧身坐岩石上,一臂搭在踏岩右腿之膝上,一臂自然垂下,手撑岩面,左脚踩莲。身后山石有净水瓶、刻出竹林丛叶蓬勃而逼真,因而也有水月观音、普陀紫竹林观音之称。像后浮雕有救难的种种内容,实际仍是《普门品》变相。
观音石窟是佛教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观音信仰的兴盛,观音石窟也随之繁多起来。通过对众多观音石窟的考察和研究,我们能够知道观音信仰在古代对皇家乃至民间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文编 | 智明
文章 | 能圆
图片 | 正如
编辑 | 正如
声明 | 本平台所有影音图像,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另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094
来源:念佛思归一点号